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chuàng)作品,歡迎轉(zhuǎn)載分享。本文包含:原詩/寫作背景/注釋及大意
原詩
《贈惠山僧惠表》
蘇軾(宋)
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yán)已不看。
攲枕落花余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
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北宋 局部)
寫作背景
本詩作于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四月,惠山,蘇軾由徐州知州遷職湖州途中,時年43歲。再過幾個月,蘇軾將遭受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生死劫難-烏臺詩案。
詩題中“惠山”,位于北宋常州府(今無錫西郊)。因西域和尚慧照曾在附近結(jié)廬修行,“慧”“惠”相通,故稱惠山?;萆接腥蹫樘拼髿v初年無錫縣令敬澄開鑿,其泉水清冽甘活,深受歷代茶人鐘愛。唐陸羽品泉20種,惠山泉名列第二。宋徽宗時,將惠山泉水列為貢品。著名的“二泉映月”,二泉即指惠山泉。詩題中“惠表”,惠山寺高僧。生卒年不詳。蘇軾1071-1074年任杭州通判時,曾多次到惠山寺拜訪惠表等高僧(“山中老宿依然在”)。惠山訪泉時,曾寫下著名的佳句“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
2024定青山(普洱生茶 老曼峨早春古樹)
1079年3月,蘇軾自徐州南下湖州任職。途經(jīng)高郵時看望門生秦觀。其后,秦觀及當(dāng)時在秦府做客的詩僧參寥(道潛)隨蘇軾一同南下。經(jīng)過常州(今無錫),三人登臨惠山,共作《游惠山》(青牛君曾作解析),并至惠山寺拜訪老友惠表高僧。本詩即作于當(dāng)時。
注釋及大意
1、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
闌:殘、盡。遣:此處意為交付、托付。
本句大意:半生漂泊,足跡遍及四方,但游興依然不減;每到一處,總習(xí)慣將心交付給當(dāng)?shù)氐暮糜眩S遇而安。
定青山 茶湯實拍
2、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yán)已不看。
山中老宿:此處指高僧惠表。老宿:特指修行深厚的釋、道長者。楞嚴(yán):指《楞嚴(yán)經(jīng)》,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jīng)典。據(jù)傳《楞嚴(yán)經(jīng)》在當(dāng)時是印度國寶,嚴(yán)禁外傳。印度般剌密諦法師將經(jīng)文縮寫在絲綢上面,用蠟封好,然后割開臂膀藏在里面,等傷口平復(fù)后,順利的通過關(guān)卡,將它傳到中國?!独銍?yán)經(jīng)》是一部大乘經(jīng)典,內(nèi)容豐富廣泛,龐大宏偉,包羅萬有,幾乎涉及到所有佛教教義的一切基本概念和范疇,這在其他大乘佛教的經(jīng)典中是絕少見到的。案上楞嚴(yán)已不看:此處暗指惠表修為境界高深,不再執(zhí)著于經(jīng)書文字,已臻于不滯于物、心境澄明的境界。
本句大意|:(今日來到惠山,)年高德劭的交心老友、高僧惠表依然健在;(其修為境界已臻化境,不滯于物、心境澄明,就連)案頭的《楞嚴(yán)經(jīng)》這般大乘經(jīng)典也不用時常翻看了。
定青山 裸餅實拍
3、攲枕落花余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
攲:音qī,傾斜。此處意為斜倚。
本句大意:惠表終日閉門靜修,一任門外新竹蓬勃生長,自成一方青翠世界;閑暇時,他喜歡斜倚睡枕,看窗前花開花落。
4、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客來”句:暗襯僧惠表志于修行、甘于清貧的生活態(tài)度和不拘俗禮、自在灑脫的超然境界。盧橘:枇杷。
本句大意:客人來訪,惠表除了飲茶清談之外,便再無可招待之物;就算院中的枇杷和楊梅,這時節(jié)嘗起來也還帶著酸澀。
定青山(357克/餅 5餅/提 20餅/箱)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如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祝各位讀者生活精彩,有夢成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