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玥彤
近日,國務院發(fā)布了我國第一部專門規(guī)范住房租賃的行政法規(guī)——《住房租賃條例》,9月15日正式施行。
這是繼2010年住建部發(fā)布《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以來,住房租賃領域時隔15年再次迎來全國性、系統(tǒng)性的制度更新。
從部委規(guī)章到國家法規(guī),國家對住房租賃市場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條例明確了諸多保障租客權益的條款,將帶來一次租房市場的巨變。
《條例》有哪些影響?
第一,對合同備案的管理將更嚴格。
“出租人應當將租賃合同備案”的規(guī)定其實一直存在,但是現(xiàn)實中,幾乎沒有哪個部門會主動去查一個租賃合同到底有沒有備案。
但這一次不同,《條例》特別將“住房租賃經紀機構”單獨拎出來,明確其在促成交易過程中的備案義務。
明確規(guī)定:
“出租人和承租人通過住房租賃經紀機構簽訂住房租賃合同的,由住房租賃經紀機構辦理住房租賃合同備案。”
如果未按照規(guī)定辦理備案,租房租賃企業(yè)和經紀機構將會受到兩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處罰。
以后就算房東不想備案,中介也會直接辦理備案,絕大多數(shù)租房合同都“跑不了”。
畢竟,相比一年租不了幾套房的個人房東,中介機構每年要促成幾百甚至幾千套房源成交,一旦被查出未按照規(guī)定備案,就不是罰一次兩次的問題了。
更別說一套房也就賺到幾千塊錢的中介費,就算被抓到一次也足夠中介“出出血”。
從長遠角度看,這一變化對住房租賃市場也是一次規(guī)范。據《2025中國城市長租市場發(fā)展藍皮書》統(tǒng)計,在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中,供應主體90%以上是個人出租。
租房備案是第一步,后續(xù)的交稅、管理細化,也就水到渠成。合同備案也意味著租金信息進入了官方數(shù)據庫,下一步,或許就是房東要依法給租金交稅了。
但是房東真的會自己吞下這筆稅嗎?大概率,房東會選擇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租客——房租每個月漲幾百塊,讓租客買單。
條例對租房行為的規(guī)范,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更加強有力地保護租客權益。
比如,只要寫進了合同,租客的押金、電費、家具維修責任等,都有法律保障。
只要合同寫到位了,過去那些“提燈定損”“拆窗驗灰”的奇葩場面,都將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什么是“提燈定損”?去年3月,一女子退租的視頻走紅。房東在退租時拿著燈一點一點檢查房屋狀況,最后列出的清單中,租客需要賠償一萬余元。要知道,這處自建房的每個月的房租也才1200元。
圖源“提燈定損”租客視頻截圖
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合同沒寫清、口頭說了算,甚至有些合同根本沒有上報備案。
結果就是,退租的時候,租客成了“說不過、斗不過、維權難”的那一方。
現(xiàn)在情況變了?!稐l例》明確規(guī)定,“出租人收取押金的,應當在住房租賃合同中約定押金的數(shù)額、返還時間以及扣減押金的情形等事項。除合同約定情形外,出租人無正當理由不得扣減押金。”
對租客來說,這也是一次把主動權捏在手中的機會。
現(xiàn)在起,只要是簽訂合同后備案,就等于多了一層“官方確認”的效力。寫進合同里的每一條,都有法律兜底。
擔心退租時候被亂扣押金?就把什么時候才會扣押金寫進合同。
怕承擔天價水電費,房東胡亂改電表?也可以把電費單價、收取規(guī)則寫進合同。
甚至包括維修責任歸屬、家具清單、房屋現(xiàn)狀,都可以在簽約時約定好,寫得越細,風險越小。
預想到的麻煩,越早寫進合同,就越受保護。
房東不能再搞“私下約定”“口頭補充”的小動作,就算到時候租客真的被為難,也能向相關部門申訴舉報。
