一座總統(tǒng)官邸,被圍成了戰(zhàn)壕。窗戶是空的,門口只能側(cè)身鉆進(jìn)去。最令人震驚的是——里面那位“屋主”,居然還能笑著打呼嚕。
2002年,阿拉法特被以軍坦克包圍整整三年,斷水?dāng)嚯?、流彈不斷,他卻始終不退一步。這個“住在廢墟里的總統(tǒng)”,到底憑什么讓全巴勒斯坦人信他、挺他、為他擋槍?
一個官邸的慘狀,跟戰(zhàn)壕差不多
要說拉姆安拉這地兒,過去也不是什么荒郊野嶺,好歹是個城??勺源虬⒗ㄌ乇弧罢垺边M(jìn)去以后,那官邸就變了味兒。
記者剛進(jìn)去時嚇一跳——圍墻早就成了碎磚爛瓦,臨時拿水泥渣子壘了一道“假墻”,上面再纏點鐵絲網(wǎng)。窗戶沒玻璃了,空的,就拿沙袋堵著。大門也別想了,正常人從那走不進(jìn)去,只留了個能側(cè)身鉆的縫,像偷井蓋的人晚上用的通道。
走廊上不是地毯,是鋪蓋卷。不是因為窮,是因為大家就睡這兒。沙袋堆得老高,像是怕樓上掉顆流彈下來砸了誰的腦袋。屋里人不多,但每個人都神情警覺,吃飯的時候都眼盯門口,生怕一聲炮響,飯還沒吃熱,人就涼了。
而這,就是阿拉法特每天醒來面對的“家”。
誰給他圍起來的?不是鄰居,是以色列坦克
阿拉法特被軟禁,哪年開始的?2001年12月。那天以軍開著坦克進(jìn)了拉姆安拉,說是要“反恐”,順手把阿拉法特的自由也“收”了。
人家還真不是說說而已。2002年之后,圍困就變成了日常操作,斷水?dāng)嚯娛切∫馑?,墻推了、屋塌了才叫常態(tài)。阿拉法特辦公樓邊上有一棟房子,只差一堵墻就到他屋了,結(jié)果被推土機(jī)一頓猛操作,夷為平地。
你說這是找茬還是干仗?以方說:我們沒打他,是他不配合。他們還說阿拉法特是“恐怖主義的大腦”,說得他比間諜王還厲害。
更狠的是啥?阿拉法特想去伯利恒參加圣誕節(jié),人家說“不行”。堂堂一國領(lǐng)導(dǎo)人,連參加個節(jié)日都不讓,這日子過得真夠酸爽。
美國也摻了一腳,還不止一腳
就當(dāng)大家以為圍困是臨時行為,美國總統(tǒng)布什跳出來說了句話:“巴勒斯坦必須更換領(lǐng)導(dǎo)人。”
這意思也太明顯了。你換掉阿拉法特,我就跟你談。你不換,咱們就接著圍。結(jié)果以色列那邊樂了,說得好,說得妙,我們繼續(xù)圍。
所以軟禁從臨時變成了長期,再從長期變成了常規(guī),后來直接成了軍事手冊的一章——《如何圍住阿拉法特》。
以軍那邊怎么圍?不只是堵門,還有夜襲、重炮、無人機(jī)、推土機(jī),輪番上。打到最后,整個官邸跟廢墟似的。廢墟中間那個還穿著軍裝、戴著頭巾的,就是阿拉法特本人。他就在那兒待著,出不去,也不退讓。
安保員拼命護(hù)主,沙袋成了象征
講真,在那種情況下還留在阿拉法特身邊的,個個不是普通人。不是說他們武器多厲害,而是這幫保鏢真拼。
一個細(xì)節(jié):記者進(jìn)去時看見每個窗戶都堆著沙袋。你以為那是裝飾?不是,那是命保鏢給領(lǐng)袖筑的墻。打不到你,是他們的職責(zé);哪怕打到了,也不能打到你。
官邸里臭、熱、壓抑,空氣中全是炸彈炸出來的粉塵味,像老鼠窩里的陳年被褥??杉幢氵@樣,這幫人還在那待著,不走、不退、不動搖。他們知道,他們護(hù)的不是一間屋,是一個人的信念,是一個國家的臉面。
阿拉法特的生活:炮火外,日常如常
人被圍住了,生活是不是就停了?還真沒停。阿拉法特堅持每天下午2點到6點午睡,風(fēng)雨無阻。有人問,子彈打到窗臺上你不怕?他倒好,呼嚕打得比炮響還真切。
屋里像迷宮,隨便一個角落都能看到褥子和水壺,跟地震后臨時安置點差不多。可他硬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開會、布置任務(wù)、接見記者。
會議室沒了燈,就拿手電筒照著講稿;斷水了,喝冷水還得煮半天;沒暖氣了,就多穿一件軍裝大衣。
要說最震撼的是啥?不是他怎么避炮火,而是他怎么能從容。誰能想到,一個頭頂炸彈的人,臉上還掛得住笑?
