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大活動,朱耀華和他的同事們,都是那些“背朝舞臺的人”。
無論是浦江兩岸的絢爛燈火,還是進博會的全球盛會,當市民游客面向舞臺、展館,盡情享受時,他們永遠背對精彩,面向人潮。
“七屆進博會,我沒有進過場館一次。”他平靜地說。唯一一次有機會進去,是組織安保人員在“四葉草”下拍合影,他又因為一個緊急會議錯過。
“老百姓能平平安安地看完,我感覺到我的任務就完成了。實際上,我看到的是更好的一幕?!?/p>
這種“背朝舞臺”的視角,定義了朱耀華從軍旅到警旅生涯的大部分時光。他給自己立下了一個聽起來有些拗口的信條:“在隊列里我是排尾兵,但在隊伍里我就是‘領頭雁’?!边@句聽起來像是自我激勵的話,成了他日后所有行動的準則。
2025年度“上海最美退役軍人”朱耀華
“我肯定是最后一個”
“我不太高,實際上是剛剛夠上參軍入伍的身高線?!绷钠疖娐蒙牡钠瘘c,朱耀華語氣坦然。這個身高,決定了他在部隊十年里的隊列位置。
“隊列里邊,永遠是從高到矮?!迸蓬^兵身姿挺拔,是隊伍的標桿。而排尾兵,似乎總在視野的邊緣?!拔铱隙ㄊ亲詈笠粋€?!?/p>
“排尾兵”,這個稱呼伴隨了他整個軍旅生涯。但在朱耀華心里,隊列的位置和隊伍里的位置是兩碼事。
2001年,朱耀華作為武警學員時參觀中共一大會址。受訪者供圖
1996年12月,他從上海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zhàn)士。因為父親和爺爺都有一個從軍夢,參軍對他來說,是承載著家庭期望的“出去闖蕩一下”。
部隊是個大熔爐。訓練艱苦,紀律嚴明。那個站在隊尾的年輕人,把所有力氣都用在了“爭排頭”上。1998年,抗洪搶險,他頂著風雨奮勇作戰(zhàn);1999年,他考入上海武警指揮學院,成為一名學員。
十年軍旅,他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優(yōu)秀士兵、優(yōu)秀學員、優(yōu)秀干部的榮譽拿了個遍。
2006年,朱耀華轉業(yè),脫下軍裝換上警服。對于崗位的變動,他表現(xiàn)出軍人特有的服從性?!八械膷徫话才哦际墙M織決定。我們公安也算是紀律部隊,很多崗位叫‘人崗適配’?!彼χf,“革命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嘛,跟部隊一樣?!?/p>
這塊“磚”即將被搬往一個沒有硝煙,卻更加復雜、更加考驗人心的戰(zhàn)場。
“疼的不是臉,是心”
“穩(wěn)定壓倒一切?!边@是朱耀華后來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分管的工作是治安管理。這里考驗的不僅是肌肉的力量,更是內心的堅韌與共情的能力。
2022年2月,一家虛擬幣投資公司暴雷。朱耀華帶隊到現(xiàn)場。
其中一名女子情緒失控,一個耳光甩在了朱耀華臉上。臉上是火辣辣的,朱耀華深吸一口氣,仍然保持了冷靜,他看著對方,一字一句地說:“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打人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你從受害者變成違法者。請配合我們?!?/p>
如今回憶起這一幕,朱耀華說:“那一巴掌,疼的不是臉,是心?!彼奶鄣氖牵@些本應是社會中堅力量的人,在虛假的財富神話中迷失,又在希望破滅后,用一種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的方式宣泄。
“很多時候,我們知道老百姓被騙后的無奈?!敝煲A說,“但你必須把合法和違法的邊界給他指出來?!彼淮未蔚丶以L、約談,用最樸素的道理,把法、理、情掰開揉碎了講給當事人聽。
2020 年,朱耀華代表閔行分局在區(qū)前沿指揮部協(xié)調組織凌晨緊急防控任務。受訪者供圖
“太累了,要向科技要生產(chǎn)力”
虹橋交通樞紐的“黃?!眴栴},曾是上海城市治理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派出所的同志反映,難打。臉都混熟了,警車一到,人就散了?!敝煲A說。傳統(tǒng)的蹲守、便衣取證方式,效率低下,治標不治本。
“太累了?!敝煲A不止一次看到同事們?yōu)榱舜驌酎S牛而疲于奔命,“同志們已經(jīng)盡力了,那怎么辦?我們肯定要向科技要生產(chǎn)力。用機器來代替人工嘛,就最樸實的這種想法。”
這個“樸實的想法”,最終推動孵化出了“科技賦能實戰(zhàn)運用平臺”。朱耀華和他的團隊提出理念,由科技部門研發(fā)。
“一開始的時候,平臺算出來的一些東西,跟我們實際去找的人是完全不匹配的?!彼貞浀馈?/p>
他們就像訓練一個孩子,不斷地喂數(shù)據(jù)、修漏洞、優(yōu)化算法。2024年初,平臺初戰(zhàn)告捷。朱耀華組織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非現(xiàn)場抓捕行動。凌晨4點,50個抓捕組、近200名警力同時行動,精準抓獲了37名“黃牛”。
“平臺”一戰(zhàn)成名。這個平臺最初為了打擊黃牛,很快衍生出更多應用場景,并在全市公安系統(tǒng)推廣。
談及創(chuàng)新的動力,朱耀華的回答很直接:“興趣是一部分,另外一個最關鍵的,你想不想做事情?你有一顆想做事情的心,你才會想到去做這個事情。”
“積極的心態(tài)會帶來積極的結果”
這份工作的特殊性,也讓他對家庭充滿了虧欠。去年,兒子高考沖刺中,妻子又不幸患病,無論在病床旁還是課桌前,他都沒能給予太多的陪伴。
但這個家庭,有一種強大的向心力。妻子在醫(yī)院里,從不多愁善感,該吃吃該喝喝,積極配合治療。兒子也頂住了壓力,自己調整心態(tài)專心備考。
“我們家的人都比較積極,也可能是互相影響吧。”朱耀華說,“用積極的眼光看待事物,事物會越來越積極?!?/p>
如今,妻子的病情已得到控制,兒子也在今年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采訪當天,朱耀華的兒子朱晗清陪他一起來接受采訪。剛邁入青年階段的朱晗清文靜而有禮貌,談起父親,他說:“我挺佩服我爸爸的。他教會我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用沉穩(wěn)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中的挫折?!?/p>
家人的肯定是不輸于“最美退役軍人”稱號的另一枚獎章。
朱耀華一家三口2019年的旅游合影。受訪者供圖
從軍營到警營,從隊列的排尾到隊伍的最前沿,朱耀華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最美”。正如他自己所理解的,這種“美”,是“能夠展現(xiàn)軍人那種‘首戰(zhàn)用我,用我必勝’的精神內核”,更是“永遠保持為人民服務的這顆初心”。
當兵,是為人民站崗;當警察,是為人民守平安。對他而言,舞臺一直在,只是他永遠選擇背朝舞臺,守護看臺。
海報設計:牛嘉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