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傳統(tǒng)武學
絕世武功老師如是說:
何謂樁?樁者,一頭埋在地下的木頭或是石柱也!明白了么?必須像埋在地里一樣的拉住!靜樁如此,動樁也如此!縱橫交錯皆如此!
您再看這兩位先生,他們的面與胸是不是含了?他們的背是不是拔了?這個拔與后頸,后頭有很大關系,不拉不繃那是含?哪能有尾巴啊!這在其他拳種中有“變臉”一說我想在此可以找到答案!這就是含胸拔背解!這樣,你所看到的下巴微收,頂頭懸,就有了確切的定位點,其實,不是微收,是真收,這個真收必須是與胸腹有連才可為真!
怎樣才能帶脈拉起,腹圍有力?就是所謂的氣沉丹田呢?這必須有個實相才能說得清楚,我想了許久,忽然記起了家?guī)熣f過的一句話:你拉車子要感知感知什么是含胸拔背,氣沉丹田!真好!
聽我說說武學的根:前腿弓后腿蹬!
我先說說整意,就是整體的意思:兩條腿一分,就有了陰陽,這是指重心陰陽,重心力量按十分算,則前三后七分,這兩條腿一分就是個倒V,立起來的頂點就是我們的尾椎骨:已經(jīng)退化的尾巴,這樣,我們就有了聯(lián)系點,用意念在我們的小尾巴上拉上兩根彈簧,一根掛在前腳后跟上,一根掛在后腳后跟上,記得是彈簧哦?這就是整意!
我們要說說彈簧,彈簧的性質就是對立性,你往外開拉的越大,它往里收縮的越緊,我們可以用用拉力器一試便知!
接著說“五弓”:上有兩膊為兩弓,指尖到肩尖,下有兩腿為兩弓,腳尖到大胯,主弓為軀干,大椎到尾椎。此為五弓!
五弓者,一弓也!一弓張,四弓張,一弓合,四弓皆合。五弓一備,相憐相惜,牽一動百,節(jié)節(jié)貫穿,有上既有下,有前既有后,,,,,,,全都是對立與互相,蓄為合,為吸,發(fā)為開,為呼,一氣呵成,一觸即發(fā)也!
其實已經(jīng)說完了,我們把頭弓用意把它拉起來,這個不散順而把軀干用意含胸拔背拉起來,這兩個也不散順而把氣沉丹田也做起來,這三個還不散再順而把前腿弓后腿蹬用彈簧意做起來,這些都不要散,再把兩臂用意把它們拉在胸肌,兩肩上。
好,就這樣。到此弓成合一。這樣頭就是腳,腳也是手,手也是胯,胯也是腳,,,,,怎么會這樣呢,必須是這樣,
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在轉換。
我們在做動樁打拳的那一刻,要知道我們的身體結構的原因而要懂得人體動作就是骨架在肌肉的牽連下做出的折疊形態(tài),往前往后都要知道是這個折疊的緣故,當然往左往右也是這個折疊的緣故,而在我們往前往后折疊的過程中,要知道一個筋腱肌肉轉換的變化規(guī)律,那就是要努力掌握這種筋腱肌肉變換的轉換規(guī)律。
此為“往復需折疊,進退(必)轉換”。
一推而不動,那不僅僅是一只尾巴的問題了…….在我們的身體各節(jié)聯(lián)系已經(jīng)具足的情況下,看看我們怎么折疊,再怎么把這個折疊在一切聯(lián)系具足的前提下無有缺陷的從后移動到前面去,就是把這個后腿坐怎樣不丟不頂?shù)淖兂蛇@個前腿弓后腿蹬呢?這是個武學最最頭疼的大問題,就是那個需口授。
我們的骨骼肌附著于骨上,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支配下,收縮時,以關節(jié)為支點牽引骨改變位置,產(chǎn)生運動??梢娺\動中,骨起著杠桿作用,關節(jié)是運動的樞紐,骨骼肌是動力器官。所以說,骨骼肌是運動系統(tǒng)的主要部分,骨和關節(jié)是運動系統(tǒng)的被動部分。而神經(jīng)就是大帥。就是心意,心意閘門已開,肌肉筋腱同時運作,這就叫合,即同動也。
