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劉思齊葬禮上,李敏和李訥沒到場,4個孩子罕見同框
劉思齊4個孩子
2022年,劉思齊病逝,在她的葬禮上,4個孩子罕見同框。盡管他們都戴著口罩,也能感受到他們的悲傷。劉思齊的葬禮之所以受到那么大的關(guān)注,與她曾是毛岸英的妻子有著很大關(guān)系,這天許多人自發(fā)來到葬禮現(xiàn)場,送別劉思齊。
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葬禮這天作為毛主席女兒的李敏和李訥并沒有出現(xiàn),這又是什么原因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劉思齊和毛岸英的故事說起。
劉思齊和毛岸英合影
劉思齊的父親是劉謙初,他是一名革命烈士,曾長期在山東工作,1931年壯烈犧牲。劉思齊的母親是張文秋,她也是一位革命戰(zhàn)士,毛主席的老朋友。劉思齊還未出生時,劉謙初因為工作的原因和張文秋分別,臨走之前,張文秋問劉謙初:孩子出生后,叫什么名字?
劉謙初稍加思索后告訴張文秋: 不管男孩女孩,都叫“思齊”。
不久之后,孩子出生了,張文秋按照劉謙初的想法,給女兒取名劉思齊。然而,劉思齊1歲時,劉謙初便犧牲了。
當初,劉謙初之所給女兒取這個名字,理由是他長期在山東工作,山東在古代是齊國的地盤。代表著劉謙初對山東的思念。
丈夫犧牲后,張文秋帶著劉思齊來到了延安,有一天劉思齊參演話劇《棄兒》時,毛主席從她身邊經(jīng)過,見到劉思齊表演的很精彩,便詢問她的父母。當毛主席得知她是劉謙初的孩子時,毛主席鄭重其事地說:思齊是烈士的后代,我們都有責任好好培養(yǎng)她。隨后劉思齊被毛主席收為干女兒。
1946年,毛岸英從蘇聯(lián)回到延安,此時的劉思齊已經(jīng)16歲,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在毛主席的介紹下,劉思齊和毛岸英相識,兩位年輕人有許多共同話題,互生情愫。毛主席看到他們在一起,心里很開心。
毛主席和劉思齊,毛岸英
1948年,劉思齊和毛岸英在西伯坡訂婚,1949年10月15日,劉思齊和毛岸英正式結(jié)婚,兩人相敬如賓,相互鼓勵,幸福快樂。
然而,平靜的生活沒有維持多久,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了,毛主席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決定派出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毛岸英作為毛主席的兒子,他主動請纓加入志愿軍。
為了不讓劉思齊擔心,毛岸英并沒有告訴他自己要去朝鮮,而是對劉思齊說是執(zhí)行一項任務(wù)。讓劉思齊沒想到的是,毛岸英走后不到一月時間,他便犧牲在了朝鮮戰(zhàn)場上。
對于毛岸英犧牲的過程,彭德懷在發(fā)給毛主席的電報中是這樣說的:
我們今日七時已進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個參謀在房子內(nèi),十一時,敵機四架經(jīng)過時他們四人已出來,敵機過后他們四人返回房子內(nèi),忽又來敵機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燒彈,命中房子,當時有二名參謀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燒死,其他無損失。
毛主席的衛(wèi)士李家驥回憶:毛主席看到電報后,拿起了煙,又放下,回過頭又點煙,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還在口袋里找,眼中飽含淚水,但不明顯,讓你看不出來他在哭。
毛岸英是毛主席的兒子,他的母親楊開慧很早為革命而犧牲,毛岸英從小失去了母愛,在上海和蘇聯(lián)吃了很多的苦,這剛回來不久,還沒有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便犧牲在了戰(zhàn)場上,怎能不讓毛主席傷心啊。
劉思齊
毛岸英犧牲的消息,毛主席為了不讓劉思齊難過,推遲了很久才告訴她。劉思齊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兩人新婚不久,連一個孩子都沒有留下。毛主席不顧自己難過,多次安慰和鼓勵劉思齊盡快走出悲傷。毛主席還支持劉思齊改嫁,托人為劉思齊介紹對象,被劉思齊婉拒了,她還走不出失去丈夫的陰影。
1959年,劉思齊在邵華的陪同下前往朝鮮,第一次為毛岸英掃墓,之后她又先后去了4次,直至身體狀況不再允許。
經(jīng)過12年是歲月,劉思齊的心才漸漸走出來,經(jīng)人介紹,她和空軍學(xué)院教員楊茂之再婚,先后生育了4個孩子,分別是楊小英、楊東梅,楊密和楊鈞。長子楊小英是為了紀念毛岸英而取的名字。
劉思齊葬禮
2022年1月7日,劉思齊病逝,享年92歲。按照常理,李敏和李訥是要來參加葬禮的,然而兩位老人卻沒有出現(xiàn),后來才知道,原來李敏和李訥年事已高,身體狀況已經(jīng)不允許他們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