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論身體柔韌度這塊,當代打工人們若是排第二,什么大舞蹈家也不敢稱第一。
雖然頸椎、腰椎隨著在電腦前久坐日漸僵硬,但大家能屈能伸的姿態(tài)又很好地彌補了這一點。
熱火朝天的職場內卷還沒卷完,打工人們又發(fā)明了一套新動作——
外卷。
相比于反內卷,外卷是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出擊,直接掀桌,不玩他們內卷人那套“你方案寫3千字我就加碼到5千”的無聊較勁兒游戲。
反內卷人還抱著“你寫了3千字?那我和你寫差不多一樣得了”的心態(tài),外卷斗士則已經開始推行“你方案只寫了2千字?那我再刪掉1千字和你對齊”的行事邏輯。
大家終于意識到了,在被內卷荼毒深重的職場,淡淡地拒絕是沒有用的。想要不被內卷洪流裹挾,更直接高效的方式是攪起逆時針的漩渦。
于是,外卷成為了背負無數(shù)打工人期待的新出路。
外卷受到打工人的廣泛歡迎,第一奧義就在于它輕松低門檻,是成年人的世界里極少數(shù)“用真心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內卷不僅需要不懼熬夜禿頭的無畏精神,還需要一定的水平和技巧。
職場上,有人練就一身內卷的蓋世武功:愛在PPT上整花活兒的是花卷、總在領導面前裝高端的是瑞士卷、匯報文件恨不得寫得比命長的是衛(wèi)生紙卷、經常自愿無償加班的是買一送一的老北京雞肉卷……
其他功夫尚未到家的同事統(tǒng)一稱為職場卷心菜:有一顆想要內卷的心,但能力本質上還是菜。
想卷卷不贏、想躺躺不平,是最痛苦的工作狀態(tài),也是絕大部分打工人的心態(tài)寫照。
但外卷不一樣,外卷不需要競爭,只需要一顆在內卷路上真誠想回頭的心,它包容每一顆卷心菜保持“菜”的權利。
外卷人不會逼自己在職場上做到“更高、更快、更強”,自我要求是把能力范圍內的業(yè)務做到合格,干不出熬三個大夜苦思冥想一個精美絕倫idea的事。
外卷人把“領多少工資干多少活”的信條牢記于心,只把工作當成獲取生存資料的手段,絕不為其賦予任何一絲額外的意義。
白展堂的臺詞被外卷人奉為經典
他們不會因為工作沒干好而內耗,不會替老板操“這個項目黃了咋辦”的心,更不會被所謂的“奉獻精神”、“大局觀”綁架。
當客戶要求出兩套方案,領導要求出三套備用時,外卷人會直接反問“為什么?”,在外卷人的價值觀里,沒必要做的工作一律不應該做。
休假期間工作群彈出消息,卷心菜會嘴上罵罵咧咧、手上及時回復,外卷人也回復,但回的是“非工作時間干嘛艾特我?”,杜絕以后再被打擾休息的后患。
就算真的需要加班趕工,外卷人也會提前確認好給不給加班費、能不能調休,沒有“不好意思”,只有“維護自己的利益”。
聽上去非常考驗勇氣?
這就對了。加入“外卷門”,要是真的一點難度沒有也不現(xiàn)實,職場哪里是哪么好整頓的地方。
所以外卷的奧義之二,就是同事間必須緊密團結。
所有人都向最“不卷”的同事看齊,整個團隊步調一致、共同進退,不能有任何人掉隊。
最近火到七百多萬點贊的短視頻,演繹出了外卷比較極致的形態(tài),被網友們戲稱為“大型職場科幻片”:
當有同事遲到了,大家就一起在公司門口等著,和最后到的人同一時間打卡;
@李什么闖
有人電腦卡了,其他人集體關機陪他一起等恢復;有人拒絕加班,就所有人都拒絕加班;老板派下來的dirty work,一個人不會做就全組人都說不會做;有人請假,大家就都回去休息——
這下再也不用有“還得麻煩別的同事分擔我工作”的請假羞恥癥,因為托你的福,同事們也全都放假了。
@李什么闖
還有博主開腦洞創(chuàng)作出“反卷組”,全稱反職場內卷調查組委會,專門糾察內卷同事:
“反卷組”會調取辦公室監(jiān)控,用打字速度過快來甄別“卷王”;和老板匯報工作全部使用PPT,屬于涉嫌“卷同事”的重要證據(jù);公司午休時間偷偷去廁所給客戶改方案,更是罪加一等。
每次都超過兩千字的會議筆記、下班時間秒回工作群消息的截圖、被卷到辭職的前同事口供……都是職場卷王“不文明打工”的“斑斑劣跡”,一經發(fā)現(xiàn)就會被帶走調查。
@臨時工小陳
這設定雖然離譜,但屬實是打工人們做夢也想擁有的公司職能機構了。
團結一致搞外卷,關鍵就是杜絕群眾里出現(xiàn)“工賊”。要想日子好過,大家就都要想明白一個道理:
打工人玩內卷是沒有盡頭、也不會有贏家的。
一旦走進比較的邏輯里,大家的工作只會越比越累,越比越多。只要有人多做,就會馬上拉出上進和落后的區(qū)分度,落在每個人頭上的壓力也將隨之而來。
只要還有人當著內卷系統(tǒng)里疲憊但快速運轉的齒輪,那內卷就不會停止,但齒輪往往不會隨著公司越卷越快而獲得更好的結局;
外卷要求如果有一個齒輪生銹了,就整臺機器停下來做保養(yǎng),電閘一拉,誰也別想偷偷搶跑。
老板最想看到的“團隊凝聚力”,其實在外卷行動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有魚大家一起摸、有假大家一起休,所有人的工作表現(xiàn)都向下平均,就不用單獨面對殘酷的“末位淘汰”、“績效考核”,這下同事真成了最值得信任的好戰(zhàn)友了;
而且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并肩作戰(zhàn)”,因為大家都會等著行軍速度最慢的那一個。
聽上去固然如夢似幻,美得讓每個黑眼圈打工人都想沉醉其中不愿醒。但大家還是保留有同款擔心,這支熱門視頻下面,獲得了幾十萬贊的評論就在質疑——
我要是開團了沒人跟咋辦?!
