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烏克蘭消息源證實,防御紅軍城的烏軍部隊已接到撤退命令。烏軍第68獵兵旅越過鐵路向城北方向撤退,第155旅撤往其他地區(qū)。英國《每日電訊報》直言不諱地表示,紅軍城失守只是時間問題,這座烏東地區(qū)的核心樞紐必將落入俄軍之手。
紅軍城,這座建在煤礦上的蘇聯(lián)時期工業(yè)重鎮(zhèn),是頓巴斯防線的“中軍帳”。它控制著6條高速公路和5條鐵路,是烏克蘭東部最重要的物資樞紐。烏軍指揮官承認,紅軍城一旦失守,整個烏東防線將徹底崩潰。
7月25日凌晨,紅軍城戰(zhàn)役出現(xiàn)決定性轉折。俄軍敢死隊利用紅軍城地下密密麻麻的煤礦礦井網(wǎng)(直徑僅1.5米),悄無聲息地穿過地底,從后門殺入市中心,將烏軍指揮部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不是巷戰(zhàn),而是地下戰(zhàn)爭。”一位前線觀察員在8月2日的報告中寫道。當烏軍全力防備正面強攻和空中轟炸時,俄軍從數(shù)百米深的隧道發(fā)起突襲,完全超出烏軍指揮官的預料。
俄軍的復合戰(zhàn)術不止于此。TOS-1A火箭炮發(fā)射的溫壓彈讓半個足球場大小的陣地瞬間氧盡人亡;FAB-500鉆地彈精準穿透烏軍地下指揮所;柳葉刀無人機和“天王星-9”無人戰(zhàn)車高效收割防御力量。
在城西“生命之路”公路上,失去無人機預警的烏軍車隊像無頭蒼蠅般撞進俄軍伏擊圈。俄軍炮兵日均投射量達到烏軍五倍以上,克拉蘇哈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制造的12分鐘通信中斷,造成烏軍指揮鏈徹底斷裂。
烏軍第155旅的陣地日志顯示,7月中旬該旅戰(zhàn)斗減員達67%,一個滿編120人的連隊只剩38人能持槍作戰(zhàn)。倉庫里堆放著成箱過期炮彈(標注“1992年生產(chǎn)”)和塞著二戰(zhàn)時期磺胺粉的醫(yī)療包。
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照片觸目驚心:烏軍士兵曬出“紙板防彈衣”和“碎布頭盔”,配文透著絕望:“這和送死有什么區(qū)別?”
烏克蘭議員安娜·斯科羅霍德爆料稱,烏軍逃兵已接近40萬人,國防部立案的逃兵罪案件超過21萬起。要知道,烏軍現(xiàn)役兵力不過30多萬,減去40萬逃兵,真正能打仗的兵力所剩無幾。
8月初,撤退中的烏軍景象慘烈:缺乏裝甲車掩護,士兵只能靠兩條腿在泥濘小路上逃命,成為無人機眼中的活靶子。傷員無人照應,裝備扔了一地,部隊溝通完全斷線。
一位撤退中的烏軍炮兵在日記中控訴:“我們拆超市貨架焊反坦克樁,卻擋不住自己人的尸體爆炸”——俄軍在烏軍撤退通道布設壓力感應炸彈,偽裝成陣亡士兵遺體。
就在紅軍城激戰(zhàn)正酣時,俄軍突然爆出猛料:逮住了三條“大魚”。第一條確認身份的是波蘭準將亞當·馬爾恰克,死在恰索夫亞爾附近(紅軍城外圍),被導彈或炮火命中。
這可不是普通雇傭兵,而是正經(jīng)的北約高級軍官,在前線直接參與協(xié)調(diào)作戰(zhàn)行動。一石激起千層浪,北約嘴上不說,心里估計早已炸鍋。
另外兩條“大魚”身份更為敏感。俄方消息顯示,他們是英國上校愛德華·布萊克和中校理查德·卡羅爾,以及一名身份未公開的軍情六處顧問。英國方面辯解稱三人只是“到烏克蘭旅游誤入戰(zhàn)區(qū)”,但這一說法顯得蒼白無力。
俄方明確指出,這些偽裝成雇傭兵的北約現(xiàn)役軍官不僅參與作戰(zhàn),還直接插手烏軍總參謀部決策,甚至操作關鍵武器系統(tǒng)。換句話說,他們不是“顧問”,而是“指揮官”。
北約面對此事的反應堪稱“集體失語”——既不能承認派兵參戰(zhàn),又不敢否認這些人是自己人。一旦承認,就等于宣布北約已與俄正面開戰(zhàn);若是否認,那就是眼睜睜看著自己軍官被俘還得裝作不認識。
當紅軍城戰(zhàn)火紛飛時,普京卻做了一件看似與前線無關的事:在俄羅斯“鐵路工作者節(jié)”上,他下達命令啟動貝加爾-阿穆爾鐵路改造,升級西伯利亞大鐵路,還要修一條貫通科拉半島到遠東的新線路。
這絕非普通的基建工程,而是普京為戰(zhàn)后時代精心設計的戰(zhàn)略布局。首先,它是軍事補給線的加固。有了這條“鋼鐵動脈”,俄軍調(diào)兵遣將、運糧送彈的效率將大幅提升,不再受制于西方制裁和干擾。
它是能源出口新通道。西方制裁封鎖了油氣管道,那就改走鐵路,把煤炭、天然氣用火車輸送到亞洲市場,甚至未來可能重新開放的歐洲市場。
更深遠的是,普京正在下一場地緣經(jīng)濟的大棋。他要把俄羅斯打造成連接歐亞的物流中樞,甩開西方,另起爐灶。分析人士指出,這一布局反映了普京對贏得俄烏沖突的信心,他認為在美國的關稅壓力下,歐盟最終仍會與俄羅斯進行貿(mào)易。
面對俄軍在烏東的強勢推進,特朗普政府試圖展示強硬姿態(tài)。他派出兩艘核潛艇前往俄羅斯海域進行威懾,同時派遣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訪問俄羅斯和烏克蘭,推動?;鹫勁?。
威特科夫雖名為中東問題特使,但特朗普對他的信任度極高,使他在國際場合中的曝光率甚至超過了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許多美國媒體將威特科夫視為特朗普真正的外交代表,此行被視作特朗普的“最后一搏”。
俄方對此反應冷淡且強硬。俄國家杜馬議員伊夫列夫公開表示:“我們對美軍核潛艇的位置了如指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俄軍的監(jiān)視之下?!边@番回應明確傳遞了一個信息:俄羅斯并不懼怕核威懾。
普京更是直接冷處理美方的威脅,繼續(xù)推進鐵路項目。這種淡定一方面表明他看穿了美國不敢真動核按鈕,另一方面基于對地緣格局的深刻判斷:中國、印度等周邊大國不可能允許核戰(zhàn)爭在“家門口”爆發(f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