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的故事里,岳飛的“精忠報國”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大家都記得很清楚。但是,除了這些有名的英雄,還有很多像李彥仙這樣的將領。他們打仗很厲害,但是后來慢慢被人忘記了。
今天我們就說說這位打仗本事不比岳飛差的猛將李彥仙:他花光家里的錢招兵,一個人騎馬抓住金軍厲害的大將,用巧妙的辦法嚇跑十萬金兵,最后他和全家都為國犧牲了,連他的兵也寧死不肯投降。李彥仙的故事,是南宋抗金特別悲壯的另一面。
01
李彥仙不是將軍的后代,但是他家在甘肅慶陽(古時候叫寧州彭原),很有錢。他家有錢,但是他從小不喜歡玩樂,只喜歡學打仗的方法,經??吹貓D研究打仗,他說“大丈夫就該拿起劍,保護國家”。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包圍了汴京(開封),消息傳到李彥仙的家鄉(xiāng)。這個20多歲的年輕人非常生氣。他沒有等皇帝下令,就賣掉家里值錢的東西,招了三千個壯士,連夜趕去汴京幫忙。他這種“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讓他在混亂的戰(zhàn)場上立了功,朝廷給了他一個小官“承節(jié)郎”。官雖然小,但是給了他報國的機會。
可是,李彥仙太直率了,很快就惹了大麻煩。當時,抗金名將李綱正奉皇帝命令去安撫河北、河東地區(qū)。李彥仙卻直接寫信批評李綱,說他“不懂打仗,指揮混亂”。這封信惹了大禍——李綱是朝廷看重的大臣。批評李綱,讓當權的人很生氣。
結果,朝廷非常生氣,下令抓李彥仙。這個剛剛有點名氣的年輕將軍,一下子成了“朝廷要抓的人”,只能改名換姓,逃出汴京。有人罵他“不懂事”,他卻在逃跑的路上說:“我批評的是打仗的方法不對,不是李綱這個人。如果為了保住官位就不說實話,那才是對不起國家!”
02
躲過追捕的李彥仙,沒有灰心。金兵占領河東(山西一帶)時,他改名“李孝忠”,又去當兵,從小兵做起。因為他打仗又勇猛又有辦法,很快被大家注意,被派到陜州(河南三門峽)當“石壕尉”(管地方治安和防守的小官)。
陜州是黃河邊上的重要地方,自古就是打仗必爭之地。金兵占了汴京后,一路向西打,陜州就成了抗金前線。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猛攻陜州,派了一個很兇的金將房宿種堇(也叫“種堇”)在城下罵陣,說宋軍膽小不敢打。宋軍士兵看到那個金將很兇,一時沒人敢出去。
這時,金兵更加囂張了。突然,宋軍隊伍里沖出一匹馬——馬上正是李彥仙。他沒穿盔甲,只拿一桿長槍,像閃電一樣沖向房宿種堇。那個金將完全沒防備,被李彥仙一槍打下馬,立刻被捆了起來。整個金兵隊伍都呆住了,等他們反應過來,李彥仙已經抓著俘虜跑回宋軍城里了。
這一下,把金兵打懵了,也讓李彥仙出了名。他猜金兵肯定要來報仇,于是精心準備:在險要的山谷里設下埋伏,準備好火油等東西,還派了一隊兵繞到敵人后面。
第二天,金兵果然大舉進攻,想搶回被抓的將軍。他們剛進山谷,埋伏的宋軍就放箭,像下雨一樣,山谷底下的火油也燒起來,大火沖天。金兵立刻亂了,拼命逃跑,結果又被繞到后面的宋兵截住砍殺。這一仗,宋軍大勝,把金兵打得很慘,搶了很多馬和糧食。“李彥仙”這個名字,從此成了金兵害怕的噩夢。
戰(zhàn)后,宋高宗聽說打了勝仗,親自下命令獎勵,升李彥仙做“陜州知州兼安撫使”,讓他負責守衛(wèi)黃河邊上的這個重要地方。李彥仙接到命令后,做了一個讓大家都很感動的決定:把全家人都接到隨時會打仗的陜州城。手下人使勁勸他:“陜州是前線,太危險了!”他卻堅定地說:“我把家安在這里,就是要讓士兵們知道,我和陜州城同生共死!”
