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照顧好,讓心安定,讓日子從容,便是最好的富養(yǎng)。
梁實秋在《中年》里寫: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當(dāng)?shù)恼J(rèn)識人生,認(rèn)識自己,
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這一輩子,活得好不好,不在于擁有多少財富,
也不在于有多高的地位,而在于是否懂得富養(yǎng)自己。
很多人以為富養(yǎng)是穿名牌、吃大餐,其實不然。
把自己照顧好,讓心安定,讓日子從容,便是最好的富養(yǎng)。
01
悅己
悅己不是自私,而是對自己的尊重。
“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學(xué)會和自己相處。” 這是作家周國平的感悟。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被外界標(biāo)準(zhǔn)裹挾,總想著討好別人,
為家庭操勞,為子女奔波,卻常常忘了自己也需要被溫柔以待。
老鄰居張姐就是這樣。
前半生圍著丈夫孩子轉(zhuǎn),每天琢磨的是丈夫愛吃的、兒子要用的。
直到孩子畢業(yè)工作了,她才在老姐妹的慫恿下報了廣場舞班,過上了為自己而活的日子。
到了能自主選擇的年紀(jì),該學(xué)著把目光放回自己身上了。
古人說“心無物欲,即是秋空霽海?!?/p>
當(dāng)我們不再刻意討好誰,不再勉強(qiáng)自己迎合誰,內(nèi)心反而會生出安定的力量。
這份力量讓我們在柴米油鹽里品出詩意,在平淡日常中找到光亮。
02
留白
豐子愷曾說:
“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p>
這份釋然,藏在生活的留白里。
人這一輩子,就像畫一幅水墨畫,濃墨重彩要有,留白處更見功夫。
年輕時總覺得“閑”是浪費,仿佛停下就會落后。
可我們都不是永動機(jī),弦繃得太緊會斷,人逼得太急會垮。
退休后幫子女帶孩子是情分,但總要留些時間給自己曬曬太陽;
操持家務(wù)是責(zé)任,也該有空隙看看云卷云舒。
留白不是偷懶,是給生活喘息的空間,讓疲憊的靈魂得以舒展。
種地要休耕,土地才能保持肥力;心靈也要留白,才能長出新的希望。
留白處,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能看見生活本來的樣子。
在這片空白里,我們與自己對話,與歲月言和,反而活得更清醒、更通透。
03
深耕
作家畢淑敏說:“人活著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就像向日葵始終朝著太陽?!?/p>
這種精神,就藏在對熱愛之事的深耕里。
深耕不是急功近利的追逐,而是日復(fù)一日的沉淀。
有人退休后鉆研攝影,從光圈快門學(xué)起,后來鏡頭下的照片都帶有溫度;
有人迷上中醫(yī)養(yǎng)生,啃完厚厚的醫(yī)書,漸漸能為家人調(diào)理身體......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時間從不會辜負(fù)認(rèn)真對待它的人。
當(dāng)我們把精力專注在一件事上,是在為生命積蓄能量。
這種能量讓我們在老去的路上不慌張,
因為內(nèi)心有熱愛作支撐,歲月便無法奪走生命的光彩。
04
自洽
南懷瑾先生說: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p>
這份大度,首先是對自己的寬容。
人活一輩子,誰沒走過彎路?誰沒犯過過錯?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別總跟自己較勁,別老為過往懊悔。
曾有人問一位老者:“您這輩子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老人答:“學(xué)會了跟自己和解?!?/p>
是啊,與自己和解,不是妥協(xié),而是看透生活本質(zhì)后的通透。
承認(rèn)當(dāng)年的選擇有局限,理解彼時的無奈有緣由;
放下對“如果”的執(zhí)念,才能握住“當(dāng)下”的真實。
當(dāng)我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往,接納所有的不圓滿,
心就會像平靜的湖面,任外界風(fēng)吹雨打,始終波瀾不驚。
人生下半場,守好自己的內(nèi)心。
晨起有茶香,黃昏有微風(fēng),心中有熱愛,過往能釋懷,便是最好的富養(yǎng)。
把自己照顧好,讓日子在平靜中慢慢舒展,就是對這一生最好的回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