坦克幾米外轟炸,他紋絲不動
最驚險的一次是2002年6月6日,以軍開著坦克沖進(jìn)官邸中心地帶,最近的時候,炮管離他屋子不到5米。
外頭炸得天昏地暗,里頭他正跟人通電話。電話那頭說:“您現(xiàn)在安全嗎?”他說:“如果我不說話,那就不安全了?!?/p>
那天有衛(wèi)兵犧牲,還有十幾個受傷,可阿拉法特還是堅持坐在辦公桌邊,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繼續(xù)接電話、簽文件。
一個人能把軟禁過得像辦公,就說明他不是被囚禁了,而是讓敵人看不懂了。
官邸成了廢墟,孩子當(dāng)游樂場
你以為這種地方只有士兵?還真不是。傍晚的時候,一群孩子在廢墟邊跑來跑去,拿斷磚當(dāng)玩具,撿破玻璃做游戲。
有人問這些孩子,你們怕不怕?他們說不怕,因為阿拉法特就在里面。那官邸成了他們心中最大的游樂場,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有老人一邊聊天,一邊打拍子哼歌,說什么?說:“咱們的總統(tǒng)在呢,我們不怕?!?/strong>那畫面,說實話,比任何炮彈都震撼人心。
臨終前,他依然沒離開
時間來到2004年,阿拉法特身體狀況急轉(zhuǎn)直下。以色列方面倒是大方,說你可以出國治病,我們不攔,但……能不能回來,不保證。
這就等于一邊給你遞糖,一邊藏著刀。阿拉法特最后還是決定出國治療,那是他三年軟禁中,第一次離開拉姆安拉。
飛機(jī)升空那一刻,他回頭望了一眼——那片破墻爛磚的地方,三年不曾離開,彈片堆著的院子,沙袋壓著的窗,那些保鏢、秘書、老鄰居、記者……全在送他。
他知道,自己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圍住一個人,圍不住一個信仰
這三年,以色列用盡了圍困的花樣,但就是沒讓阿拉法特低頭。美國施加了政治壓力,還是沒換掉他的領(lǐng)導(dǎo)地位。
阿拉法特倒下了,但軟禁沒能困住他的形象。那個穿軍裝、戴頭巾、住在廢墟里還能酣然入睡的老人,成了巴勒斯坦人不滅的圖騰。
有人說他命硬,也有人說他倔。但誰都不能否認(rèn),他用自己的方式,撐住了一個國家最后的尊嚴(yán)。
參考資料:
背景資料:“軟禁”阿拉法特這三年.新浪網(wǎng).2004-10-28
通訊:走進(jìn)彈痕累累的阿拉法特官邸.新浪網(wǎng).2002-6-27
圍困阿拉法特已成以軍家常便飯.中國青年報.2002-6-7
采訪坦克圍困中的阿拉法特.搜狐新聞.2010-4-29
我也要有中國人“搬山”的精神 ——巴勒斯坦的“愚公”阿拉法特.觀察者網(wǎng).2021-8-2
走近阿拉法特:身處險艱境仍能酣然入睡.北方網(wǎng).2003-9-18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