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機轟鳴漸息,粉塵緩緩落定。8月8日9時,隨著最后一段巖體被成功破除,青鼻山隧道二號順利貫通。隧道全長570米,寬11.75米,今年12月底建成通車指日可待。
“巖層比我們先投降”
隧道提前3個月打通了
8月7日,工人開始清理最后的碎石,測量員仔細核對隧道軸線精度。項目經(jīng)理虎珍查看施工日志:從2024年9月開工至今,歷經(jīng)322個日夜,150余名建設者輪班作業(yè),20多臺機械設備轟鳴不息。
站在貫通點,虎珍撫摸著新鮮的巖壁,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他的身后,是一條連接雅安城市暢通的新動脈。
“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貫通現(xiàn)場,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雅安北外環(huán)“單隧瓶頸”的歷史即將終結。
青鼻山隧道二號工程及附屬橋梁工程是2024年雅安市本級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3億元。除隧道主體外,還包括189.4米的隴西河大橋及配套市政設施建設。
這條新動脈的誕生并非易事,團隊面臨的首個挑戰(zhàn)是小徑距、淺埋段、復雜的地質(zhì)條件。青鼻山隧道圍巖主要由強風化、中風化粉砂質(zhì)泥巖組成,這種巖體遇水易軟化,極易發(fā)生掉塊、坍塌。
“隧道下穿城居民區(qū)、同時鄰近市區(qū),不能用常規(guī)的‘鉆爆法’施工,這也增加了施工技術難度和進度壓力?!惫こ倘藛T陳曉明坦言,隧洞的每一寸施工,都必須要小心翼翼。
建設團隊創(chuàng)新采用機械開挖,減少爆破擾動;智能立架臺車自動立架,降低安全風險;快速形成支護,減少沉降量;智能臺車澆筑二襯,提升實體質(zhì)量;適時調(diào)整機械功率、采取雙向掘進,加快施工進度。
2025年入汛后,工程面臨“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期,施工現(xiàn)場既要搶進度,又要保安全。
項目部采取晝夜輪班模式,150余名作業(yè)人員和20余臺機械設備滿負荷運轉?!氨┯暌钩樗贸掷m(xù)運轉,工友們渾身是泥卻笑著說‘巖層比我們先投降’”,安全員邢昊的施工日志里寫滿這樣的片段。
虎珍介紹,他們通過設置休息室、安排夜班送餐服務、暑期供水站等方式,確保施工人員保持良好狀態(tài)。進入打通沖刺階段,項目團隊采用 “雙向掘進”策略,顯著提升施工效率。
同時,項目部引入智能立架臺車自動立架,既降低了安全風險,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正是這些技術創(chuàng)新,使隧道掘進速度穩(wěn)步提升,比原計劃提前完成多個節(jié)點目標。
“隧道通了就能多接兩單生意”
從“卡脖子”到穿巖的城市溫度
青鼻山的巖層間,兩條隧道即將形成“雙隧四車道”的動脈。
這條通道,不僅要疏通早晚高峰的擁堵,更要為雅安的城市發(fā)展劈開一條新路徑。
2015年建成的青鼻山隧道,曾是城市交通的驕傲,卻因單洞雙向兩車道的設計,逐漸成了北外環(huán)上的“卡脖子”路段。
早高峰時,時間對于出租車司機羅成來說就是收入,“隧道通了就能多接兩單生意”。
市民周倩的手機里存著2021年網(wǎng)絡問政的截圖,那時她呼吁“雅碧路直通姚橋”,如今隧道貫通讓她終于能 “多給女兒講本繪本再出門”。
這份民生期待,正在轉化為看得見的變化。
效果圖
施工銘牌上的工期倒計時,對應著貨運司機劉建軍的賬本:“從名山物流園到雨城,單趟省半小時,一天就能多跑一車貨?!?/p>
更深遠的變革在空間布局。據(jù)市自規(guī)部門透露,隧道貫通后,姚橋片區(qū)至熊貓新城(北郊)通行時間將縮短,為《雅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中“一軸、一環(huán),六大組團”的三區(qū)同城化城市格局奠定基礎。
同時,與國道318線過境段構成的外環(huán)快速路,正悄悄改寫雅安的產(chǎn)業(yè)布局 ——物流成本降低,意味著更多企業(yè)愿意把倉庫建在名山,把車間設在經(jīng)開區(qū)。
市住建局的工程圖紙上,隧道北接碧峰峽路串聯(lián)北郊熊貓新城,南連康藏路融入老城煙火,像一根銀線,將“六大組團”的城市藍圖縫合成現(xiàn)實。
更深層的變革藏在巖層之下。為避開居民區(qū),隧道軸線三次調(diào)整;為保護地下水源,注漿材料全用環(huán)保樹脂;汛期延誤15天工期后,建設者在洞口咽下百余份夜班餐。
這些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勾勒出城市發(fā)展的溫度。
“這不是簡單的交通工程,是給城市裝了新引擎?!笔凶〗ň窒嚓P負責人任鑫望著隧道出口處拔地而起的隴西河大橋橋墩,眼里映著未來的輪廓。
隧道貫通,距離2025年12月通車日子更近了,雅安市區(qū)北外環(huán)線將告別鳴笛長龍,只有清風穿隧而過的呼嘯。
記者手記:
從40分鐘到15分鐘
市民賬本里的 “暢通獲得感”
青鼻山隧道出口觀景臺,隴西河大橋橋墩正 “長高”,橋隧相接處,看見城市生長的力量。
鋼筋混凝土線條在夏日陽光中勾勒輪廓,與貫通巖層的隧道口呼應 —— 這是工程節(jié)點的銜接,更是城市過去與未來的對話。
為何一條隧道牽動人心?三年前的市民問政留言簿寫著答案:“送娃上學要提前40分鐘出門”的焦慮,“北外環(huán)堵車長龍”的畫面,網(wǎng)絡問政平臺里“姚橋到北郊快點通”的重復訴求。如今測量儀顯示,這段路將縮至15分鐘,潦草筆跡與急切追問終得回應。
工程圖紙藏著巧思:隧道軸線三次偏移避開居民區(qū),注漿全用環(huán)保樹脂護水源。建設者說,給隧道做 “CT 掃描”、橋墩裝 “健康監(jiān)測器”,這些細節(jié)是城市發(fā)展的溫柔注腳。
雅安市自規(guī)局沙盤上,隧道與國道318線過境段構成的環(huán)線,如銀帶串聯(lián)雨城、名山、經(jīng)開區(qū)?!安恢皇锹吠ǎ浅鞘泄羌芰⑵饋砹?。” 規(guī)劃師劃過隧道走向,“這里將生長產(chǎn)業(yè)園、學校、公園,交通毛細血管滋養(yǎng)新肌理?!?/p>
貫通的隧道內(nèi),施工燈照亮隧道鋼筋網(wǎng),隴西河大橋輪廓漸清。橋隧相接處,是交通節(jié)點,更是時間渡口——一頭連市民暢通期待,一頭連通雅安主城區(qū)“三區(qū)同城化”藍圖。
年底通車時,當首車駛過隧道的痕跡,定是雅安城市用匠心與誠意鋪就的成長軌跡。
來源:雅安市融媒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