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2.3萬畝媚梨熟了,10萬噸“果汁梨”涌上市。金陽街道的梨園里,果農(nóng)腰上掛著筐,踮腳摘梨手發(fā)顫。
淺紅果子壓彎枝,像誰把蜜罐子掛樹尖。這梨能有多水?捏一把汁水“滋”地冒,手心里全是甜。
果肉含水量90%?
咬一口流一手,真像喝現(xiàn)榨果汁。
甜度15-16度,帶皮吃都不澀,比普通梨甜出一截。果核小得像指甲蓋,93%都能吃,啃完只剩細棍棍。肉質軟得像慕斯,嚼著沒渣子,老人小孩都愛啃。
“千年梨鄉(xiāng)”不是白叫,唐代就種梨樹,老把式有絕活。黃河三角洲的土肥,水足氣候穩(wěn),梨長得自然壯。北京、上海的車排到村口,客商舉著秤,爭著要裝貨。
去年和農(nóng)科院搭上線,2700人次學技術,3000萬進了腰包。新品種、新法子,老梨樹結出“金果子”,這招真管用。
可10萬噸梨涌市場,收購價能穩(wěn)住不?
果農(nóng)心里直打鼓。有人愁賣不上價,有人樂客商多,這賬得看后市咋走。“早中晚熟錯著賣,不怕扎堆爛地里。
”村主任蹲地頭說。
金陽街道10萬畝梨園,50多個品種輪著熟,全年有收入。從種到摘到賣,整條鏈上多少人吃飯?光分揀工就雇了百來號。
“梨產(chǎn)業(yè)活了,村里年輕人都回來了。”果農(nóng)老張抹把汗笑。
老梨樹要結新果子,得靠技術更得靠腦子,這話在理不?想知道今年梨農(nóng)能賺多少?
點個關注不迷路。
文中數(shù)據(jù)來自公開信息,具體以實際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