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語樂壇,“紅歌”一直都是獨樹一幟的存。
當年,閻維文演唱的《小白楊》,不僅成了軍旅文化的經(jīng)典象征,還火遍大江南北成了幾代人的回憶。
此后,他更是累計16次登上春晚,把軍旅歌曲帶給了千家萬戶。
近些年,他的曝光率卻明顯降低,甚至給人一種“不唱歌就消失”的感覺。
不過,如今看看他現(xiàn)狀才明白,當年李雙江還真沒說錯。
說起李雙江,最讓人難忘的就是他在紅歌方面的成就。
當年,他首唱的那首《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就曾隨著電影《閃閃的紅星》傳遍大江南北。
尤其是那句“小小竹排江中游”,更是瞬間就能把人拉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而早些年,他還憑借此歌拿下了首屆中國金唱片獎。
要知道,這可是中國音樂界的“奧斯卡”,是許多人終身奮斗的目標。
不過,他的經(jīng)典作品可遠不止這一首。
他還演唱過《北京頌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特別是,《北京頌歌》作為國慶周年獻禮作品,以其莊嚴肅穆的旋律被載入中國音樂史冊,每逢重大慶典必在天安門廣場奏響。
不過,除了舞臺上的輝煌,李雙江在教學領域同樣成果斐然。
他在解放軍藝術學院首創(chuàng)的“紅星音樂壇”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琴房教學的局限。
將舞臺實踐與理論結合,讓學生在實戰(zhàn)中提升技藝。
這一創(chuàng)新不僅獲得了1997年全軍教學改革成果一等獎,還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聲樂人才。
而他主講的《軍旅聲樂》課程更是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影響了韓紅、雷佳等一大批軍旅歌唱家。
到了2007年,他更因在高等職業(yè)教育領域的突出貢獻。
被教育部授予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成為了聲樂教育界的泰斗。
不過,說起軍旅歌,許多人還會想起另一位紅歌界的傳奇人物—閻維文。
他與李雙江有著相似的軍旅背景和藝術追求,但卻走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
1984年八一建軍節(jié)晚會上,閻維文的一首《小白楊》,可謂是點燃了全國觀眾的愛國熱情。
不過,鮮有人知的是,這首歌背后其實還有個真實的故事。
當年,新疆邊防戰(zhàn)士程富盛探親時,母親送他10棵白楊樹苗,如今白楊樹在哨所旁茁壯成長。
閻維文把這種扎根邊疆的精神唱進了歌里,讓“小白楊哨所”成了全國聞名的文化符號。
就連中宣部都把這首歌列入了“100首愛國歌曲”。
如今,這首歌依然是軍旅文化的經(jīng)典象征,每一個音符都流淌著軍人的熱血與忠誠。
不過,雖然閻維文在唱歌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但他首次登上春晚還是在1988年,當時他的深情演繹的《我們的祖國歌甜花香》打動了不少觀眾,成為了當年最受歡迎的節(jié)目之一。
此后,他開始頻繁登上春晚,演唱了《說句心里話》《舉杯吧朋友》《春風十萬里》等經(jīng)典曲目,成為了觀眾最熟悉的聲音之一。
但是,其中最令人難忘的,還是他在1999年春晚和郁鈞劍合唱的《說句心里話》。
當時,兩人一開口就把觀眾唱哭了,連臺下的戰(zhàn)士們都跟著輕輕哼唱,場面特別感人。
不過,作為總政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他早就把“為兵服務”刻進了骨子里。
無論是西藏的雪山之巔,還是新疆的戈壁灘上,只要有戰(zhàn)士的地方,就能聽到他的歌聲。
官兵們都親切地稱他“戰(zhàn)士歌唱家”,這份榮譽可比任何獎杯都珍貴。
和其他歌唱家相比,閻維文卻顯得格外低調。
近幾年,閻維文的曝光率明顯降低,除了偶爾在春晚露個面,平時幾乎看不到他參加商業(yè)活動。
2024年他在北京音樂廳辦“永遠的小白楊”音樂會,網(wǎng)上一片歡呼:“終于等到閻老師營業(yè)了!”
可演出結束后,他又像“隱身”了一樣,連社交媒體都很少更新。
這種“不唱歌就消失”的狀態(tài),讓不少粉絲感嘆:“閻老師真是娛樂圈的一股清流?!?/p>
不過,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閻維文并沒有消失,只是早已走上了另一條“大道”。
他把目光投向了瀕臨失傳的民歌,一頭扎進了整理保護的工作里。
這條“大道”,雖然沒有鮮花與掌聲,卻充滿了責任與擔當
從2003年開始,他跑遍全國19個省份,收集整理了大量原生態(tài)民歌。
還發(fā)行了《西域情歌》《黃土情歌》等專輯,把那些快要被遺忘的旋律重新帶回大眾視野。
在近日的一次節(jié)目中,他更是表示,“不管到任何地方表演,我都會唱一首山西民歌?!?/p>
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無論是在國內的舞臺上,還是在國外的演出中,
他總會用一首山西民歌向觀眾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也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民歌的魅力。
而這也讓人想起當年李雙江說過的“永遠為百姓唱歌”,看來他還真是沒說錯。
如今的閻維文正是這句話的忠實實踐者。
無論是在舞臺上為戰(zhàn)士們高歌,還是在幕后默默保護民歌,他始終堅守著一名藝術家的初心。
更是讓大眾看到了,老藝術家的精神傳承從未斷檔。
從李雙江到閻維文,兩位歌唱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藝術的熱愛與責任。
但他們的故事也告訴我們,革命精神的傳承才是娛樂圈最珍貴的“流量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