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任伊始,特朗普就表現(xiàn)出強烈的訪華意愿,挑起關稅戰(zhàn)后,更是在中美三次貿易談判期間不斷表示只要中方邀請,自己就會訪華,可眼看中方要舉行閱兵,他又再次改口了。
給出的理由是“不愿費時費力”,但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條件,表示只要中方答應這個條件,那么他就接受訪華邀請,說的好像是我們求著他來一樣。
那么,特朗普提出的這個新條件到底是什么?中方又能否為他同意訪華而做出讓步?
特朗普再提新要求
7月初,從白宮主動釋放出的信號看,特朗普團隊對訪問中國表現(xiàn)出濃厚興趣,他本人更是表示已經收到了中方的邀約,仿佛已鋪好了紅毯,只等這場大戲開鑼。可誰也沒想到,劇情風云突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那股熱情煙消云散。
7月底,特朗普公開宣稱他對訪華興致缺缺,到了8月5日,他又接受采訪稱如果中美能夠達成協(xié)議,那就有可能促進訪華行程,如果沒有協(xié)議,那訪華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而且他還給訪華設定了一個期限,那就是年底之前。
當然,特朗普還說目前和中國相處的很好,協(xié)議的達成只是時間問題,也就是說,雖然他本人并不在意,但是訪華似乎已經是既定的章程。就這樣,一個本可由他主導的外交議程,硬生生地被他從進攻銳勢,扭成了需要對方主動奉上的防御工事。
要知道,坊間早有傳聞,白宮內部已悄悄啟動了訪華準備,連代表團名單都幾近敲定。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像極了戰(zhàn)場上的迷霧,讓人根本摸不清這枚棋子的真實意圖。到最后,它干脆被徹底工具化:若能換來一份滿意的貿易協(xié)議,訪問便可成行。否則,免談!
“面子”與“里子”的盤算
目前來看,特朗普所有的行動,似乎都在“面子”和“里子”之間來回拉扯,難以取舍。他那張“面子”,是他耗盡心血打造的強勢領導人形象,堪稱他最為看重的政治資本。
當大西洋兩岸的權威媒體,諸如《金融時報》和《彭博社》,開始不約而同地發(fā)表文章,從取消芯片限制到叫停新關稅,一條條羅列其“對華軟弱”的“罪證”時,這無疑直接戳到了他的痛處。
他絕無法容忍被描繪成一個在中國面前退縮的總統(tǒng),因此,瞬間變臉,抬高訪華門檻,便成了他保護自身政治形象的必然選擇。這番姿態(tài),既是說給國內民主黨對手聽,更是為了安撫那些指責他對華讓步過多的鷹派。
然而,再強硬的“面子”也掩蓋不住其背后沉重的“里子”困境。中美關稅戰(zhàn)已讓美國身陷被動,美方談判代表甚至親口承認,中方立場異常堅決。
真正的壓力,其實來自冰冷的經濟現(xiàn)實:在當下全球科技競賽中,中國掌握著全球近九成的稀土精煉產能,這道“窄門”實實在在地扼住了美國高科技產業(yè)乃至軍工復合體的戰(zhàn)略咽喉。
自從中國開始管控稀土出口,美國相關企業(yè)立刻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供應緊縮,這份焦灼的“里子”,才是驅動特朗普渴望與中國最高層會面、尋求突破的根本動力。他急需一份協(xié)議來解決燃眉之急,但又不得不把這場談判,用強硬的姿態(tài)層層包裝起來,以維護他精心塑造的政治形象。
中方的態(tài)度
美國這邊表態(tài)反復無常,中國的應對顯得更為沉穩(wěn),也更加聚焦。面對特朗普方面時而熱情、時而冷淡的詭譎姿態(tài),中方的策略,始終圍繞著自己的“里子”與“底線”清晰展開。
中國的“里子”,是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無可替代的實質影響力。當美方高舉關稅大棒時,稀土這張牌被中國不動聲色地擺上臺面。這不是不是高調的威脅,而是對等的反制,是一種基于自身優(yōu)勢的精準回擊。
正是因為有著這份實實在在的底氣,才能讓中國在談判桌上始終能夠堅持定力不做退讓,這份決絕連美國財長都不得不坦言,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經濟與軍事實力同樣強大的對手。
更重要的是,中國清晰地劃定了自己的“底線”。當美方在談判中拋出新條件,要求中國停止從伊朗和俄羅斯購買石油時,這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貿易博弈,而是赤裸裸地挑戰(zhàn)中國的國家主權與能源安全。
對中國而言,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是國家經濟的生命線,關乎國計民生,是絕對不可交易的核心利益。美國試圖借此削弱中俄戰(zhàn)略協(xié)作,同時又妄圖將中國的能源需求轉移到自己能夠掌控的軌道上來,這種圖謀,可謂昭然若揭。
面對這種近乎“空手套白狼”的策略——即要求中方在核心利益上做出巨大犧牲,而美方卻不愿取消已加征的關稅,也未放松對高科技出口的限制——中國的回答十分明確:涉及主權和核心利益的紅線,一步也不能退讓!
訪問是籌碼,還是借口?
特朗普參加中國的9.3大閱兵,幾乎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外。對于一個極力避免“對華服軟”標簽的美國總統(tǒng)而言,出席一個慶??谷諔?zhàn)爭勝利的閱兵式,不僅會徹底坐實外界的批評,還會得罪其重要盟友日本,這在西方國家看來是完全不智,甚至愚蠢的。
一個更具可能性的路徑,也許是趕在今年11月韓國舉辦APEC峰會之前,特朗普借道訪問中國。這不失為一個精巧的臺階:訪問可以被巧妙地包裝成參加多邊峰會的“順訪”,既滿足了特朗普實現(xiàn)高層會晤的“里子”,又最大限度地保全了他不愿“專程訪華”的“面子”。
這或許是年內剩下的,最后的機會,只是目前來看,雙方的談判細節(jié)依然模糊不清。雖然暫時休戰(zhàn),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次談判達成的成果十分有限,有限到美國公布最新的關稅名單,都不敢提及中國的名字。
我們只知道,美方撤銷了部分制裁,但中方也并未完全放開稀土出口,特朗普似乎正在試圖將自己的行程與協(xié)議捆綁,將其變成逼迫對方簽字的最后籌碼。只不過對中國而言,他到底來不來,似乎對中國根本沒什么影響。
結語
說白了,特朗普想不想來,何時能來,絕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這場博弈的背后,是兩個大國綜合實力的較量,是經濟、科技與戰(zhàn)略意志的全方位比拼。
只是,當一方的要價,已經觸及到另一方的底線時,再華麗的言辭也會失去所有分量。如果特朗普始終看不清這一點,那么他提的那些要求,最終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已。
信息來源:
極目新聞2025-07-30《特朗普稱已收到訪華邀請,外交部回應》
大白話瞰世界2025-08-07《登機訪華前,特朗普通告全球,中方不簽中美協(xié)議,就沒必要見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