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chuàng)團·夏天
前天晚上,我正在廚房做飯,突然聽見兒子的房間里傳來一陣哐當哐當?shù)穆曇簟?/p>
我連忙來到兒子的房間,只見兒子把書桌上的書本和文具全都扔在了地上,用左手握著右手的中指,胸口劇烈地起伏,眼淚啪啪地掉,整個人看起來憤怒且痛苦。
我忙問他:
“你怎么了?”
他對著我咆哮道:
“我手疼、手疼、手疼,我說了多少次了,我手疼……”
看著兒子崩潰的樣子,我立即決定帶他去醫(yī)院。
經(jīng)過一番問詢和檢查,醫(yī)生告訴我:
兒子的手指疼痛,因為長時間的使用和疲勞,引起了腱鞘炎,這段時間應減少一些書寫量,多休息、勤抹藥。
聽完醫(yī)生的話,我聯(lián)想起兒子前段時間總是搓揉自己的中指,有時甚至用保護帶纏著自己的中指寫作業(yè),我雖然看見了卻又毫不在意。
我覺得馬上就要小升初了,作業(yè)量大一些,強度大一些,壓力大一些,都是件很正常的事,況且大家不都這樣嘛。
直到這次,一向聽話自律的兒子因為手指疼痛而情緒崩潰,我才終于意識到:
只顧著讓孩子拼命努力,不顧孩子的感受;只顧著給孩子加量加壓,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件多么離譜的事。
你永遠想不到我們的孩子有多累?
去年,18歲的西安女孩喬飛爾,舉辦了一場題為《塑形:手指證件照》的攝影展,在網(wǎng)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她用5年的時間,拍攝了117位同學因長時間握筆書寫而起繭子的中指,那一個個大小不同的鼓包,一個個不同程度的手指變形,通過刻意的聚集和放大呈現(xiàn)出來,真是讓人觸目驚心。
如果放在平時,我們真的很難關注到孩子們的手指,更不會意識到孩子在學習這場戰(zhàn)爭中到底付出了什么?
在展覽的過程中,記者也采訪了很多家長和孩子,其中,85%的家長都認為這是正?,F(xiàn)象,有的家長還會把這種鼓包當成光榮的象征,包越大,說明學習越認真,越努力,成績越好。
舉辦展覽的女孩父親則誠懇對記者說道:
“我一直都在被孩子教育。
我們身為孩子最親最近的人,但我們大多都和他人一樣冷漠,不愿意正視自己孩子的問題?!?/p>
確實,內(nèi)卷越來越激烈,孩子們需要面對和承受的痛苦和壓力早已遠超我們的想象。
我們擔心孩子落后,擔心孩子不夠優(yōu)秀,卻忽略孩子累不累,孩子的身心是否承擔得住。
現(xiàn)在的孩子們從早學到晚,時間被瘋狂擠壓,睡眠嚴重不足,近視率、肥胖率更是節(jié)節(jié)攀升,頸椎病、腰椎病、脊柱側彎也早已盯上了他們。
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抑郁、焦慮、狂躁等各種心理疾病。
一個個年輕且鮮活的生命,拖拽著一副沉疴累累的身體和一顆千瘡百孔的心靈。
就像網(wǎng)上所說的那樣:
“如今的孩子,不是不努力,是太努力了。
努力到?jīng)]有時間休息,努力到小小年紀暮氣沉沉,努力到身體素質(zhì)持續(xù)下降,努力進精神病院。”
人人都知道土地需要休耕,才能保持活力。
卻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一直繃緊的神經(jīng)需要舒緩,一直負壓的身體需要放松,一直運作的大腦需要喘息。
他們也需要在有的時候扔下筆去修復身心的疲勞和壓力。
真正的學霸都是“休息”的高手
我見過很多學習非常努力、勤奮的孩子。
他們瘋狂地比拼學習量、學習時長,持續(xù)地打疲勞戰(zhàn),一直堅信勤能補拙,卻總是拿不到好的結果。
就像紀錄片《學習的背叛》里葉媛一樣。
她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凌晨2點之前從來沒有睡過覺。
她給自己設置了密密麻麻的學習任務,每天爭分奪秒地學習,就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她都給自己進行了嚴格的限制。
她的手指因為握筆太久,變形嚴重。肌肉無力時,她就利用橡皮筋綁在手上繼續(xù)寫。
她對學習付出了絕對的努力,收獲卻慘不忍睹,高中的一次大考,395名學生中,她只排到315名。
相反,那些真正的學霸,卻從不打疲勞戰(zhàn)。
來自湖北的李森睿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了700分的好成績。
他不會把課余時間都用來刷題。
他喜歡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象棋等運動,他把這些愛好當作自己舒緩壓力,清洗大腦、補充能量的重要來源。
Deepseek 的創(chuàng)始人梁文鋒也曾對記者說道:
“他非常注重勞逸結合,似乎不用花費多長時間就能學好一門學科。”
所以,你看,真正的學霸都是休息的高手。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不是輸給了懶惰,而是輸給了低質(zhì)量的勤奮。
看過這么一組數(shù)據(jù)圖:
刻苦者的精力是一直下降的趨勢,而會主動休息的人的精力則是不斷循環(huán)的。
最重要的是:
懂得休息的人,他的高效區(qū)遠遠大于一味刻苦的人。
所以,越是想要讓孩子贏,越要讓孩子學會主動休息。
忙碌和時長從來都不是衡量勤奮的標準,而是這個世界上最笨的努力。
如何讓孩子既能休息好又能學好?
