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勇 編輯/趙乾坤】
綜合英國Aviation網站、國際旅游行業(yè)媒體《旅行與旅游世界》等媒體日前報道,隨著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廣州、澳門等城市的大型機場基礎建設的完善和航線擴增,中國的機場城市群正在重塑全球連通性,并在全球航空運輸領域創(chuàng)造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優(yōu)勢。
報道稱,連通性對國際航空業(yè)發(fā)展至關重要,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迪拜國際機場、哈馬德國際機場等在樞紐運營方面表現優(yōu)異,這些機場能夠管理大量客流,同時保持高效的區(qū)域連接。近年來,中國機場城市群的發(fā)展和樞紐機場的建設進一步加速了全球航空旅行的變革,增強了對乘客出行和商務往來的便利性。
上半年中國大灣區(qū)機場城市群表現出色
上述媒體報道提到,中國機場城市群的崛起提升了全球城市連通性指數,為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提供了更高的航班頻率、多樣化的航線選擇及更廣泛的國際目的地連接網絡。尤其是像北京、深圳、香港、澳門、上海這樣的城市,其航空通達性使得這些地區(qū)能夠處理更大的旅客流量,同時保持順暢、高效的運營。它們不僅在航線和航班數量上表現亮眼,更是在旅客出行服務方面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和便利的旅行體驗。
旅客在白云機場一處值機柜臺辦理乘機手續(xù)。白云機場微信公眾號
全球航空業(yè)連通性的提升讓世界變得更加緊密相連,而中國這些機場城市群未來將成為全球旅行的新樞紐,任何旅行者都可以從世界的任何角落毫不費力地到達這里(中國),也可以從這里(中國)到達世界的任何角落。
上述媒體的報道稱,2025年上半年,中國大灣區(qū)機場城市群表現出色,各機場的客流量持續(xù)增長,廣州和深圳在該地區(qū)的航空業(yè)增長中處于領先地位。
相關資料顯示,廣州白云國際機場上半年累計保障航班26.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4003.6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0%和9.2%;貨郵吞吐量116.9萬噸,同比增長2.0%。其中,國際及地區(qū)業(yè)務表現尤為亮眼,航班量5.8萬架次、旅客量818.9萬人次,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6.1%和22.9%,成為驅動增長的核心引擎。
此外,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聯合國內外航司,成功新開或加密多條國際及地區(qū)客運航線,推動每周國際及地區(qū)客運航班往返頻次突破1600架次,航線網絡覆蓋93個國際及地區(qū)航點。
暑運期間(7月1日至8月31日),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預計接送旅客約1460萬人次,日均客流量23.5萬人次,同比增長6.3%;預計航班量9.6萬架次,日均1544架次,同比增長6.0%。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今年上半年客運吞吐量達到3257萬人次,同比增長10.9%;貨郵吞吐量達到98.3萬噸,同比增長14.1%;航班架次達到22.1萬架次,同比增長約7.2%,均創(chuàng)下了機場開航以來同期新高。
國內航線方面,深圳機場上半年增開至新疆石河子、甘肅隴南、廣東湛江、寧夏中衛(wèi)等4條國內航線,重點布局西北方向的航點,國內客運通航點達到約130個。
國際及地區(qū)航線方面,深圳機場上半年聯合航空公司新開或加密了往返萬象、墨西哥城、利雅得、新加坡等12條國際及地區(qū)航線。深圳機場上半年的國際及地區(qū)旅客量達到305.4萬人次,同比增長30.7%;國際及地區(qū)客運航班量超2萬架次,同比增長26.1%。
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7月22日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為2940萬人次,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加16.5%,飛機起降量同比上升10.1%至192365架次,貨運量同比增加1.9%至240萬噸。受轉機及過境旅客量增長帶動,6月客運量同比上升11.2%至476萬人次,飛機起降量為31235架次,同比增長5.6%。
中國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稱,大灣區(qū)機場群的表現得益于該地區(qū)的經濟活力和互聯互通的改善;廣州和深圳客流量的快速增長,反映了這兩個城市較高的商業(yè)活躍度以及大眾對旅行的強勁需求。
加速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推動城市群形成“1小時經濟圈”
觀察者網了解到,上半年京津冀機場群同樣展現出強勁發(fā)展勢頭。從“龍鳳呈祥”的北京“兩場”,到渤海之濱、燕趙大地的津冀“雙翼”,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已成為帶動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引擎”。
上半年,北京首都機場集團(首都機場和大興機場)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和運輸起降架次分別達1.09億人次、116.6萬噸,73.6萬架次,同比分別增長4.4%、5.4%、2.6%,保障國際及地區(qū)旅客1231萬人次,同比增長20%;北京兩場國際及地區(qū)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22%。
其中,大興機場暑運日均客流量超15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8.51%,國際及地區(qū)日均客流量維持在1.76萬人次高位;日均航班量約986架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7.86%。
旅客在北京大興機場過安檢閘機。中新社
根據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7月28日發(fā)布的數據,天津機場上半年累計完成運輸7.22萬架次,旅客吞吐量981.3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44萬噸(同比增長0.3%)。