這個樁的重心力的分配是后七前三分。這種分配對于人體力的平衡是最完美的,對于肢體肌肉筋腱也是合理的,對于鍛煉肌肉筋腱的陰面肌肉趨于最大值也是非常之合理,
武學的本質不是本我狀態(tài),它要以本我之外的“他”為中心,從他之后再回到“由我之本我”方是武學,這個轉變不僅僅只是思想上的一種銜接,而是我們身體上的一種輕松自如的駕馭,這才是武學。
這樣說來,武學的本我藝術似乎更接近于藝術的巔峰,因為它的藝術宣泄具有無可比擬的界定性:就是必須束縛于人為的界定之下的一種自由宣泄行為,這種行為是任何一種人類的藝術生活狀態(tài)都不會超越的狀態(tài)的
武學要的這個一動無有不動,是最大限度的調動全身的肌肉筋腱參與運動的結果,這個結果就是陰陽互為的結果,也就是表層的陰面肌肉與陽面肌肉互相參與的結果,
事物是相對的,對于肌肉筋腱而言也是如此,這樣,我們往前運動的時候,您是否考慮到有個往后的肌肉在作用運動呢,就是在蹬地的時候,我們的陽面肌肉在用力都是知道的,可是那個陰面肌肉沒有用力您就模糊了不是?在往前推的時候,都知道那個外側肌肉在擴展,可是,有個內側肌肉在收縮您就忽略了不是? 知道有個支撐,可是還有個相對于支撐對立的收縮您就不知道了不是 ?什么是圓啊,就是一塊骨頭被肌肉用力包起來,這樣還不夠妥帖, 就是我們的陰面肌肉與陽面肌肉同時用力結合,密不透風,無有缺陷,無有凹凸也,這里有個力緊您知道么?這里也有個意緊您知道么?這里就是心意合一您知道么?
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了武學與一般的區(qū)別,那這樣我們知道陰陽在這里就是有上要有下,有收要有放,這是說肌肉筋腱的事情,無它,大家要記住,當然要大腦支配神經(jīng),當然要心動萌發(fā),這樣一回訪,這不就回到了心意力合么?這是真有,其余皆是假。要謹記!
我們找個順序,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這違背了一個整字即同動也,這個您要知道,我是沒法子而為之。
練拳先有千斤墜,這是根基,無它無拳。
根基在腿,腿難練,練拳不練腿,到老冒失鬼,這就是腿的陰陽,這個腿的陰陽在我們拳界似乎已經(jīng)成了失傳的狀態(tài),很可怕。
這里您要知道有個我們平常不會的:就是在蹬的同時要有收的勁力存在,這是個矛盾,這個矛盾就是蹬出與收住的同時存在,蹬出是陽面肌肉在運動的結果,收住是陰面肌肉在運動的結果,這個矛盾有且只有在精神專注的情形下才可有最大的互為效果,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心意合一,這里當然有一個主次之別,不然就會有止,就是卡住的意思,在太極拳上就是那個都在說都在模糊的“雙重”問題,當然這是局部的雙重,有了主次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主次是蹬出為主,收住為次,這樣,動起來蹬出去就活了就沒有了雙重,可是我們蹬出去不是目的,目的是怎么訓練陰面肌肉受制于神經(jīng)調配的靈活度,
這是說了我們武學的一個“蹬”的真實本質,這個本質個體其實代表了我們整個身體的整體實質:矛盾的陰陽力,這就是太極拳,內家拳陰陽互為的整體勁的本質基石,您知道了可能沒有用處,因為您做不了,所以“拳”是一個練字,練了才是身體上的有,不練還是無,
我們說了手推,說了腳蹬,現(xiàn)在再說身合下壓之折疊。
