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向普京下的最后通牒時間已過,他有什么新的改變呢?在特朗普改變做法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原因呢?
不久之前,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向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下達最后通牒,他威脅普京,如果在十天內(nèi)不能同烏克蘭達成?;饏f(xié)議,就會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現(xiàn)在,最后10天期限已過,當大家都在關注特朗普會對俄羅斯采取什么樣的制裁措施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這又是虛驚一場。
不過,對于特朗普的這種做法,大家或許已經(jīng)司空見慣了。從宣布向全世界其他國家加征對等關稅,到推出90天關稅暫緩期,然后繼續(xù)延期,特朗普的手段,永遠都是六個字“雷聲大,雨點小”。而就在最后期限到來之前,美俄總統(tǒng)會晤的可能性卻大大增加。為什么美國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了呢?兩個原因。
首先,俄羅斯有自己的反制手段。大家都知道,關稅大棒是特朗普主要使用的武器,不管任何問題,在特朗普這里,就是進行關稅制裁。但在俄羅斯這一邊就不一樣了,前幾天,普京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出《中導條約》,在部署中程導彈的同時,還廢除了核限制。對此,俄方的解釋是為了回應北約反俄政策??梢哉f,普京的這個決定,讓所有歐洲國家都陷入巨大的戰(zhàn)略焦慮當中。
如果美國對俄實施過激制裁手段的話,那不排除俄羅斯會將戰(zhàn)火外溢,同美西方國家拼個魚死網(wǎng)破。要知道,俄羅斯部署的中程導彈的打擊范圍覆蓋了全歐洲,而且從發(fā)射到打擊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的防空系統(tǒng)還很難攔截。這無疑給美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在俄廢除核限制之后24小時,美軍就派出了核偵察機抵近俄羅斯進行偵察。所以,美國為了歐洲盟友考慮,必須要改變對俄策略,恐嚇這一套已經(jīng)行不通了,只能通過其他手段來跟俄羅斯周旋。
其次,美國除了軍事手段之外,確實沒有能制裁俄羅斯的手段。在俄烏沖突爆發(fā)之后,美國就聯(lián)合其他盟友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可以說,它們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已經(jīng)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特朗普繼續(xù)加碼,意義已經(jīng)不大了。雖然美國表態(tài)要對俄羅斯石油實施二級制裁,但看看進口俄羅斯石油排名前兩位的國家,一個中國,一個印度。對于印度,美國已經(jīng)實施了制裁,但印度的強硬出乎了美國的意料。而對于中國,中美雙方正處于談判的休戰(zhàn)期當中,在美國沒有達到自身目的的情況下,它不敢貿(mào)然對華進行制裁,來破壞好不容易營造的談判環(huán)境。這樣的話,美國所謂的二級制裁也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了。也就是說,特朗普對普京發(fā)出的威脅,到最后竟然變成了“嘴炮”。認清現(xiàn)實的美國,除了給自己找臺階下之外,也沒有其他好的辦法了。
很顯然,在這一次特朗普與普京的博弈中,特朗普又失算了。不過,要論輸家的話,其實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烏克蘭,對于美國,烏總統(tǒng)澤連斯基一直都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他覺得只有美國能結束俄烏沖突,所以,對于美國的任何決定,澤連斯基都表示支持。但從始至終,特朗普所謂的承諾都很少履行過。原因很簡單,特朗普是從美國的利益出發(fā)考慮問題的,烏克蘭只是他謀取利益的一個工具罷了。這一次也同樣如此,澤連斯基應該有這種預判。第二個,就是我們剛才提到的印度。在俄烏沖突中,印度憑借“中立”的立場在美俄之間賺得盆滿缽滿,這對于特朗普來說,無疑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特朗普這次借著二級制裁的名義,會讓印度把之前賺的全部“吐”出來。印度不會想到,自己的小聰明,到最后竟然能反噬自身,讓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
現(xiàn)在看來,中國的做法無疑是維護自身利益最好的手段。中國在關稅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不僅讓美國無計可施,主動尋求談判,還給中國減少了來自美國二級制裁的困擾。正像美國官員證實的那樣,中國是真正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