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日本地鐵站的《鬼滅之刃》衍生游戲海報
《日本時報》8月1日文章,原題:好萊塢敘事沒落,亞洲電影異軍突起 從《超人》系列20年間的第3次重啟,到《神奇四俠》的第4次集結(jié),再到1993版《侏羅紀公園》的第6次“致敬”,暑期檔的好萊塢三大重頭戲好像沒什么新鮮貨。哪怕是唯一一部票房突破10億美元的美國院線電影《星際寶貝》,也只是靠Z世代和千禧一代懷舊情緒的真人翻拍之作。2024年,美國院線票房前15名中沒有一部是原創(chuàng)電影。這進一步證明,好萊塢電影文化產(chǎn)業(yè)似乎已陷入僵局,拿不出新花樣。而全球第三大電影市場日本的情況截然不同。日本大熱電影《鬼滅之刃》僅用10天就斬獲了129億日元(約合6.3億元人民幣)票房。
放眼其他亞洲國家,中國動畫電影《哪吒2》成為全球影史動畫片票房冠軍,該片上映后在不到兩周的時間里票房突破10億美元,是首部達到這一里程碑的非好萊塢電影。截至目前,該片全球票房已達22億美元,其中包括在美國和加拿大的2000萬美元,彰顯亞洲電影正以強勁實力搶占國際市場。
不同年代的人對同一個概念的不同詮釋很有趣,蝙蝠俠在不斷的翻拍中被賦予生機。但觀眾早已厭倦了老套的故事。然而一意孤行的好萊塢影視公司,在未來幾年仍將《復(fù)仇者聯(lián)盟》《蜘蛛俠》《玩具總動員》等一系列IP舊酒裝新瓶。懷舊并不意味著幼稚,從《名偵探柯南》到《哥斯拉》,日本人也有自己鐘愛的長紅IP,但新舊事物交相輝映才是好事。好萊塢的停滯一定程度上是商業(yè)運作和資源整合的必然結(jié)果。日前派拉蒙全球公司和天舞媒體公司的合并表明,超級英雄也要給超級集團“打工”。西方資本崇尚的“創(chuàng)造性破壞”除了幫股東賺錢,似乎沒什么創(chuàng)新可言,其內(nèi)在的風(fēng)險規(guī)避式管理本質(zhì)上追求的是票房保障。(作者吉羅伊德·雷迪,華安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