這些動作分說,是沒有法子的事情,您要知道這些動作其實是同動而為,無有先后,有先后就是散,這里對一個“節(jié)節(jié)貫穿”有一個批判,這個節(jié)節(jié)貫穿有些先后順序的意思,易使好武者心生雜亂,不好。
您慢蹬的同時,上身保持聯(lián)系的狀態(tài)慢慢前移,前移中那些狀態(tài)“不要丟失”這時下額部與后腳跟也要用個彈簧有所聯(lián)系,這個聯(lián)系隨前移狀態(tài)要有個下壓形態(tài),這個形態(tài)不要忘記是在所有聯(lián)系的基礎上而作出的形態(tài)變化, 所有聯(lián)系我們再理出來曬曬:頭功,大椎與尾骨,尾骨與后腳腳后跟,下額與后腳腳后跟,好,沒有遺漏,很好,我們看這里有個區(qū)別,就是動作的大小區(qū)別,在我們從后到前面去的過程中,我們的動作變化,后腿變化幅度最大,依此為胸腹,頭部,這里有個謹記要記下, 我們盡管變化的幅度各有不同,但是軌跡的運作時間卻是絲絲入扣,無絲毫的錯位,腳動既是頭動,胸壓就是腳動,就是同時而起,嘎然而止。不可有錯位, 不要腳蹬了半天上身才開始運作,那不是“武”。
當我們在后蹬前移的過程中,我們的身體為了防止前傾下倒之引力,下意識就會把前腿支起來,這樣后腿蹬的力量越大,我們前腿支的力量也就越大,于是,這兩股子力量就聚在了交界處:胯上,這就叫雙重。
那么,怎樣才是合理的腿功呢?
我們已經(jīng)詳細的說了后腿的做法,我們的前腿要怎樣動作才是合法呢?
一個字“收”,
我這里細數(shù)端詳,請看客當個正事仔細記下,日里來往當刻意留心,至著熟才可有脫胎換骨之異境.
現(xiàn)在開始,把那些個心法訣要都牽扯起來,往前一刻時,把尾骨與前腳后跟用彈簧掛起來,這里本來是用全腳,或是前腳尖的,用腳后跟以防您不適應產(chǎn)生滯病,您可以用意自己加以體會之區(qū)別,以此找個合適,直至最終能夠有個五指抓地方可為真,這樣,我們掛這個彈簧的用意您應該知道有個主要目的:就是把我們的后側與內側肌肉的用力方式健全起來,這里是要忽視前外測肌肉的用力狀態(tài),以達到那個陰陽互為的,這個很難,所以,我們要知道掛起的彈簧是內收的,就是我們往前運動的一刻,力的尋行路線是尾骨起沿前腿的后側直接向下內拉的,當然,外前側的所有用力情形您一定要徹底的丟掉,不可有一點的思想存留,不可就是不可,沒有原因可以說,越說越亂.
這樣您可以自己先單獨的體會這個動作,要是把全部的心法訣要都牽扯起來往前動起來,這時,您的感覺不只是一個別扭能夠解釋的了的,這就是武學.
這樣了,我們知道有個虛領頂勁,很少知道有個胸腹折疊,我們知道有個后腿蹬地,很難做到有個后腿收起,我們知道有個前腿支撐,更難做到有個前腿收拉,我們知道有個前臂外撐,很少做到有個內側收連。
為了叫你更明白些,再打個譬方說改變常規(guī)吧,你前后開步站好動樁姿勢,有人后面推你后背,常規(guī)是你的前腿蹬,鎖死胯與上身,堅決頂住他的來力抗死他,扛得住么?那得看誰的力氣大,我們的拳學方式是這樣的,后背,后腿拉力反作用支撐,來力靠前腿收勁緩沖,前腿沒有一絲頂力。 (本文完)
真正的武學,不可能普羅大眾,一直以來都是陽春白雪,是極少數(shù)人玩的東西。傳武,需要真正的傳承才行。已經(jīng)開始招募,五月份開課,里面有很多各拳種優(yōu)秀的功法,包括樁功、試力、內功、肩胯訓練、技擊、養(yǎng)生等,愿自己在武學路上少走彎路的朋友,請關注,可以加羅山主微信:18513683927進行交流。
附:
請欣賞短視頻
投稿郵箱348132359@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