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里待久了,你會發(fā)現(xiàn)個挺有意思的事兒:那些最后走得穩(wěn)、混得順的人,多半都是“演技派”。
別誤會,這跟耍心眼子沒關(guān)系。你想啊,誰上班沒遇見過糟心事兒?客戶臨時變卦,方案改到第十版還被打回來;同事甩鍋甩得比誰都溜,功勞搶得比誰都快;領(lǐng)導一句“這個不難吧”,背后可能藏著三天三夜的加班。換誰遇上這些,心里不冒火?不委屈?不想拍桌子走人?
但真厲害的人,臉上看不出來。
是因為他們懂得把情緒往回收一收。被領(lǐng)導當眾批評了,心里可能翻江倒海,臉上還能笑著說“您說得對,我回去再調(diào)整”;團隊鬧矛盾,兩邊吵得臉紅脖子粗,他能站出來說“先喝口水,咱們一條一條理”。你說這是裝?可就是這“裝”,讓事情沒往更糟的方向滑。
剛上班那陣,我特瞧不上這種“裝”。覺得人就得真實,不高興就擺臉子,不服氣就爭到底。結(jié)果呢?跟客戶吵贏了,單子黃了;跟同事爭出理了,以后沒人愿意搭伙干活。后來才明白,職場里的“演技”,不是虛偽,是給自己留余地,給別人臺階下。
你以為那些總能穩(wěn)住的人,天生就沒脾氣?才不是。上次見部門經(jīng)理被大領(lǐng)導指著鼻子罵,臉色都沒變,還點頭說“您提的問題很關(guān)鍵,我們馬上改”。轉(zhuǎn)頭進了辦公室,我聽見他對著文件夾深呼吸了好幾下。但就是這幾分鐘的“演”,沒讓矛盾升級,也沒讓底下人慌了神。
慢慢發(fā)現(xiàn),這種“演技”其實是種能力。是知道什么時候該收住脾氣,什么時候該放低姿態(tài),什么時候該硬氣一點。新人時總覺得“我憑實力說話,不用搞這些虛的”,后來才懂,實力得有,但讓實力能順利發(fā)揮的,往往是這些“虛的”。
比如對接工作,對方態(tài)度敷衍,你要是當場炸毛,這事多半就僵了。但你笑著說“可能我沒說清楚,我再跟你捋一遍”,哪怕心里翻了無數(shù)個白眼。這不是慫,是明白目標是把活兒干了,不是爭口氣。
時間長了,這種“演”會變成習慣,甚至慢慢融進性格里。以前一點就著的人,現(xiàn)在能笑著聽完難聽話,再慢慢把道理說清楚。不是沒了棱角,是棱角不再扎人,也不再扎自己。
有人說這是被職場磨平了銳氣,我倒覺得,是變得更從容了。以前遇到點事就慌得不行,現(xiàn)在哪怕心里慌,表面也能穩(wěn)住,先把該做的步驟理清楚。這種“演”出來的鎮(zhèn)定,慢慢就真的能讓人鎮(zhèn)定下來。
你看那些混得好的,不是他們沒遇到過爛事,是他們爛事面前,能先把“我不行了”“太倒霉了”這些情緒壓一壓,先想“接下來該怎么辦”。這種把情緒往后放,把解決問題往前挪的“演技”,其實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身邊人負責。
到最后會發(fā)現(xiàn),這種“演技”帶來的,不只是工作順利,還有內(nèi)心的踏實。知道自己能扛事,能處理麻煩,哪怕遇到再糟的情況,也不會慌到手足無措。這種底氣,比一時的痛快值錢多了。
所以啊,別排斥職場里的“演技派”。能把日子過順了,把工作干明白了,那些恰到好處的“演”,其實是成熟的禮物。它不是讓你變成另一個人,是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一個能駕馭情緒,而不是被情緒駕馭的自己。
《職場感懷》
職場風波歷幾重,塵途跌宕自從容。
怒時斂色存清曠,急處沉心守淡濃。
不向浮名爭短長,肯于微務煉疏慵。
風霜蝕盡鋒芒后,始見澄明在抱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