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大快人心,最近這個事動靜不小。好幾個地方的官員因為違規(guī)舉債被終身追責了,一筆數(shù)額驚人的隱性債務被查了出來,涉及6個地方瘋狂借錢搞建設。
結果有超過1400個億的違規(guī)操作,被監(jiān)管部門嚴肅查處??纯催@個范圍,從遼寧到四川,從廈門到武漢,不少地方都牽扯其中。
被問責的官員從副市長到國企負責人,名單上列了21個人。最嚴厲的處罰是什么?直接開除公職,開除黨籍。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想想看這些違規(guī)操作欠下的債,最終是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的。你口袋里的錢,孩子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甚至家門口修的路,都可能被這些糊涂賬拖了后腿,錢用錯了地方,窟窿是要補的。壓力最后還是會傳導到大家身上。
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么嚴重的違規(guī)呢?對我們整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又會有什么影響呢?
根據(jù)多家的權威媒體報道,沈陽、廈門、德州、武漢、重慶、成都這些地方用了很多歪招,比如讓國企先墊資,搞虛假化債操作等等,結果新增了超過1400億的隱性債務。其中,廈門一家城市建設公司,當時為了搞土地開發(fā),就墊進去683個億,數(shù)額特別巨大。更離譜的是,遼寧的遼中區(qū)、山東陵城區(qū)那邊居然挪用了本該用于農(nóng)田改造的專項貸款。這種做法讓很多人非常不滿。
拿種糧食的錢去填補財政缺口,這真的合適嗎?
先說說什么叫隱性債務?簡單翻譯就是地方政府自己的錢不夠,就變著法子讓下屬的國企出面去借錢搞項目。但這個錢到頭來還得地方政府,也就是納稅人來兜底還債。有網(wǎng)友說的特別通透,這根本就不是借錢,這根本就是在透支未來。今天違規(guī)借上千個億,明天會不會都用醫(yī)保、社保的錢來填坑,想想就讓人擔心。
而且大家還發(fā)現(xiàn)這些借來的錢不少花在那些看上去非常高大上,實際上效益存疑的項目上。比如,廈門有些安置房項目,成都所謂的有些城市更新,聽著像是民生工程,用的融資手段卻走了歪路。
說到底,這些地方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政績觀跑偏了。修路建樓搞開發(fā)初衷是好的,這沒錯,但是有些負責人可能想的就是,只要在他的任期內(nèi),項目轟轟烈烈地搞起來,有政績就行,至于還債,那就是后面人的事情了。結果債務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成了甩不掉的大包袱。
這一次問責的力度是空前的。比如,在成都,三位副市長被嚴肅批評教育,三家國企的負責人直接被開除了公職和黨籍。還有其他地方的副市長、財政局長等等,都受到了相應的紀律處分。這就是要徹底打破那種只借錢搞項目,還債留給后人的僥幸心理。
這一次事件釋放了兩個非常明確的信號。第一個就是不要以為借錢是不用還的,或者違規(guī)舉債是地方的什么潛規(guī)則,誰敢碰到這條高壓線,監(jiān)管的眼睛盯得死死的,一筆一筆都要算清楚。第二個就是化債不能玩虛的。像成都那種讓企業(yè)代繳地鐵資金的操作,本質(zhì)上就是拆東墻補西墻,糊弄意識,根本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要真正遏制這種債務游戲,關鍵得治某些負責人那種借錢搞政績,然后把壞債留給后人的這種短視的心態(tài)。接下來就要看各地能不能真正吸取這個教訓了。少搞些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多算算實實在在的民生大賬,千萬別讓今天違規(guī)欠下的巨額債務,變成我們明天實實在在壓在咱們老百姓肩上的重擔了。大家覺得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