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剛過立秋,遼寧莊稼人卻不敢松口氣。都說“立秋涼風至”,可沈陽這兩天最高溫還奔32℃。
渾河邊柳樹梢頭冒了點秋意,地里晚稻正抽穗——熱歸熱,活不能停。參考往年數(shù)據(jù),遼寧立秋后10天,日平均氣溫25℃到27℃,早晚能降5℃。但“秋后一伏”不是虛的,未來7天,大連、營口部分地區(qū)可能再沖35℃“秋老虎”。
老輩人有句農(nóng)諺:“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
”今年雨水分布不均,遼西得防旱,遼南得防澇。
沈陽張叔家棉田剛摘了頂心,他蹲地頭直嘀咕:“都說立秋陽氣收,咋棉桃還瘋長?”其實這時候最關鍵,棉花要控旺,晚稻要中耕,玉米得防蚜蟲——莊稼人手里的活,比伏天更細。
再說風俗,城里人大早去早市買西瓜“啃秋”,農(nóng)村大集上豬肉攤前圍了一圈。
“貼秋膘”不是瞎講究,夏天出汗多,這時候補點肉,干農(nóng)活得勁。可李嬸有點愁:“娃說貼秋膘要少油膩,咱莊稼人不吃肉,哪來力氣扛鋤頭?”養(yǎng)生也得講實際,秋燥傷肺,地里干活帶個保溫杯,泡點銀耳百合,比猛灌涼水強。
沈陽植物園的向日葵開得正艷,可種向日葵的王哥沒空看——他得趕在“白露”前把籽收完。有人問:“立秋都過了,咋還這么熱?”翻老黃歷看,今年末伏在8月15日,立秋后還有7天伏天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斂”,可莊稼人知道,“揫斂”不是躺平,是把該管的管到位。去年這時候,遼北一場“秋老虎”曬蔫了半坡玉米,今年農(nóng)技站早發(fā)了通知:“白天遮陰,早晚澆水?!睌?shù)據(jù)最實在:2024年遼寧立秋后10天,因高溫干旱導致玉米減產(chǎn)3%,及時灌溉的地塊反增2%。
張大爺蹲田埂抽旱煙:“立秋不是涼快了,是該把心收回來,盯著莊稼最后一程?!庇腥擞X得“立秋”就是個節(jié)氣,可對莊稼人來說,是“早稻剛收,晚稻正長,大秋作物等灌漿”的關鍵坎。
未來10天,省氣象臺預報:遼寧大部晴多雨少,午后有短時雷陣雨——這雨金貴,得看住了別讓它沖了壟。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莊稼人講究“看天吃飯”,可現(xiàn)在“看天”不是等,是提前備,該防旱的挖溝,該排澇的清渠。
點個關注,后續(xù)天氣變化和農(nóng)事提醒,第一時間推給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