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10天):8月9日—8月18日
末伏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
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
此時稍有不當,可致疾病纏身
要想平安度過
一定要過好這三大關(guān)卡
氣溫關(guān)、脾胃關(guān)、干燥關(guān)
還有末伏養(yǎng)生三不要
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
不要過食辛味食物、不要貪寒涼物
一定要知道
最后記住末伏養(yǎng)生三推薦
為健康“加分”
01
末伏養(yǎng)生
過好三大關(guān)卡
末伏“濕熱”與“燥熱”可能交替或并存。
“長夏屬脾,濕氣當令”: 中醫(yī)認為末伏仍屬“長夏”,對應(yīng)五臟中的脾。脾喜燥惡濕,而末伏持續(xù)的濕熱環(huán)境最易困阻脾陽,導(dǎo)致食欲不振、腹脹、乏力、大便黏膩等“苦夏”癥狀加重。
“肺主秋,其性燥”: 立秋后,秋氣漸生,對應(yīng)肺臟。此時若降雨減少,燥邪開始萌芽,易傷肺陰,出現(xiàn)口干、咽干、皮膚干燥、干咳等癥狀。
“伏火”蘊藏: 經(jīng)過初伏、中伏的積累,人體陽氣在外(腠理開泄),體內(nèi)(尤其是脾胃)反而相對虛寒或有陳寒積郁,形成“外熱內(nèi)寒”的特殊狀態(tài)。這正是“冬病夏治”調(diào)理寒性疾病的最后窗口期。
氣溫關(guān):防2病
(1)心血管病
如今立秋節(jié)氣雖過,但目前仍處在伏天內(nèi)。高溫對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很大影響,此時要警惕心血管疾病。
(2)中暑
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有所下降。不少人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
保健招——揉2穴
極泉穴:理氣護心
位置:在腋窩頂點處。
用力由輕到重,按下去有酸脹感就說明按到位了,點按1分鐘左右即可。
足三里穴——強身健體、調(diào)理脾胃
位置:位于膝蓋下方3寸(約四指寬度)。
每次按摩3~5分鐘,助力脾胃運化,提升免疫力。
脾胃關(guān):防1病
腸胃疾?。?/strong>
初秋末伏若脾傷于濕,容易造成腸胃疾病,不僅會出現(xiàn)飲食不化、脘悶嘈雜、惡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癥,還可能為咳喘病癥種下病根。
保健招——喝1粥:山藥薏米粥
取薏米20克、山藥50克、白扁豆15克、赤小豆15克,加水煮爛后加入白豆蔻1克,再煮3分鐘食用即可,有健脾胃化濕的功效。
干燥關(guān):防3病
(1)風(fēng)燥感冒
立秋時節(jié),容易出現(xiàn)風(fēng)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癥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還有咽喉干、嗓子緊等表現(xiàn)。
(2)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系統(tǒng)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秋季干冷的空氣一旦侵害,就容易損傷黏膜,引發(fā)呼吸道病變。
(3)過敏癥
剛立秋時,秋高氣爽、天氣逐漸干燥,空氣中的花粉濃度最高,過敏性鼻炎等又迎來了發(fā)病高峰期。
保健招——喝2粥
?銀耳百合粳米粥——清心潤肺
銀耳5~10克,先浸泡發(fā)脹;粳米100克,新鮮百合60克,加入適量冰糖同煮。
? 黑芝麻粥——通便潤燥
將適量黑芝麻稍微研磨,再與大米同煮,口感更醇厚。
02
末伏養(yǎng)生三不要
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
秋天不要過早穿上厚衣服。夏末秋初,多經(jīng)受寒冷的刺激,有助于增強機體抵抗力。但要注意,一旦氣溫急劇下降時,就應(yīng)該添加厚衣物,一味“秋凍”不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容易凍感冒。
另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身體調(diào)節(jié)功能較差的老人不適合“秋凍”。
不要過食辛味食物
立秋后應(yīng)少吃辛味食物,辛味通肺,助長肺氣,若攝入過多,易造成肺氣太盛,出現(xiàn)上火、便秘等秋燥癥狀。
適當多吃酸,可收斂肺氣、防秋燥。適當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無機鹽。
小貼士:
末伏宜清補,以健脾利濕、益氣和胃為主,可適量多吃祛濕熱、健脾胃的食物。
芡實、山藥、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扁豆、豇豆、紅小豆等豆類,也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不要貪寒涼物 免損脾胃陽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進入末伏時,切忌猛吹空調(diào),過量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陽氣。
此外,適量戶外運動可振奮陽氣,促脾氣運化,改善胃口。進行戶外運動以微汗為宜,切不可大汗淋漓。
如果平時經(jīng)常胃脹、胃痛,更要少吃寒涼的水果或涼菜。
03
末伏養(yǎng)生三推薦
蔬菜推薦:蓮藕
“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令時節(jié),正是鮮藕應(yīng)市之時。此時天氣干燥,吃蓮藕,起到養(yǎng)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緩解便秘。吃蓮藕時,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滋補腎陰。
水果推薦:梨
秋季空氣干燥,容易缺水,而秋梨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
(1)吃生梨
吃生梨能明顯緩解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xiàn)的咽喉干、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
(2)將梨煮熟
如冰糖蒸梨,可滋陰潤肺、止咳祛痰,對痛風(fēng)、風(fēng)濕病及關(guān)節(jié)炎也有防治功效,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注意:
不建議脾胃虛寒的人群吃梨,梨屬于涼性食物,吃了以后有可能會損傷脾胃陽氣,加重脾胃虛寒的癥狀,例如會有加重腹痛、腹脹、腹瀉等現(xiàn)象。
肉類推薦:鴨肉
鴨子是涼性食品,具有滋陰養(yǎng)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可防秋燥。平時容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體質(zhì)較弱人群,可以在熬鴨湯時,加入山藥、蓮子、黃芪或西洋參,一般為30~60克;女性在秋季易皮膚干燥,可加入百合、玉竹,養(yǎng)顏護膚。
小貼士:
末伏后建議早睡早起,適當鍛煉,且運動要適當,盡量不要大汗淋漓,損傷陽氣。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yī)養(yǎng)生操都是不錯的選擇。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