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幾個案例,連帶一起可以聊一個還蠻有趣的話題,寫個隨筆分享。
先是在B站刷到“魔都一瞬”發(fā)布的一條視頻《1998年,荒木經惟在上海弄堂激情創(chuàng)作》,介紹了日本當代攝影師的首次上海行,在上海老弄堂里邀請本地居民共同完成創(chuàng)作,并將花卉主題作品貼于弄堂墻面展示,捕捉路人的身影、神態(tài),如同辦了一場小型的弄堂攝影展。
圖:來自視頻截圖
說到上海老城區(qū)歷史文脈,似乎離不開石庫門、老弄堂這些字眼,當現(xiàn)代商業(yè)置于“在地”語境時,又有不少項目、品牌,或是將石庫門里弄具象化(例如前幾年常見的主題場景化打造),或是開始在弄堂舉辦限時活動,打造景觀,制造情懷。
2023年4月,CASETiFY在上海弄堂里舉辦過一場「奇想日?!顾囆g展,以床單為媒,展示合作藝術家的插畫作品,將商業(yè)內容與生活日常融為一體,是一則堪稱經典的案例,并展現(xiàn)出了精妙的表現(xiàn)手法。某種程度上,與弄堂攝影展的呈現(xiàn)方式異曲同工。
2025年6月,NIKE則在延慶路打造“Block 90快閃空間”,并于活動的首個周末在弄堂里“晾曬”球衣,舉辦足球互動活動,幾乎真實還原出的千禧年80后一代學生時期的踢球場景,這也正是NIKE、adidas們在足球創(chuàng)意領域的黃金年代,誕生了太多經典廣告。
今年adidas亞馬爾的平面廣告對06年世界杯期間的主題廣告致敬并非偶發(fā),而是一種靈感思潮周期性的回歸。
時間的概念在弄堂里變得模糊,也讓靈感創(chuàng)意跨越了時間的枷鎖——98年、千禧年、23年、25年、創(chuàng)立于2011年的品牌、創(chuàng)立于1972年的品牌、出生于1940年的攝影師……這些節(jié)點交織在一塊兒讓創(chuàng)作這件事沒有了邊界,相同的場域,在不同的時期展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沒有孰優(yōu)孰劣。
在我們行業(yè)語境中,會有一些聲音:
例如“xx活動、xx手法,都是多少年前就玩過的?!?/p>
當下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LV2004年就在上海恒隆廣場等項目用巨型旅行箱的手法打造過圍擋作品;而2025年社交媒體時代出圈的“路易號”則是在類似靈感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進行了更為進取的創(chuàng)作,彰顯出理念、時代的進步。我們贊賞當下,也需對過往表以敬意。
還沒完,近日刷商業(yè)項目xhs賬號時,看到某上海項目的官號備注寫了(00后版),顯然,賬號運營者是一位00后,一方面是希望年輕人能夠在最前沿的社交媒體平臺為商業(yè)項目帶來更具突破性、活力大膽的內容;同時也彰顯出項目期望能夠借此更多與年輕人對話、達成共情的心態(tài)。
如果將此案例放置到本文語境中,會發(fā)現(xiàn)98年時,00后都還沒有出生,對于新新一代的年輕人而言,未來還有大把的時間去提升自身對行業(yè)的認知、釋放自己的創(chuàng)意靈感。
溫故知新、專注自身進步并保持敬畏之心很重要,不必刻意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因為可能我們“以為的創(chuàng)新”,真是很早以前玩過的;但另一方面,完全無需因為靈感的“撞衫”而妄自菲薄,就像弄堂“游戲”一樣,只要載體合適,總能擦出更多有趣的火花。
也許整個行業(yè)的靈感有周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致敬”“重啟”,這與時尚、音樂、電影等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作別無二致,但我們每個從業(yè)者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職業(yè)發(fā)展周期,相信總能打造出屬于當下的精良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