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騮,1905年9月生,貴州省荔波縣人。1922年,楊家騮考入黔軍軍士教導(dǎo)隊,畢業(yè)后分在黔軍第1師4旅8團。1926年,考入黃埔軍官學(xué)校第5期步兵科學(xué)習(xí)。1936年提升為陸軍第60師第308旅第360團中校團副。
1937年“七七事變”后,楊家騮毅然請纓殺敵,奔赴抗日前線。他為了擺脫后顧之憂,親自護送妻子兒女回妻子老家獨山。當時,其大女4歲,次女兩歲,小兒未滿周歲。其岳父以及親友,以其妻年輕,兒女尚幼,家庭生活全賴他一人等語為借口規(guī)勸其解甲歸里,另謀生計。
然而,楊家騮卻說:“當前山河破碎,民族危亡,國難當頭,豈能茍且偷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有國才有家?!奔胰寺犃藯罴因t擲地有聲的話,無不佩服他的愛國熱忱和獻身精神。楊家騮在家僅住了3天,即返回抗日前線,投身到激烈的抗日救國戰(zhàn)場。
楊家騮奉令率部參加著名的淞滬抗戰(zhàn),負責防守嘉定一線,他頑強抗擊,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1937年11月被晉升為第60師第360團上校團長,并兼任第4支隊指揮官。
淞滬會戰(zhàn)后,楊家騮奉令率部轉(zhuǎn)移到溧陽之張渚鎮(zhèn),開始游擊活動,配合友軍作戰(zhàn),阻敵進犯南京,日軍為對付這支游擊部隊,調(diào)集優(yōu)勢兵力,將楊家騮與所部將士圍困于金雞領(lǐng),楊家騮和所部將士,與日軍激戰(zhàn)七日七夜。
1939年2月,楊家騮奉令率部阻擊沿瑞(昌)武(昌)公路南下日軍主力第四師團激戰(zhàn)中,不幸被敵彈擊中,壯烈殉國。
策劃:李平平
海報設(shè)計:潘秀東
內(nèi)容來源:人民網(wǎng)、荔波宣傳
部分圖片和字體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