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公司實習(xí)證明, 歐洲公司實習(xí)鑒定.
荷蘭電動汽車日益增長
起火頻率隨之上升
消防建議別讓它們進地下車庫了!
▌荷蘭電動汽車起火頻率上升
據(jù)nu.nl報道,隨著超過100萬荷蘭居民駕駛電動汽車,起火事故也日益增多。據(jù)荷蘭公共安全研究院(NIPV)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電動車事故比去年增長了10%,其中221輛車起火,四分之一與電池有關(guān)。盡管電池自燃罕見,但故障線路或人為縱火更常見。
來源:nu.nl
相比燃油車,電動汽車的鋰電池位于車底深處,由大量電池單元組成,容易發(fā)生連鎖反應(yīng)。
一旦起火,不僅持續(xù)燃燒時間長,甚至幾小時后還能復(fù)燃,加上釋放出的有毒氣體和爆炸風(fēng)險,讓消防員頭疼不已。
最有效方法竟是“水缸泡車”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浸泡式滅火容器”(dompelcontainer):用吊車把起火車輛放進大水箱中長時間浸泡。
這種方法起源于一位拖車師傅“把起火電動車丟進運河”,如今已成為應(yīng)對電池火災(zāi)的常規(guī)手段。但問題也來了:電動貨車太大泡不進水箱。
荷蘭政府計劃從2040年起新售貨車全部電動化,2050年全面實現(xiàn)零排放交通,意味著這種方法終將不夠用了。
來源:nu.nl
?? 新技術(shù):高壓噴槍打穿電池包
為應(yīng)對挑戰(zhàn),荷蘭引進了新技術(shù)UHD(超高壓噴槍系統(tǒng)),由海牙、鹿特丹和烏特勒支等消防隊率先使用。該系統(tǒng)能穿透車體打進電池包內(nèi)部并直接注水滅火。
聽起來高科技,但消防官員也擔(dān)心:水槍威力大到能把手打穿,必須由受過訓(xùn)練的專業(yè)小組操作,一個小組需6到8人,并非所有消防員都能掌握。
建議禁入地下車庫,防患于未然
火災(zāi)最難處理的情況是:地下停車場內(nèi)電動汽車起火。2024年4月,Enschede一座超市就因地下車庫電動車自燃而緊急疏散。
來源:nu.nl
消防顧問Esther Lieben直言:“我見過整棟樓燒毀,只因車在地底五層,完全撲不到。”
她建議全面禁止電動車進入地下車庫,或只允許停在靠近出入口的位置,并在建筑設(shè)計初期就納入消防安全規(guī)劃。
她坦言目前很多設(shè)計方對消防團隊的建議并不重視,甚至?xí)弧俺靶Α薄?/p>
歐盟將禁售燃油車
到2035年,歐盟將禁止銷售燃油車,電動汽車數(shù)量只會激增。面對技術(shù)尚不成熟的滅火方案和有限的消防人力,如何保障城市安全,是荷蘭政府和公眾急需思考的問題。
▌荷蘭電動汽車假期出行暴增36%
據(jù)telegraaf.nl報道,根據(jù)Fastned的數(shù)據(jù),2025年7月荷蘭人使用電動汽車在歐洲高速路上充電的次數(shù),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6%。
不過,即使電動汽車越來越多,仍然不到一半的車主愿意用它出遠(yuǎn)門。另外一半選擇了汽油車或干脆坐飛機,可能也是怕路上出問題。
來源:telegraaf.nl
? 每開兩小時就得找樁,車主行程全靠“電量焦慮”規(guī)劃
數(shù)據(jù)顯示,大部分 電動汽車 用戶在行駛150到350公里(約兩小時)后就得找充電樁。只有四分之一的用戶能堅持到350至500公里。平均每3.5到5小時就得停下來補電。
更麻煩的是,超一半的車主每天出行距離不到500公里,但還是有15%拼命趕路,日行超750公里。其中約五分之一還拖著房車上路——耗電量更大!
最糟糕的不是電不夠,而是充電樁壞了!
雖然Fastned聲稱歐洲高速公路上已有超過15萬個充電樁,“從Groningen開到巴塞羅那都不怕”,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司機路上頻頻遇到“壞樁”,只能干等或臨時改道。Fastned建議大家提前用靠譜平臺規(guī)劃路線。
備注:商務(wù)合作
歐洲皇室康養(yǎng)酒店品牌, Alterrego奧特利健,進入中國市場, 為養(yǎng)老公寓和康養(yǎng)酒店賦能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