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家人真的逃不過“活不過50歲”的魔咒嗎?
提到自己的家族,蔡磊的心像被刀割一樣疼,爺爺50歲病逝,父親47歲走的,而他才40歲,就被醫(yī)生無情宣判“無藥可救”。
十年前,他還是京東的副總裁,手指輕輕一點,就能掀起一場商界風云。
可如今,蔡磊妻子不再隱瞞,自曝真實處境,6歲兒子成了“犧牲品”。
蔡磊妻子痛苦自曝處境
一個人的身份,有時會濃縮成一句簡單的話。
對于過去的蔡磊,這句話可能是他寫在筆記本上的:你們絕對干不過我。
這是京東副總裁的底氣,是一個在商業(yè)世界里習慣了掌控和勝利的人,對自己能力的注解。
現在,他依然是個名人,但身份標簽換了。
他成了那個被漸凍癥困住的人。
漸凍癥,醫(yī)學上叫肌萎縮側索硬化(ALS),這病最大的殘忍之處在于,它只攻擊你的運動神經。
你的大腦和意識完好無損,能思考,有感情,卻要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身體一寸寸石化,直到最后連呼吸的力氣都被剝奪。
求生,是刻在所有生命體里的底層代碼。
對蔡磊來說,這串代碼尤其強大。
確診之后,他沒有給自己留下哀悼的時間,幾乎是立刻,就把對抗?jié)u凍癥當成了一個新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來運作,自己就是項目的首席執(zhí)行官和首席產品官。
他看論文,找專家,研究全球所有的前沿療法。
只要有一絲可能性,他都愿意去試。
他把自己當成了活體實驗室,親自嘗試那些還處在早期階段、具有極大不確定性的藥物。
一次試藥,副作用劇烈,他渾身充血浮腫,皮膚一按一個坑,被緊急送去搶救,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這種近乎瘋狂的自救,是他不向命運低頭的本能反應。
但他要對抗的,是自己身體內部的程序性死亡。
他的意志再強,也擋不住運動神經元的持續(xù)凋亡。
這個過程不可逆,只是一步步走向終點。
到今天,他的身體已經衰敗到了一個地步。
兩條手臂完全癱瘓,無法抬起,也無法做出任何指令性的動作。
喉部肌肉萎縮,他失去了說話的能力,與外界的交流,主要靠一套眼球追蹤儀,用轉動眼球的方式,在屏幕上一個字一個字地“打”出來。
由于背部肌肉無力支撐,他的脊椎嚴重側彎,必須用綁帶把自己固定在輪椅上,否則就會垮下去。
夜里,他需要戴上呼吸機,因為控制呼吸的肌肉也在衰退。
蔡磊和段睿的相遇
兩人的相遇,很符合世俗對“郎才女貌”的想象。
一個是事業(yè)有成的企業(yè)高管,一個是小他11歲、畢業(yè)于北大的高材生。
兩人一見鐘情,見了第二次面就去領了證。
一切都像童話,美好得不真實。
漸凍癥的診斷書,是這個童話的終結,也是一張需要用余生來支付的賬單。
買單的人,主要是段睿。
這位北大才女,在丈夫倒下后,人生軌跡徹底轉向。
她放棄了原本可以預見的個人事業(yè),成了蔡磊的全天候護士、助理和代言人。
除了24小時照顧一個重癥病人的飲食起居,她還必須扛起“蔡磊破冰驛站”這個直播間的運營。
每周固定五天開播,每次數小時,她要在鏡頭前保持專業(yè)和精力充沛,介紹產品,回答提問。
直播間的收入,一部分是這個家的生活開銷,更大一部分,則投入到蔡磊那個看不到回報的藥物研發(fā)事業(yè)里。
沒人知道她是怎么撐下來的。
鏡頭前的她邏輯清晰,從容不迫。
但誰都明白,這背后是怎樣的心力交瘁。
蔡磊自己也知道,他的清醒讓他能感受到妻子承受的一切。
所以他會對段睿說,讓她帶著兒子走,不要管他了,找個好人嫁了。
這話不是不愛,恰恰是愛到深處,不忍心再把她捆綁在這艘注定要沉沒的船上。
段睿拒絕了。
但現實的壓力,最終還是以另一種方式體現出來。
夫妻倆精力不濟,實在無力接送孩子上下學,只能做出一個最無奈的決定:把6歲的兒子“小菜籽”,送到外公外婆家寄養(yǎng)。
一個6歲的孩子,被迫承受了家庭變故帶來的分離。
據說孩子很懂事,知道爸爸生病了,媽媽很辛苦,離開時沒有大哭大鬧。
這種懂事,反而更讓人心疼。
美好的愛情,在現實的重壓下,最終的代價,有一部分是孩子的童年。
跟老天爺搶人
蔡磊心里一直揣著一個揮之不去的結——關于命運的結。
家族像是被某種“短壽魔咒”籠罩:爺爺50歲走的,父親才47歲就撒手人寰。
這段家族史,讓他從年輕時就對自己的生命長度有一種陰影般的不安。
當他在40歲被確診漸凍癥時,這種不祥的預感仿佛被蓋了公章。
可真正讓他害怕的,并不是自己的離開,而是這種可能藏在基因深處的噩運,會不會落到兒子“小菜籽”身上。
于是,他多了一個非戰(zhàn)不可的理由——不讓悲劇在下一代重演。
蔡磊的目標很快就發(fā)生了轉變。
他不只是在為自己爭取時間,而是想替整個漸凍癥群體找到破解之道。
他拉起基金會,建科研平臺,把多年來在商界攢下的人脈和資源統(tǒng)統(tǒng)搬進實驗室,去推動這個燒錢又艱難的科研攻關。
他給直播間起名“破冰驛站”,寓意很直接——他要做那個敲開堅冰的人,即便自己等不到冰山消融的那一刻。
這一路,是希望和失望交替的長跑。
2024年6月,他的團隊興奮宣布一項重大突破,似乎終于看見了黎明的曙光。
但很快,殘酷的現實潑了冷水。
這項成果,偏偏不適用于他所患的漸凍癥亞型。
換句話說,他為之奮斗的研究,即便成功了,也救不了他自己。
這個消息聽起來無比諷刺,甚至有些殘忍。
但它恰好說明,蔡磊的戰(zhàn)斗,已經完全超越了個人。
他不再是為“患者蔡磊”而戰(zhàn),而是為“破冰者蔡磊”這個身份而戰(zhàn)。
客觀事實是,蔡磊已經徹底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情況只會更糟。
但奇妙的是,也正是在這種徹底的失控中,他找到了另一種形式的“掌控”。
他把奮斗的目標,從延續(xù)個人生命,切換到了推動一個群體的科學進步上。
他無法決定自己生命的終點在哪里,但他選擇定義自己走向終點這段路的意義。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