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個孩子”,這句話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頻率頗高。
這幾乎是一個小孩的免罪金牌。
最近南航一趟飛往大連的航班上,因為小孩踢座位一事鬧出了不小的風波。
女乘客被四人圍毆,這件事被傳到了網(wǎng)上。
事后,被打女生硬剛,絕不和解!
這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孩子小”成擋箭牌
8月7日,正值暑期出行高峰,南航CZ6164航班滿載著乘客從深圳寶安機場起飛,目的地是大連周水子機場。
這本應是一趟普通的旅程,可對于前排的一位女乘客來說,卻成了一場漫長的煎熬。
飛機起飛沒多久,坐在后排的一名七八歲左右的男孩,就開始不安分起來。
他不停地用腳踢前排女乘客的座椅靠背,一下又一下,那節(jié)奏就像永不停歇的鼓點。
這趟航班飛行時間超過兩小時,在這期間,女乘客根本無法安心休息,座椅的震動讓她心煩意亂。
起初,女乘客還保持著禮貌,她轉過身,微笑著對男孩說:“小朋友,別踢阿姨的座椅啦,這樣阿姨沒辦法休息哦?!?/p>
男孩像是沒聽到一樣,停頓了一小會兒,又繼續(xù)踢了起來。
女乘客無奈,只好再次跟男孩溝通,這次語氣稍微嚴肅了一些:“小朋友,你這樣一直踢座椅是不對的,阿姨真的會不舒服,能不能停下來呀?”可男孩依舊我行我素。
女乘客沒辦法,只能向男孩的家長求助。
她滿臉無奈地對男孩的父母說:“麻煩您管管孩子吧,他一直踢我的座椅,我實在沒法休息。”
然而,男孩的父母只是輕飄飄地看了一眼,又繼續(xù)低頭玩手機,嘴里還敷衍地說著:“孩子小,不懂事,你就忍忍吧。”
這種用“孩子小”來當擋箭牌的情況,我們并不陌生。
在高鐵上,在電影院里,類似的場景時有發(fā)生。
仿佛只要說出這句話,孩子在公共場合的不當行為就可以被原諒,旁人的感受和公共空間的秩序都得為“孩子天性”讓步。
但實際上,這哪里是在保護孩子,分明是家長在逃避監(jiān)管和教育的責任,用孩子小當“盾牌”。
家庭教育失位
孩子的行為,往往是家庭教育的真實寫照。
在這趟航班上,從男孩最初試探性地踢座椅,到后來變本加厲,甚至主動挑釁,這一系列行為背后,都能看到家庭教育的影子。
隨著飛機的飛行,男孩在沒有得到任何制止的情況下,行為越來越過分。
當他起身去洗手間,路過女乘客身邊時,竟然故意撞向她,這一撞,直接把女乘客嶄新的降噪耳機撞飛,耳機掉進了座位深處。
女乘客又氣又急,質問男孩為什么要這樣做,男孩卻一臉無所謂。
而男孩的家長呢?
面對女乘客禮貌的提醒,他們冷漠對待;當女乘客因為耳機被撞壞而質問時,他們不僅不道歉,不教育孩子,反而倒打一耙,斥責女乘客“嚇到了孩子”。
家長看似在保護孩子,實際上是在傳遞一種危險的信號,讓孩子誤以為可以無視規(guī)則,用這種蠻橫的方式解決問題。
如此無底線的縱容,培養(yǎng)出來的不是自由、善良的靈魂,而是一個極度自私、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個體。
飛機平穩(wěn)飛行了兩個多小時后,終于抵達大連周水子機場。
剛停穩(wěn),艙門還未打開,之前積累的所有矛盾瞬間爆發(fā)。
男孩的父母和另外兩位親戚,一共四名成年人,迅速將女乘客圍在中間。
他們嘴里叫嚷著:“她跟小孩計較,今天非教訓她不可!”
緊接著,辱罵升級為推搡。
在狹窄的飛機過道里,女乘客面對四名成年人的圍攻,顯得無比弱小。
她被推倒在地,掙扎著想爬起來,卻又被一股狠勁推向旁邊的扶手,額頭重重地磕在小桌板上,瞬間鼓起一個大包。
周圍的乘客見狀,紛紛驚呼,趕緊上前試圖拉架,空乘人員也第一時間沖過來大聲制止。
可這家人此時已經(jīng)失去理智,根本聽不進任何勸阻,場面一片混亂。
就因為一副耳機,一件本不算大的事情,卻引發(fā)了如此嚴重的沖突。
不僅傷害了女乘客,也讓整個航班的秩序陷入混亂,更撕開了文明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那層脆弱的信任。
堅決不和解
事件發(fā)生后,機組人員立刻報警,機場警方迅速介入。
涉事的五個人被帶到派出所,這場鬧劇終于進入了嚴肅的處理程序。
而被打的女乘客,態(tài)度異常堅決,她明確表示:絕不和解,一切走法律程序。
根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聚眾毆打他人至少可處以五日以上拘留和罰款,如果傷情鑒定達到輕傷,甚至需承擔刑事責任。
女乘客不僅僅是在為自己討回公道,更是在挑戰(zhàn)一種普遍存在的“算了”心態(tài)。
在很多類似的糾紛中,大家為了圖省事,往往選擇“私了”。
但這一次,女乘客拒絕讓“私了省事”成為處理此類問題的慣性方式,她要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輿論一邊倒
隨著事件的發(fā)酵,相關視頻和信息在網(wǎng)絡上迅速傳播,引發(fā)了廣大網(wǎng)民的關注和熱議。
這次,網(wǎng)絡輿論呈現(xiàn)出一邊倒的態(tài)勢,幾乎所有人都站在了女乘客這一邊。
無數(shù)人紛紛分享自己在公共場合遇到的類似遭遇,大家對女乘客這種“較真”的行為表示了強烈的共鳴。
因為大家心里都清楚,在公共場合,對無理行為的每一次退讓,都只會讓公共秩序變得更加脆弱,都是在為下一次的秩序破壞埋下隱患。
今天我們對這種行為讓步,明天可能就會輪到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遭遇同樣的困境。
這起事件,也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深刻反思。
但歸根結底,真正的改變,還是要從每個成年人內心的觀念轉變開始。
我們的社會需要明確,蠻橫不是天性,護短更不是愛。
只有當每個人都能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權益,當我們不再把“孩子小”當作肆意妄為的借口,我們社會秩序的基石才會堅不可摧。
目前,這起事件的調查仍在進行中,它所引發(fā)的思考,遠遠超過了事件本身,也遠比最終的判決結果更加深遠。
畢竟,教育孩子,是要教會他們尊重規(guī)則,懂得權利與義務的平衡,這才是為孩子的未來負責,為整個社會的文明發(fā)展負責。
信息來源:2025-08-08南方都市報《南航深圳飛大連乘客起沖突,有人喊“他還是孩子”!警方介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