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日,由中式奇幻《中國奇譚》改編的長篇動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爆紅,傳統(tǒng)文學經(jīng)典《西游記》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影片徹底顛覆了《西游記》固有之“唐僧取經(jīng)”的高貴母題和“金蟬歷難”的先驗性游戲規(guī)定,將視角聚焦于底層打工人的生活現(xiàn)狀和生存邏輯,以一則笑中帶淚的無名小妖逆襲故事和勵志主題,引發(fā)萬千普通職場打工人的情感共鳴。
放眼望去,《西游記》儼然已成為現(xiàn)代職場中一個常說常新的熱門話題。
早些年,唐僧、孫悟空和白骨精搖身一變,披上現(xiàn)代人的華麗外衣,以職場領導與員工、創(chuàng)業(yè)成功人士與失落者的身份寫起“三地書簡”,詼諧幽默的網(wǎng)絡搞笑載體,演盡了現(xiàn)代職場風云和人性流變。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點煩》奇峰突起,標志著《西游記》職場文化的迭代更新。它巧妙地從職場生態(tài)的視野切入大眾耳熟能詳?shù)奈饔喂适拢瑖@取經(jīng)團隊的組建和八十一難的設計、策劃和實施,從機構制度、運行機制、人際關系等方面對《西游記》作了全新演繹,從而完成了一次最為全面而深入的職場解讀。
從一代人彌足珍貴的童年回憶,演化為一代人奉為圭臬的職場寶典,在不同的社會背景下,《西游記》都可以成為代表時代前沿氣質的文化烙印,這就是經(jīng)典的魅力所在。與此同時,在職場這個與時俱進的“賽道”,人們對《西游記》的職場解讀,經(jīng)歷了從蕪雜到精深,由恣意搞笑轉向追求學理、文藝欣賞的裂變,也順利勾勒出一幅意味深長的大眾心理轉變曲線圖。
現(xiàn)代職場與《西游記》一次次撞出火花,與我們身處的時代不無關系。在當下,人不分老幼,地無論南北,所有的人都儼然成為職場人。如果一定要說出區(qū)別,也就只有直接與間接、進行時與過去式的區(qū)別。職場的情勢和變化,折射社會大勢,事關民生大計,所以大家都與職場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文藝作品給予普遍且持續(xù)的關注,便是順理成章之事。
我們一旦以職場人的身份、從職場文化的視野閱讀《西游記》,在與人物共振的同時產(chǎn)生強烈的代入感,《西游記》便會隨即在主體濾鏡中呈現(xiàn)出職場的模樣。借用闡釋學與接受美學的術語,這是文學作品“溢出的意義”。它是由讀者讀出來的。
二
《西游記》走進現(xiàn)代職場,是傳統(tǒng)經(jīng)典融合新鮮的現(xiàn)代元素和文藝娛樂特質,吸納大眾文化相對粗放、流行的“草根”氣質之后產(chǎn)生的價值重塑和形態(tài)復活。
事實上,《西游記》確實經(jīng)得起職場維度的聚焦。無論是取經(jīng)隊伍內部的聚散離合,還是八十一難中各方勢力的互纏博弈,都與職場文化高度契合。這本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的扛鼎之作也就天然具備現(xiàn)代性職場解讀的基礎。正因如此,無論是早期的“三地書簡”,還是時下的《太白金星有點煩》和《浪浪山小妖怪》,都是這部文學經(jīng)典與時代、與社會、與全體職場人之間的精神共振。
我們樂意看到,對于浮沉于職場的讀者大眾而言,《西游記》已經(jīng)成為了一部厚重且形象的職場教科書。
從經(jīng)濟學、管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健康的職場,首要的是具備健康的企業(yè)精神,核心要素有二。其一,團隊合力,順境時戮力奮進,逆境時抱團扶持。其二,個體活力,上下各配其位,人盡其才,每個員工都能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做成最好的自己。這兩條也恰是團隊精神的兩面:企業(yè)管理者為員工搭建寬闊的舞臺,員工把各自優(yōu)勢發(fā)揮至極致,并且彼此互補,形成大于全部個體之和的合力。
唐僧師徒之所以能夠取經(jīng)成功,很大程度在于這是一支優(yōu)質的團隊,一個優(yōu)質的職場,其高昂挺拔的團隊精神成為成功的重要保證。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對取經(jīng)團隊作選擇性“透析”。
唐僧作為團隊領袖,其價值在于舉旗定向。舉旗,將一眾團隊成員聚集在取經(jīng)的大旗之下;定向,為團隊指明前進的方向。歷史上的玄奘大師以一己之力完成取經(jīng)偉業(yè),史稱“萬古風猷,一人而已”。隨著后來小說的演繹和神魔的介入,其精神高度遭到侵削,唯一不變的是他取經(jīng)的執(zhí)著。唐僧立誓一路向西,“逢廟燒香,遇寺拜佛,見塔掃塔”,不到靈山即死也決不回頭。相對于這種執(zhí)著的信念和高潔的德行,其它諸如昏庸、怕死、耳軟、嘴碎等個性缺陷,都是瑕不掩瑜。在現(xiàn)實職場中,“帶頭大哥”的意義正在于掌控全局,決策當前,擘畫未來,引領發(fā)展正道。他可能不常在公司晃悠,但其精神氣息無處不在。唐僧具備這一特質,對取經(jīng)隊伍來說已經(jīng)足夠。
孫悟空是業(yè)務能手,執(zhí)行層面無可替代的專業(yè)骨干。作為取經(jīng)先鋒,他開山搭橋,斬妖殺怪,確保了唐僧取經(jīng)的圓滿成功。幾乎每一個職場人都確信,一個企業(yè),無論大小,只要擁有一個或若干個孫悟空一樣“特別能戰(zhàn)斗”的業(yè)務精英,便能無往而不勝,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八戒不討喜,德行和能力都乏善可陳。但在我看來,他代表著一個寶貴的因素:運氣。一個成功的企業(yè),是不是也需要一些好運、一員能撞大運的福將?
