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號中午,河南登封少林寺那邊下了場特大暴雨,一個小時就下了87.5毫米。正當游客們慌著找地方躲雨時,這時候大家卻為“佛門到底慈不慈悲”吵了起來。
當時大概有50個游客,里面還有老人小孩,擠在少林寺的“立雪亭”屋檐下。屋檐根本擋不住這么大的雨,好多人渾身都濕透了,有人想進立雪亭里頭避避,結果被工作人員攔住了,說“文物場所不讓進”??捎慰蛡兛匆姾蜕袇s能隨便進出這地方。
上海來的王先生氣壞了:“花了幾百塊錢買門票,連個躲雨的地方都沒有!”
少林寺后來回應說,立雪亭是明朝的建筑,1511年前后建的,是重點保護文物。要是讓渾身濕透的游客進去可能會把地磚弄壞,木頭結構也會受潮,人多了還可能踩傷人。他們說景區(qū)里的走廊、上香的地方這些不是文物的區(qū)域能避雨,就是暴雨時沒人好好引導大家過去。
雖然在索道出口發(fā)了免費雨衣,可大家最需要的是能避雨的地方。
游客們生氣的點主要有幾個:
一是覺得“和尚能進游客不能”,跟佛門說的“眾生平等”完全對不上。
二是門票不便宜,基礎票80塊,聯(lián)票好幾百,卻連應對暴雨的避雨地方都沒有,覺得少林寺光想著賺錢不負責;還有就是心里不好受,特別是看到老人在雨里縮著,一點沒感覺到佛門的慈悲。
其實這事背后矛盾挺多。少林寺新住持搞改革,停了武僧商演,關了網(wǎng)店,收入估計少了七成,景區(qū)服務設施也就跟不上了。
游客希望寺廟能多關心人,可少林寺又得保護文物,兩頭難顧。再加上以前武校打學員、前住持被說貪腐這些事,大家本來就不太信任,這次就更覺得少林寺像個賺錢的公司了。
大家都希望少林寺能改進。比如開放禪堂、講經(jīng)堂這些地方讓游客避雨,控制好人數(shù);修點防雨的走廊、雨棚,別讓大家只能擠在文物建筑的屋檐下;極端天氣時用廣播、屏幕好好跟游客說清楚規(guī)定,引導大家去安全的地方。
這場大雨不光澆濕了游客,也讓人看清千年古剎在賺錢和信仰之間的迷茫。
其實保護文物和尊重生命本來就不沖突,真正用人性化的做法才能讓大家重新敬重少林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