河北省交通運輸廳7月16日發(fā)布的信息顯示,河北地區(qū)唐山機場和邢臺褡褳機場上半年表現出色。其中唐山機場累計完成航班2434架次,旅客吞吐量29.15萬人次,同比增長14.8%,完成貨郵吞吐量302.92噸。作為新建支線機場,邢臺褡褳機場自2024年7月18日正式通航以來,不斷織密冀中南“天空路網”,截至今年 6月26日,該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萬人次,創(chuàng)造了日均客流近400人次的記錄,為地區(qū)的產業(yè)升級、招商引資、旅游發(fā)展等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民航新型智庫專家韓濤對觀察者網表示,中國機場城市群的發(fā)展將加速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城市群形成“1小時經濟圈”,促進要素跨區(qū)域流動(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區(qū)域間的轉移活動),快速縮小區(qū)域經濟差距;同時,這些機場群通過加密國際航線,極大地帶動區(qū)域內周邊省份融入全球航空產業(yè)鏈。
“機場城市群也重構了城市區(qū)域功能,如北京順義航空城通過空港經濟區(qū)集聚航空制造、總部經濟,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發(fā)展引擎?!表n濤說。
“打破傳統(tǒng)航空樞紐以歐美為主導的分布格局”
“我國目前有四大世界級機場群,即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qū)和成渝機場城市群,2024年,這四大世界級機場群旅客吞吐量合計達7.41億人次,占全國總量的50.7%?!表n濤介紹,其中,上海浦東、北京首都、廣州白云、成都天府四大樞紐機場旅客吞吐量均超1億人次,穩(wěn)居全球前列。成渝機場群增速最快(33.6%),突破10%的全國占比,成為“第四極”。
韓濤說,“這四大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線覆蓋全球主要經濟中心。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qū)、長三角、京津冀機場群持續(xù)加密中東、非洲等航線,成渝機場群不斷強化與東南亞、南亞的空中連接,已經形成‘空中絲綢之路’骨干網絡?!?/p>
一架東方航空C919客機正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中新社
根據上海海關的報告,2025年上半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進出境旅客同比增長23.44%,達1825.74萬人次,進出境航班11.6萬余架次,同比增長15.2%。上海虹橋機場上半年累計旅客吞吐量達到2461.2萬人次,累計同比增長4.8%,單月旅客吞吐量達407.7萬人次,同比增長5.1%。
在長三角地區(qū),南京空港口岸出入境航班9793架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6.87%和7.27%,此外,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qū)國際航線處于穩(wěn)步恢復與加密態(tài)勢。
《南京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發(fā)展專項規(guī)劃(2024—2035年)》提出,到2035年南京將全面建成鏈接全球、輻射全國、區(qū)域共享的海陸空運輸網絡,成為要素集聚程度高、區(qū)域輻射能力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根據航班管家提供給觀察者網的數據, 2025上半年杭州蕭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為2437.9萬人次,增長率為4.6%。
數據顯示,今年1—3月,合肥機場累計完成旅客吞吐量311.5萬人次,同比增長2.7%;預計合肥機場暑運期間起降航班將達到2萬架次,日均約321架次,預計完成旅客吞吐量265萬人次,日均4.3萬人次,有望創(chuàng)歷史新高。
《民航局關于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加快打造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為成渝地區(qū)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相關資料,今年上半年,成都雙流和成都天府兩座機場旅客吞吐量共計4350.4萬人次,同比增長2.9%,貨運吞吐量57.2萬噸,同比增長22.7%。今年以來,成都先后新開、恢復和加密直飛馬德里、巴黎、雅典、檳城、迪拜等國際定期客貨運航線,基本形成通達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際骨干航線網絡,實現亞洲主要航點全覆蓋。9月26日起,還將新開直飛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航線,恢復直飛日本札幌航線等。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達105.98萬人次,同比增長36%。今年以來,新開或恢復直飛莫斯科、東京、古晉、高雄客運航線,加密直飛首爾、大阪、曼谷等客運航線,通達西雅圖、倫敦、莫斯科、悉尼、迪拜、東京、曼谷等城市,形成覆蓋北美、歐洲、大洋洲、中東、日韓及東南亞等主要城市的國際航線骨干網絡,該機場到今年底將擴容國際(地區(qū))航線超40條。
“從全球視角來看,我國四大世界級機場群將打破傳統(tǒng)航空樞紐以歐美為主導的分布格局?!表n濤介紹,“上海浦東機場連續(xù)9年貨郵吞吐量全球第三,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穩(wěn)居全球第二,而成都、重慶等西部樞紐通過‘空中絲綢之路’連接中亞、歐洲,形成‘東西雙向互濟’的航空通道。這種多中心化的網絡布局,將推動全球航空資源配置更加均衡,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參與國際航空市場競爭的新機遇?!?/p>
韓濤表示,總體來講,中國機場城市群的崛起,以“多邊協作”推動航空業(yè)包容性增長,為世界提供了一種不同于西方中心主義的發(fā)展范式。未來,隨著中國世界級機場群進一步國際化,中國或將成為全球航空運輸規(guī)則的重要制定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