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雄卸下頭銜,是為人子女,也是為人父母。在沒有消息的日子里,家人的悲痛經(jīng)歷也是萬般無奈。
在湖北有一位年邁的老婦人,歲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跡,空蕩的屋中只有衣衫襤褸的她。除去為了吃飯勞作,她更多時間都在發(fā)呆。村里談及她時,都說她是“可憐人”。
1949年的一天,這位名叫石順香的老人像往常一樣坐在院子里,似要找點事情忙。一名身穿軍裝的人找了來,隨即問道:“大娘,您認識姓徐的人家嗎?”
石順香一愣,自己的夫家不就是。
一、石順香的“驕傲”
其實當石順香看見軍裝時,眼前就一亮。因為她沒有見過自己的丈夫以及兒女們身著軍裝出現(xiàn)。因為他們都為革命獻身。
石順香不敢相信這是來找他們家的,“我們家就是,但是...”
她話沒說完,那人便說:“您一定是石順香吧?!?/strong>
石順香點點頭。“太好了,我們徐司令終于找到母親了,我是來接您去北京的?!?/strong>
石順香不敢相信,因為在她的世界里,她的親人只有自己了。
這位“司令”是徐深吉,他們家革命的源頭只因父親意外得到的一本思想小冊子,這個小冊子就像是傳家寶,深深影響著他們家的革命斗志。
徐深吉是家中大哥,當他的父親在革命斗爭中行動時,徐深吉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思想行動。并且在石順香的大力支持下,徐深吉在教育上沒落下,雖然學得的知識有限,但總歸不是文盲。
徐深吉出身不高,他首先參加的是農(nóng)民義勇隊。但他參與的革命的斗爭是最早的黃麻起義。而石順香得知徐深吉犧牲的戰(zhàn)役是在離家不遠的“七里坪戰(zhàn)役”。
石順香得知后,一直強忍著淚水,并說:“我的兒也算是落葉歸根了?!?/p>
此前剛剛經(jīng)歷丈夫去世,其他兒女犧牲的石順香,看似堅強,但沒有人知道她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哭過多少次。
每一場戰(zhàn)役都是重大的犧牲,但像徐深吉一樣勇敢拼命的人大有人在。在戰(zhàn)場上,他是部隊的好幫手,更是沖鋒的戰(zhàn)士。戰(zhàn)后的他身上是無數(shù)的傷疤,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這次,徐深吉無疑再次身受重傷,去鬼門關(guān)走了一遭,還好有一口氣在,戰(zhàn)友們將他拉了回來。但因為戰(zhàn)場上多混亂,徐深吉又倒在了血泊中,如此,這件事便搞錯了。
徐深吉在得知自己“被犧牲”的消息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老母親。他想盡各種辦法但因為身份問題只能一拖再拖。
直到1949年,國內(nèi)的戰(zhàn)火熄滅,蔣介石的大部分勢力轉(zhuǎn)移到了臺灣。徐深吉也終于能光明正大的與母親見面,但傷病是阻礙他回鄉(xiāng)的阻力,但只要有心,什么都是阻擋不了的。
于是徐深吉便派人前往了湖北,一別十七年,徐深吉的功績國家在記錄著。
石順香見到徐深吉后的第一句話是:“兒啊,娘為你感到高興和驕傲?!?/strong>
二、七里坪戰(zhàn)役
徐深吉參與的七里坪戰(zhàn)役是第四次反“圍剿”作戰(zhàn)中的一戰(zhàn),眾所周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
要知道,徐深吉此前跟隨徐向前的部隊,在作戰(zhàn)中接連獲得了不少戰(zhàn)役的勝利,由此可知,他們的實力不弱,但有勝有敗的戰(zhàn)爭中,他們很快也迎來了一定的慘敗。
當時紅四方面軍根據(jù)作戰(zhàn)命令,將攻擊的對象轉(zhuǎn)向麻城,但雙方兵力懸殊,都沒有取得很好的反響。反而這場作戰(zhàn)持續(xù)了一個月的時間,戰(zhàn)士們也都處在了一定的疲憊階段。
此時,敵方若是向其他方向出手,我軍防御定會大打折扣。但這個簡單的道理,敵軍自然非常的清楚。那么他們的方向又是哪里呢?
黃安城,這個重要的根據(jù)地便是。敵軍不僅將軍隊重新整合,甚至還形成了幾股力量,一方面對紅四方面軍出手,一方面急轉(zhuǎn)方向向黃安城進攻。
徐向前在發(fā)現(xiàn)國民黨的動向后,便開始力挽狂瀾,急忙排除萬難趕往黃安城。此刻便已經(jīng)決定了在此地必有艱險的一戰(zhàn)。徐向前率先給戰(zhàn)士們做好心理建設,而徐深吉便也在這其中。
戰(zhàn)士們義無反顧,沒有一個想要退縮的。很快,七里坪的戰(zhàn)火響徹云霄,百姓們也都瑟瑟發(fā)抖,石順香自然也在緊張中蔓延。
在七里坪,敵軍的兵力源源不斷,而我軍的戰(zhàn)士在疲憊中堅持,為長遠考慮,徐向前無奈進行了撤退的選擇。
此戰(zhàn)我軍付出兩千余人的犧牲,而敵軍方面也對等的做出了犧牲。這場戰(zhàn)役在此熄滅,戰(zhàn)場上是血肉模糊的英雄,戰(zhàn)場下和徐深吉一樣只留一口氣的也很多。
三、徐深吉的精神
徐深吉一生光明磊落,在母親石順香晚年之際,他也做到了在人前盡孝和讓母親享福的生活。徐深吉帶來的這份“福”是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來的,沒有一絲利用公務之便。
晚年,徐深吉在自己的熱愛中暢享,帶著家人的眾望他從炮火中走來,在安寧的日子中,他卸下了槍,拿起了筆開始學習。徐深吉想做的是將紅軍的生活記錄下來,讓他們的精神永存。
在兒女們的回憶中,父親的樂趣在于“學習”,缺不了的東西是鋼筆和筆記本。并且對于公家的東西斷然不會多拿、多占。
特別是在1954年的時候,徐深吉的學習進度竟涉及到了建筑方面的知識,因為他想要的是為國家的基礎(chǔ)建設減輕負擔。
當時他的部下問過他:“徐將軍,咱們這門外漢能學會嗎?”
徐深吉非常堅定的說:“能啊,只要有心什么都能學會?!?/strong>
而后緊接著說:“新中國建設所有人都是門外漢,只有把這些建筑知識弄明白了,才能響應毛主席的創(chuàng)新號召。”
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學到很多,也在潛移默化中行動著。
后來徐深吉的兒女說過:“我們家的房子也算是父親的建筑手筆。因為外表看起來沒問題,但深入查看一番,你會發(fā)現(xiàn)曲曲折折的。”
為什么這樣呢?只因為當時部隊在統(tǒng)一建房時,徐深吉不想超標完成,說什么都要讓工作人員按規(guī)定完成。
徐深吉愛國更顧家,父母也算是他革命道路上的老師。石順香的驕傲可能會非常的豐滿。
結(jié)語
徐深吉在母親的世界里重生,像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暗淡生活中的母親,也許母親此生的遺憾最后變成了“驕傲”,徐深吉也在對的時間點做到了“孝”。
革命之路,感動著很多的人。他們不僅溫暖了家人更溫暖了千千萬萬百姓,他們的貢獻我們銘記,他們的“溫暖”我們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