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朗普一再發(fā)起的核威脅,普京終于做出回應,在給對方留足了面子的同時,也傳遞了俄方的真實想法。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聲稱,2艘核潛艇已經(jīng)部署至“相應區(qū)域”,作為對俄羅斯聯(lián)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的回應,瞬間將本就脆弱的美俄關系推到了極其危險的境地。由于核潛艇活動的隱蔽性,我們無從得知,這究竟是特朗普又一次“雷聲大雨點小”的恐嚇,還是美國的核武器真的逼近了另一個核大國。俄羅斯總統(tǒng)新聞秘書佩斯科夫?qū)Υ嘶貞Q“核戰(zhàn)爭沒有贏家”,既給特朗普留了臺階下,又劃下了一道清晰得不能再清晰的紅線。
【俄方回應了特朗普的威懾】
敏感時刻俄方發(fā)聲,為特朗普保全了“面子”
平心而論,雖然特朗普對普京的態(tài)度變來變?nèi)?,但普京本人至今尚未直接點名抨擊特朗普。
相比于梅德韋杰夫的“暢所欲言”,普京作為俄羅斯的最高決策者,需要保持戰(zhàn)略模糊和外交彈性,借佩斯科夫之口對特朗普送上的忠告,是俄方留下的最后一點“情面”。
普京清楚,徹底激怒一個手握重兵且行事難以預測的美國總統(tǒng),尤其是在俄烏和談毫無進展、特朗普可能“騎虎難下”的情況下,繼續(xù)保持溝通渠道的“理論可能性”對俄羅斯并非壞事。
而“核戰(zhàn)無贏家”的表述,其潛臺詞是“誰都輸不起”,這絕非示弱,而是最強硬的警告。
普京是在告訴特朗普政府:俄羅斯不是伊朗,那套極限施壓、揮舞制裁大棒甚至發(fā)出軍事威脅的劇本,對一個擁有龐大核武庫、經(jīng)歷過生死存亡考驗,且將俄烏問題視為核心安全利益的大國,是行不通的。
【梅德韋杰夫和特朗普的輿論戰(zhàn)引發(fā)了不可預料的后果】
其實不用美國拱火,自俄烏沖突開始以來,核戰(zhàn)爭的陰云便始終揮之不去,俄羅斯近年來的動作——調(diào)整核學說納入盟國、在白俄部署戰(zhàn)術核武器、加速量產(chǎn)“榛樹”高超音速導彈——都是實實在在的威懾能力建設。
盡管俄烏沖突暴露了俄羅斯軍事力量當前存在的種種問題,但相信沒人會懷疑俄羅斯手中核力量的有效性,只要這張底牌還在,俄羅斯就永遠有絕地反擊的底牌。
在手握底牌的前提下,面對特朗普的威脅,俄方表現(xiàn)得越“淡定”,就越能洗清西方輿論給俄羅斯扣上“侵略者”和“核訛詐者”的帽子,進而在國際社會面前塑造一種“保持戰(zhàn)略克制”的形象。
同時,在國內(nèi),這也能安撫民眾和精英,表明普京政府在高壓下依然保持清醒,能在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同時避免將國家拖入不可挽回的災難。
【俄羅斯不是伊朗,美國的威脅效果打折扣】
“最后期限”將至,特朗普又開始豪賭
相比于俄方的相對克制,特朗普的言論就顯得格外不謹慎,暴露了其外交策略核心的致命缺陷:將核威懾這一終極手段,當作其國內(nèi)政治交易和“極限施壓”談判的常規(guī)籌碼,這是極其危險和不負責任的。
首先,使用核武器會造成恐怖的后果,這個共識維持了冷戰(zhàn)后的相對和平,其基石在于大國間對“核武器不可實際使用”的深刻敬畏,和共同維護的“核禁忌”。
特朗普輕易將核潛艇調(diào)動作為公開威脅的工具,極大地降低了核武器使用的門檻,當核威脅變得“常態(tài)化”、“口頭化”,其威懾力本身可能下降,而擦槍走火的風險則指數(shù)級上升。
其次,特朗普及其部分幕僚似乎存在一種危險的錯覺,認為可以像對待伊朗那樣,通過展示強大武力,就能輕易迫使俄羅斯這樣的核強國“屈服”。
這是對俄羅斯當前領導層決心的嚴重低估,俄羅斯視俄烏問題為其國家安全生死攸關的“紅線”,普京政權已將其政治生命與這場沖突深度綁定。
特朗普的核威脅,非但不會嚇退俄羅斯,反而會強化其“背水一戰(zhàn)”的敘事,刺激其采取更激進的反制措施,甚至可能讓普京在國內(nèi)鷹派的壓力下更難做出實質(zhì)性讓步。
最后,如果特朗普再一次出爾反爾,那么美國未來任何嚴肅的威懾聲明都將被打上問號。如果最后被證實該消息屬實,情況則更糟:等于向全球宣告,美國為了短期政治目標,如迫使俄羅斯談判,可以輕易動用戰(zhàn)略核力量進行威脅。
這不僅會引發(fā)歐洲盟友的深度恐慌,擔憂美國可能將歐洲拖入核對抗,更可能刺激全球范圍內(nèi)的核擴散——其他國家會想:連美國都如此隨意動用核威懾,我們怎能不尋求自保?
【俄羅斯“亞爾斯”洲際戰(zhàn)略導彈系統(tǒng)】
美俄都拒絕退讓,俄烏走向更加難以預料
歸根結底,美俄之間的根本分歧,在于俄烏問題看不到半點解決的希望,讓特朗普有些“下不來臺”。
普京拒絕在核心利益上對特朗普的“最后通牒”讓步,特朗普若也拒絕調(diào)整其高壓策略,僵局只會將俄烏沖突推向更極端、更不可控的局面。
一方面,盡管俄烏和談的作用聊勝于無,但至少保留了一個溝通的渠道,美方若下場,只會導致談判窗口徹底關閉,俄羅斯可能被迫發(fā)動更大規(guī)模、更血腥的攻勢,試圖奪取更多領土籌碼,美國及北約則可能解除對烏克蘭使用西方武器攻擊俄本土的限制,提供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武器系統(tǒng)。
另一方面,當常規(guī)手段無法打破僵局時,戰(zhàn)術核武器使用的“理論可能性”將急劇升高,一旦戰(zhàn)場上出現(xiàn)極端不利局面,或發(fā)生重大誤判事件,決策者按下核按鈕的心理門檻將被大大降低。
避免災難的唯一希望,在于雙方?jīng)Q策層重拾對核禁忌的敬畏,認識到在核時代,最大的勇氣不是敢于威脅使用核武器,而是敢于在極端壓力下保持理性,為和平留下最后一道門縫。
【美方將核威懾掛載嘴邊后果無法預測】
中國堅持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則,其價值正在于它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核武器被主動用于戰(zhàn)爭的風險,為大國關系設置了至關重要的“安全閥”。
在美俄關系劍拔弩張的今天,這道“安全閥”的存在顯得尤為珍貴,也提醒著所有人:核戰(zhàn)爭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再也無法關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