這下,就把房東暗中收租的灰色地帶堵死了。
《住房租賃條例》中有一條規(guī)定:
“廚房、衛(wèi)生間、陽臺、過道、地下儲藏室、車庫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單獨出租用于居住。”
這被一些自媒體解讀為“不允許隔斷房、群租房”,其實是理解有誤的。
翻一翻,2010年的《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中對居住空間的要求,就會發(fā)現(xiàn)早有這樣規(guī)定的:
“不得出租用于居住”的空間包括廚房、衛(wèi)生間、陽臺、地下儲藏室”
真正的變化是,過道和車庫兩個過去可以打擦邊球的空間,也被明令禁止租住。背后其實是挺殘酷的,像過道這樣的空間,本不可能單獨出租,卻收容了不少租客,有人甚至住了很久。
對不少漂泊在大城市的打工人和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來說,車庫被加裝窗戶、拉上電線,就能變成簡易單間;過道被木板一隔,擺上床墊,便成了臨時根據地。雖然環(huán)境不好,但是租金低、隨時都能搬,是可以負擔的過渡選項。
生存空間再次被壓縮,他們尋找便宜房源的路似乎更坎坷了。
不過,條例一方面增加了對車庫、過道出租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更加務實和人性化了。仔細研究條文就會發(fā)現(xiàn),“隔斷房”的禁令軟化了。
所謂隔斷房,就是用隔板或者隔斷墻把一個房間分成多個小間,還會將非居住空間納入各個房間內。
舉個例子,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本來只能租給兩戶人。房東或中介加幾面隔板,把客廳甚至廚房、陽臺改成“臥室”,最后分成四五個小隔間分別租出去,賺了多一倍租戶的錢。
十五年前的規(guī)定:“出租住房的,應當以原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p>
但新的條例,變成了“租賃住房單間租住人數(shù)上限應當符合設區(qū)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標準?!?/p>
也就是說,隔斷是允許的,但居住面積、人數(shù)必須符合相關規(guī)定。
新規(guī)定是在說,住房單間最多住兩個人,沒有最小出租單位的限制了。這意味著,只要每間隔斷后的空間滿足面積要求,房東可以合法地將一間房隔為兩個小間,租給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
在居住空間的隔斷不再被明令禁止,只是被“面積”和“人數(shù)”兩個指標框住了尺度。
以北京為例,每人至少需要有5平方米的居住面積,每間最多容納兩人。只要房東劃出兩個小隔間、每個住一人,這種“合法隔斷”就不算違法。
隔斷房雖然有生存空間,但門檻提高了——面積要夠、人數(shù)要控,想合法在臥室隔斷并不容易。
根據中指研究院50城住宅租賃價格指數(shù),在2025年一季度,50城住宅平均租金累計下跌0.44%,房租持續(xù)走低。
那么《條例》實施后,是否會扭轉這一趨勢?很多人擔心,房租會不會因此上漲?
從短期看,這種擔心并非沒有道理。隨著房東被要求依法納稅、部分低質量房源被清理出市場,新增成本很可能被轉嫁給租客,月租上漲幾百元并非不可能。
但是長遠來說,租金上漲或許只是短期的陣痛。
隨著高質量房源的進入,市場規(guī)范化后,租客權益保障更強,如果供給充沛且穩(wěn)定,租金水平反而可能趨于合理——貴的更值得、便宜的不再陷阱重重。
更重要的是,租賃市場的整體規(guī)模正在飛速擴張。
近年來我國住房租賃市場不斷擴張,尤其在一二線城市,租房已經成為新市民和年輕人的主要居住方式。據新華網統(tǒng)計,今年全國租房人口高達2.6億,在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租房人口就接近4000萬,占比接近50%。
市場越大,交易越頻繁,對制度的規(guī)范性要求也就越高。而《住房租賃條例》的落地,正是在這個節(jié)點上做出的一次關鍵制度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