有句話說得很對:
真正的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賽。
學會掌握自己的節(jié)奏,科學規(guī)劃,才是順利完賽的關鍵。
做到下面這兩個關鍵點,我們的孩子才能既休息好,又學好。
一.放棄低效率的勤奮
其實,很多孩子勤奮的背后,都藏著懶惰的本質(zhì)。
比如:
他們按照計劃表給自己安排了很多的學習任務,卻從不認真思考哪些任務是自己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學習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他們不怕學習時間長,卻怕花費時間整理錯題,總結規(guī)律,查補漏洞。
他們明明已經(jīng)很累了,大腦已經(jīng)開始變得遲鈍了,卻依然不肯停下來,非要強撐著疲憊繼續(xù)煎熬,結果既休息不好,也學不好。
而我認識的一位學霸,他則特別擅長精力管理。
他總是在自己記性最好的早上背書,在自己頭腦最清楚的晚上刷題,他利用自己的精力巔峰去做最適合的事,然后用最少的時間達到了最好的效果。
他不搞題海戰(zhàn)術,很喜歡精準發(fā)力,他總是在自己薄弱的地方,深挖底層邏輯,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總結規(guī)律和技巧。
他還很喜歡番茄鐘學習法,高度專注學習30分鐘后,就獎勵自己5分鐘的休息時間,上個廁所,吃個零食,做一些伸展運動,再繼續(xù)精力百倍的學習。
老話說,巧勁大于蠻力。
放棄低效率的勤奮、透支式的努力,掌握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才能幫助孩子節(jié)省時間、減輕負擔,鉚足了勁向前奔跑。
二.學會有效的休息
一到假期,很多孩子都開啟了“吃好、睡好、玩好”的模式。
但我們會發(fā)現(xiàn):
有些孩子在家,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
讓他休息,他就宅在家里刷視頻、玩游戲。
結果,孩子越休息越累,越休息越想擺爛。
就像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
“錯誤的休息方式,不僅無法恢復能量,還會消耗更多的心理資源?!?/p>
刷劇、玩游戲、無目的的娛樂......這些看似放松的行為,實則讓大腦持續(xù)接受碎片化信息,導致了“注意力殘留效應”,即使孩子們停止娛樂,大腦仍會無意識地處理之前的刺激,無法真正關機。
所以,躺著不動或是被動的娛樂,都是無效的休息。
想讓孩子有效的休息,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個方法:
●做一些容易獲得心流體驗的小事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當你專注地做一件事兒的時候,會忘記時間、忘記自我、忘記周邊的一切,你的內(nèi)心會非常的平靜,會獲得強烈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心理學家也曾發(fā)現(xiàn):
當一個人處于心流狀態(tài)時,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zhì)大部分活動會停止。
孩子越是專注,精神損耗就越少。
所以,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可以專注在當下,獲得心流體驗的小事,比如拼圖、數(shù)獨、自由寫作、畫畫、DIY手工,烹飪、拆裝實驗.......孩子的大腦和心靈都能獲得滋養(yǎng)。
●做一些跟平時反差大的事情
有一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刻。
有一次我們搬家,兒子一直在幫我搬東西、整理箱子。
我們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八點,累得腰疼、胳膊疼,但兒子卻非常開心,他告訴我說:
他雖然身體有些累,但心里卻莫名的舒坦,他一直以來積壓的情緒和壓力都被釋放了。
記得有人說過:
大腦有一套默認網(wǎng)格系統(tǒng)。
當我們睡覺時,或是無目的地刷手機時,我們的大腦并沒有休息,依然在處理著信息。
只有當我們打破日常習慣,去做一些和平時反差特別大的事情,讓大腦在不同的任務中切換,大腦才能像被重啟了一樣,得到了真正的休息。
比如:
讓孩子從書桌走向運動場、走向野外、走向集市、走向大自然;
讓孩子從被照顧的角色轉為照顧別人的角色,學學做菜、做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做做社區(qū)志愿者;
讓孩子多嘗試新鮮的事情,新學一門手藝,新開始一樣體驗;
讓孩子試著突破自己的舒適區(qū),來一次公開演講、獨自旅行、參加挑戰(zhàn)賽;
讓孩子麻木的神經(jīng)得到強烈的刺激,讓孩子的生命擁有更多的體驗,讓孩子的大腦一次次被打亂、一次次被重塑,孩子才能活得熱烈、活得精彩,才能擁有無窮的能量一直向前。
記得網(wǎng)上有個段子說:
父母有個通病,看不得孩子閑著。
確實,我們總覺得孩子閑著等同于“浪費時間”,所以忍不住想要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活在自己的計劃表里。
但我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孩子的身體不是永動機。
孩子的大腦也需要適度的“清理”和“整合”時間,來恢復活力。
所以,繁重的學業(yè)不是剝奪孩子休息和休閑的借口。
允許孩子累了就去休息,允許孩子在運動中釋放壓力,在娛樂中調(diào)節(jié)情緒,在無聊發(fā)呆中放空,允許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心力去觀察、去體驗、去思考,才能真正地掌控自我,掌控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