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消失了,人們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這其實是扯蛋。對歷史文物的保存,是一門科學,更應該落實到實際之中,比如大覺寺橋,但現(xiàn)狀堪憂。
大覺寺橋,在哪?吳中區(qū)甪直鎮(zhèn)車坊大姚村,按照導航即可以抵達,既然名為大覺寺橋,肯定存在大覺寺,只是如今,大覺寺不見蹤跡,只有大覺寺橋的蹤跡了。
據(jù)鑲嵌于橋墩下的石碑記載,創(chuàng)建于北宋慶歷七年(1047),重建于元至正十一年(1351)。橋上所使用的石料,明顯可辨的有兩種:橋面以紫褐色的武康石鑿制而成;橋墩、金剛墻及基礎(chǔ),均以石灰?guī)r鑿磨而成。這兩種石料,是兩個不同時代的遺物。
大覺寺橋面長5.15米,寬2.70米,以5塊略帶拱勢的長條石組成,中間3塊較寬,供人行走。兩側(cè)各有1塊稍窄較高的,組成沿口。沿口石外側(cè)面,雕飾有精美的圖案:東側(cè)為二龍戲珠,龍身短巧,飛舞于云霧之間,益顯矢矯;西側(cè)刻有寶珠、蝙蝠、天馬、仙人組成的圖案;梁頭上雕飾捧著大缽的金剛力士,形象十分古樸。橋的金剛墻及墩體,由塊石錯縫壘疊而成。在擱置橋面的天盤石上,有凹字形缺口,是建橋時安全吊裝橋面時設置的。
這是資料上的介紹,對于這樣的一座古橋來說,既然是保護單位了,那就應該好好地保護起來,避免造成損失。碑在菜地之中,橋也已經(jīng)殘破了。
對了,不遠處,還有些煙火氣息,估計是本地的土地廟吧!在土地廟和銀杏樹之間,我們在穿越歷史的迷霧。去的時候,是冬天,顯得十分凋零的樣子。
漫步蘇州,留下歷史記錄,這應該是本號的一個宗旨。
防止失聯(li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