“傻人有傻福?!必i八戒雖蠢,福氣卻令人羨慕。他的一生,除了開場因調戲嫦娥被貶人世化為呆豬,有些悲慘,前后兩段經(jīng)歷都堪稱“躺贏”:最初得道成仙是“忽然閑里遇真仙,有緣立地拜為師”,悠哉悠哉就遇到世人遍尋不得的仙人,說“瞎碰”都是有所辱沒,將之形容為“被神仙擁抱”才恰如其分。后來,他不僅遇到了好老師——唐僧,而且等到了好機遇——取經(jīng)。他跟隨唐僧去靈山取經(jīng),建功立業(yè),最后不僅漂白了豬妖的身份,還得道做了菩薩。這近乎完美的結局,怎能不讓眾多在職場苦苦掙扎、奮斗的現(xiàn)代打工人羨慕!
三
在《西游記》中,“唐僧取經(jīng)”和“金蟬歷難”是高于一切的先驗性神話邏輯和游戲規(guī)定。白骨精吃唐僧肉,六耳獼猴私自取經(jīng),都屬于個人野心超越了《西游記》既定的度,所以注定身敗名裂。這個“度”看不見,但卻是客觀存在,它決定著你在職場能走多遠,行動是否獲得成功。
八戒和悟空在取經(jīng)隊伍中的不同境遇,也可以給職場人一點警醒。大凡職場中人,最為糾結、困惑的是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人緣和諧,心情舒暢;反之則難免心中酸楚,抑郁纏身。如果與領導勢若冰火,則必定整日里膽戰(zhàn)心驚,惶惶不知所歸。
在這一點上,孫悟空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起到一些警誡和啟示的作用。悟空師從大神仙須菩提祖師,出身名門,手捏筋斗云、七十二變化等上乘法術,起點高于別人多矣,但踏入職場以后,與玉帝、如來、唐僧三位領導都不能和諧相處。雖然領導各有昏庸不明,但一而再、再二三與各路領導鬧掰,悟空也需要從自身做些反思吧。他指責玉帝無能,叫嚷如來失信,蔑視唐僧“膿包”,具體原因各異,但整體根源一律,即欲望和野心爆棚,無限高估自我價值,不尊甚或挑戰(zhàn)領導的權威。
從這個角度考量,悟空的結局已然注定:反玉帝大鬧天宮失敗被擒,斗如來被鎮(zhèn)壓五行山五百年,輕視師長則被套上了緊箍咒。孫悟空崇尚自由,渴望尊嚴,最是受不得氣,但他既翻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也掙不脫唐僧的“魔爪”。有人說,這便是他成長和成熟的代價。
領導的權威不宜輕易挑戰(zhàn),改善處境最好的辦法是提高自我實力,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廣積善緣,逐步創(chuàng)造晉升、騰飛的條件,一旦時機成熟,在團隊脫穎而出,抑或將彼替而代之,都是水到渠成。即使犯錯在先,在領導那里留有“案底”,也未必能說前途盡毀。唐僧師徒包括白馬都有前科,但他們通過不懈追求,最后都修成正果??芍_韁脫鎖,改變戴罪之身,關鍵是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而不是簡單的與領導硬扛,更不應消極地躺平、擺爛。
當然,從積極方面來考量,欲望和野心也是推人前進的動力,是胸懷大志的內驅和外現(xiàn)。那浪浪山的小妖怪籍籍無名,在西游妖怪榜沒有一席之地,也擠不進觀音菩薩的難簿。但它一旦志存高遠,敢于顛覆《西游記》固有的邏輯禁錮,打破九九八十一難的固定結構,以大無畏的毅力與智慧,將取經(jīng)路上的各路妖魔劃除干凈,就能實現(xiàn)從掙扎底層到笑傲江湖的華麗逆襲。
它展示的,是另一個西游世界中氣韻生動的異樣景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