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上映僅僅幾天票房就突破了15.7億,整個電影圈都震動了。
誰也沒想到,這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會掀起一場票房與口碑的雙重風暴。
這不是簡單的數(shù)字跳躍,而是一場靜悄悄的電影市場“改革”。
這次難道真的要和馮小剛、張藝謀導演說再見了?
新導演如何點燃電影市場
39歲的導演申奧站在聚光燈下,他的三部作品《受益人》《孤注一擲》《南京照相館》票房從2億飆升到19億,仿佛坐上了火箭。
在南京的影院里,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和年輕的學生并肩而坐,當銀幕上王傳君飾演的王廣??吹酵缓Χ槠鼤r,整個影廳響起此起彼伏的啜泣聲。
這種跨越年齡的共鳴,在張藝謀的《長城》或是馮小剛的《芳華》里,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現(xiàn)過了。
更令人驚嘆的是市場的選擇2025年春節(jié)檔,林超賢的《紅海行動3》、徐克的《射雕英雄傳》扎堆上映,卻集體啞火。
反而是申奧的《南京照相館》在暑期檔逆勢而上,上映14天票房破19億,觀影人次超5365萬。
貓眼專業(yè)版的數(shù)據(jù)顯示,該片觀眾中25-35歲的年輕人占比達68%,他們投票把這部沒有流量明星、沒有特效大場面的電影推上了年度票房季軍的寶座。
這背后是新生代導演對市場的精準把控。
申奧沒有像老一輩導演那樣依賴大IP或明星效應,而是選擇了最樸素的敘事方式。
在南京的拍攝現(xiàn)場,他堅持還原每一處細節(jié),照相館的木質(zhì)地板要踩出咯吱聲,日軍軍官的軍靴必須是1937年的款式。
這種近乎偏執(zhí)的堅持,讓觀眾在銀幕前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真實感,正如一位觀眾在豆瓣評論中說:“那些泛黃的照片、帶著方言的臺詞,讓我覺得自己真的回到了那個年代?!?/p>
在《南京照相館》的首映禮上,申奧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英雄太遠,普通人的故事才是歷史的心跳。”
這句話道破了新生代導演與前輩們最大的不同,電影里劉昊然飾演的郵差蘇柳昌,像極了現(xiàn)代社會里奔波的快遞小哥。
高葉飾演的演員林毓秀,渴望著更大的舞臺卻被困在戰(zhàn)火中。這些小人物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比任何英雄史詩都更打動人心。
在南京的取景地,申奧帶著團隊走訪了37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收集了200多段口述歷史。
這些真實的故事,最終化作了銀幕上一句句刺痛人心的臺詞:“我們不是怕死,是怕歷史被忘記?!?/p>
而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導演懂得如何與觀眾對話?!赌暇┱障囵^》里王驍飾演的照相館老板用南京話罵日軍的片段,在抖音上播放量破億。
這種接地氣的表達,讓嚴肅的歷史題材變得鮮活起來,正如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所說:“現(xiàn)實故事折射的人性力量,往往更容易獲得普遍的關注和共鳴。”
新生代扛起中國電影大旗
當《南京照相館》在全國熱映時,馮小剛的新片《非誠勿擾3》卻遭遇了票房滑鐵盧,這部投資3億的電影,上映兩周票房不到2億,觀眾吐槽:“還是那些老套的愛情段子,連植入廣告都沒變?!?/p>
而另一邊,申奧的《南京照相館》只用了一半的預算,卻創(chuàng)造了數(shù)倍的票房,這種對比不僅僅是個人的成敗,更是兩個時代的碰撞。
新生代導演的崛起,是一場全方位的革新,他們在題材上突破禁區(qū),《孤注一擲》直面緬北詐騙,《我不是藥神》關注醫(yī)療民生。
在市場競爭中,新生代導演更是展現(xiàn)出驚人的戰(zhàn)斗力,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的票房超越《復仇者聯(lián)盟4》。
2021年,票房前十的國產(chǎn)片中,新生代導演的作品占了七席。他們用扎實的內(nèi)容證明,中國觀眾不是只愛看進口大片,只要故事好,本土電影同樣能贏得市場。
在南京的老門東,有一家名為“時光”的照相館。這里的老板老金,每天都會對著櫥窗里的老照片發(fā)呆。
這些照片里,有民國時期的旗袍女子,有抗戰(zhàn)時期的士兵,它們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
而在《南京照相館》里,這樣的場景被搬上了銀幕,成為連接歷史與現(xiàn)實的紐帶,新生代導演對地域文化的挖掘,正在重塑中國電影的版圖。
在動畫領域,新生代導演同樣掀起了一場革命《大圣歸來》讓中國動畫學派重獲新生,《哪吒之魔童降世》用現(xiàn)代敘事解構傳統(tǒng)神話。
這些網(wǎng)生代導演,從小在動漫文化中長大,他們將二次元的熱血與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結(jié)合,讓國漫從“低幼化”的窠臼中突圍。
如今《白蛇:緣起》的水墨畫風和《羅小黑戰(zhàn)記》的治愈系故事,已經(jīng)成為全球觀眾了解中國文化的新窗口。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生代導演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正在改變,申奧沒有背景全靠作品一步步打拼
忻鈺坤用《心迷宮》證明,小成本電影也能有大格局。
他們打破了“資歷論英雄”的潛規(guī)則,讓“內(nèi)容為王”成為行業(yè)共識,這種變革比任何票房數(shù)字都更有意義。
新導演時代,不止于“票房數(shù)字”的改變《南京照相館》的熱度仍在持續(xù)。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觀眾們排著長隊參觀“京字第一號證據(jù)”那16張由羅瑾和吳旋冒死保存的照片。
銀幕里的故事與現(xiàn)實中的歷史交織,讓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電影的力量。
結(jié)語
從申奧到郭帆,從餃子到路陽,新生代導演帶來的不僅是票房的刷新,更是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邏輯的重塑。
中國電影正在告別“老面孔依賴”,迎來“內(nèi)容創(chuàng)新驅(qū)動”的新黃金時代,馮小剛和張藝謀的時代,或許真的要結(jié)束了,但這不是遺憾而是中國電影的幸事。
當新一代導演用鏡頭記錄這個時代的心跳,中國電影的未來,會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