爆款短視頻里的外卷“科幻大片”,提供的是讓你即時神清氣爽、乳腺提出的情緒價值,不負責真實落地。而且如果真的到了“這活但凡有一個人不想做,大家就集體撂挑子”的程度,我們的工作大概率也會亂套。
所以回落現(xiàn)實生活,屬于廣大打工人的“外卷”不是爭當職場擺爛王,而是約定好一起回歸更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原理類似于心理學常講的談判技巧“拆屋效應”:
如果你想在屋子里開一扇天窗,那就先主張要拆掉整個屋頂,這樣經過調和后才能如愿達成開天窗的目的。
打工人們在互聯(lián)網上討論著激進夸張的外卷行動,也是想要調和現(xiàn)實里的內卷風氣,改變可以從反思和叫停做起。
比如現(xiàn)在涌向出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呼吁網友們不要再玩大學生月薪三千的梗↓
因為當一個梗反復出現(xiàn)太多次后,玩笑和事實的界限就會被模糊,社會的整體認知真的會發(fā)生偏移。
這不僅會導致許多用人單位真的以為以低廉的薪資就可以招到高學歷人才,然后開出三千甚至更低的價格;而且很多對就業(yè)市場并不了解的大學生也會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就只值三千塊,并在畢業(yè)后接受一份薪資低到不合理的offer。
@靜靜不想靜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大家無疑是造成的“內卷”,讓老板們對當代大學生用人成本的心理預期降低,許多大學生們無奈接受了這樣更低的酬勞,然后開啟了下一輪應屆生繼續(xù)降薪的惡性循環(huán)——
好在已經有人發(fā)現(xiàn)了其中危害,對戲謔、自嘲“月薪三千“的風潮做出叫停。
我們不該把不合理的薪資待遇當作正常現(xiàn)象、大學生們也不該接受如此被對待,是外卷打工人們向外邁出的第一步。
同時,許多打工人紛紛調節(jié)心態(tài),不再將人生的重要價值實現(xiàn)寄托于某一份工作。練習讓“完成工作”這一件事別耗費太多精力,保留多一些熱情和體力給個人生活,是當下流行的轉向。
@打工嗎嘍受害聯(lián)盟
“工作只是一份工作”,對于無數(shù)被上班侵占了全部空間,卷得心力交瘁的人而言,真的需要反復把這句話多講給自己聽。
搞內卷時,大家加班到凌晨、第二天一早還要開會,研究的是“如何能在下班后的五個小時內睡夠八小時”;
加入外卷,現(xiàn)在熱門研究方向是“如何無痛度過上班八小時”、“如何延長午休時間”、“如何利用摸魚時間安排生活瑣事”……
年輕人喜歡自稱為“打工皇帝”,用上朝的心態(tài)去上班,不想再為了工作受委屈,也是外卷心態(tài)的一種體現(xiàn)。
外卷不僅是個人選擇,也開始逐漸滲透到我們對同事的評價體系中。
內卷、外卷是相對概念,曾經打工人痛恨卷王同事讓自己的工作也被迫上強度,現(xiàn)在大家欣賞與自己默契外卷的好搭檔,贊揚同事們勇敢反卷的美德。
@辣鼻小辛
比如碰上開會開到飯點還在滔滔不絕的領導,有人敢舉手打斷,提議“要不咱們先吃個飯再繼續(xù)”,其他人立馬跟上點頭同意;
面對客戶提出的刁鉆需求,沒人上前攬活,大家統(tǒng)一口徑“做不了”、“給不到”、“來不及”;
再比如老板征詢員工意見的時候,同事們真的積極提出“給家人們謀福利”的減負政策……
上過班的,都能懂得這些時刻的救贖感。
@派小軒
評價好同事的維度有很多,但只有能陪著你一起外卷的,才稱得上是“神仙同事”。
人海茫茫的內卷路一眼望不到頭,大家越卷越明白的事實是“拼命干活沒有獲得更好的待遇,只獲得了更多的活”,
當職場上的壓力和變動不斷升級的時候,普通打工人就算沒有能力改變整個結構,也起碼該做到彼此放過——
外卷其實是一場基層牛馬互助。
基層牛馬們被“你不干有得是人干”的邏輯捆綁太久了,迫切需要一套能打破束縛的新東西,讓大家看到出路,哪怕它目前只能活在互聯(lián)網話題和短視頻里,也已經是一種進步。
外卷打著“大不了大家都不干了”的旗號,傳遞的其實是更加樂觀進取的態(tài)度;
從厭惡內卷轉向嘗試外卷,打工人們終于認清了:與其無能狂怒,不如主動掀桌,先爭取過才知道有沒有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