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閨蜜送給我的一本書——《每個人的戰(zhàn)爭:抵御癌癥的有效生活方式》。
我大體翻了翻,很快書的內容吸引住了!
這不僅是一本對癌癥患者有指導意義的書,也適合每一個想要守護健康、高質量活著的人來作為生活科普指南。
作者大衛(wèi).塞爾萬-施萊伯是一位精神科醫(yī)生和教授,也是一位與腦腫瘤頑強抗爭了18年的患者。
我們知道,腦部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是比較短的。哪怕是良性的腫瘤,因為它發(fā)生的部位太重要,也會嚴重影響生存質量和生存期。
我有一位女同事,30多歲時患上腫瘤,具體什么腫瘤我不是很清楚,治療了一兩年后去世了,留下了一個上小學的孩子,非常令人心痛!
大衛(wèi).塞爾萬-施萊伯患上的是腦膠質瘤,惡性程度極高,因為它生長迅速、侵襲力強,部分患者由疾病早期進入晚期僅為一個月左右。即使及時醫(yī)治,也很容易復發(fā)。
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腦膠質瘤的平均存活時間是14.6個月。
而大衛(wèi).塞爾萬-施萊伯在31歲檢查出來后活了整整18年!
腫瘤患者,年齡越小越高危。
所以,他的抗癌經驗完全值得信任。
恰巧,他又是一位嚴謹的科學家,他將自己的親身實踐結合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總結出一些抗癌路上非常寶貴的經驗,值得每個人借鑒。
我粗略看了一遍,有些內容還沒有讀懂、讀透,但是,特別想簡單分享幾個令我收獲很大的內容:
1、癌細胞存在于每個人的體內,抵御癌癥,是每個人的戰(zhàn)爭。
這是這本書的精神主旨!我也很認可這個觀點。
我們每一個人體內有大約50萬億個細胞,并不都是正常的,有一部分細胞會表現出異常的反應,特別是體內有炎癥的時候。比如,當我們發(fā)燒時,白細胞的形態(tài)會體現出各種異常特征。
平時,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會抑制這些異常細胞過度繁殖。
當免疫功能低下時,這些不好的細胞就會大量繁殖,甚至會形成腫瘤。
那些長壽的人,并不是他們體內沒有不好的細胞,而是他們的免疫系統(tǒng)能夠及時壓制住這些不良的細胞。
所以說,長壽的人是能夠做到與癌細胞和平共處的人。
2、慢性炎癥狀態(tài)與癌癥有直接的關聯。
癌癥是如何形成的?有一種理論認為是因為身體修復傷口的行為出錯而造成的。
比如慢性腸道炎的人容易患上結腸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容易患胃癌;HPV感染的人容易患宮頸癌;肝癌則與乙型或丙型病毒感染有關……
當反復炎癥刺激形成癌細胞,癌癥讓炎癥愈演愈烈,由此形成惡性循環(huán)。
3、腫瘤向三維空間生長 ,需要血管支持。
很多實驗證明,腫瘤的生長需要血管的支持,如果沒有一個血管網絡提供養(yǎng)分,微腫瘤就不會轉變成危險的癌癥。微腫瘤會產生一種叫血管生成素的化學物質,可強迫血管靠近腫痛,使血管萌生新的分支。
4、什么因素可以形成癌癥體質?
除了環(huán)境污染之外,飲食習慣、脾氣秉性也會影響人的身體。
比如,不良的飲食習慣:喜歡食用深度加工的食品、高糖食品,飲酒、抽煙;
情緒方面:長期憤怒、無助、絕望。
癌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無助感!因為無助感會極大地擾亂心理和生理的平衡!
5、抗炎食物有哪些?
綠茶,所含茶多酚是阻止癌細胞生成新血管最有效的分子之一。
橄欖油富含豐富的抗氧化劑。
大豆中的異黃酮也能阻礙血管生成。
姜黃也是強效的抗炎食品,與黑胡椒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蔬菜包括:小洋白菜、西藍花、大蒜、蔥、韭菜、生姜等。
我覺得這本書是非常值得好好閱讀的一本書,作為日常工具書籍也不錯。
暫時先記錄這些,詳細看完有新的感悟會繼續(xù)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