03
李彥仙守陜州,靠的是又勇敢又有好主意。
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金軍的大頭領婁宿孛堇(也叫婁室)帶大軍打過來。李彥仙用“讓敵人累死”的辦法對付:白天關緊城門不打,晚上派小股精兵去金兵營里搗亂。等金兵累得不行、精神很差時,李彥仙突然打開城門,帶著主力猛沖出去,把金兵打得大敗,婁宿孛堇狼狽地逃走了。
可是金兵不肯認輸。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婁宿孛堇又帶著更多兵(號稱十萬),帶著新造的大攻城機器,把陜州城團團圍住。城里宋軍只有幾千人,敵人多太多了,情況非常危險。
李彥仙卻一點也不慌。他知道硬打打不過,所以想了個冒險的辦法。一方面,他假裝很輕松,打開城門,自己坐在城樓上喝酒看表演,讓敵人覺得他很有把握。金軍頭領婁宿孛堇看到這情景,懷疑有埋伏,一時不敢下令攻城。兩邊就這樣僵持著,氣氛很奇怪。
就在敵人猶豫的寶貴時間里,李彥仙偷偷行動了。他抓住金兵不敢進攻的機會,派了不怕死的士兵,趁著天黑,悄悄靠近金兵營地,放火燒掉了金兵用來攻城的投石機、大錘子等重型武器!大火一下子燒起來,金兵的“攻城爪子”一下子全沒了。
婁宿孛堇看著城樓上還在喝酒的李彥仙,又看到自己營地里亂七八糟,又驚又疑,以為宋軍肯定有強大的幫手或者還有別的妙計。結果,他在攻城器械全毀、士兵也沒了精神的情況下,下令撤兵。一場看起來宋軍必敗的守城戰(zhàn),竟然被李彥仙的膽量和好辦法扭轉了。這一仗讓他的名字傳得很遠,據說后來的岳飛也很佩服他守城的本事。
04
但是,南宋整個國家越來越弱,一個人再厲害也撐不住。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金兵重新整頓好,用更猛的力量、更嚴實的包圍圈再次攻打陜州。這一次,他們一定要打下來,白天黑夜不停地進攻。
李彥仙自己沖在最前面,身上全是血,帶著士兵在城墻上拼死戰(zhàn)斗。箭射光了,就用石頭砸;刀砍壞了,就用手腳打。他受了非常多的傷,血流個不停,但是還是堅持戰(zhàn)斗不肯退下。手下人哭著勸他:“大人!保住命要緊啊,沖出去吧!”他堅決地搖頭:“我的家就在陜州,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激烈的戰(zhàn)斗中,金兵的大石頭打中了城樓,李彥仙被壓在碎磚爛瓦下面。士兵們拼命把他挖出來時,這位鐵打的將軍已經快不行了。他拒絕了最后逃生的機會,非常難過和生氣地說:“金兵在城里殺人放火,都是因為我!我怎么能自己活著,再見鄉(xiāng)親們?”說完,他用盡力氣跳進河里犧牲了,那年他才三十六歲。死的時候,手里還緊緊抓著那支殺過很多敵人的長槍。
城被攻破后,金兵沖進李彥仙的家。他的家人、仆人,沒有一個跪下求饒的,全都勇敢地跟著犧牲了。金軍將領也不得不感嘆:“姓李的這一家,真是忠烈??!”
更讓人感動的是李彥仙士兵的氣節(jié)。有一個被抓的士兵,金兵用刀逼他下跪,他抬起頭大聲罵:“我是李彥仙將軍的兵!只跪天地,只跪大宋皇帝,怎么能給金狗下跪!”劊子手舉起刀,他罵得更兇,嚇得劊子手連刀都掉地上了。最后,這位不知名的勇士被亂刀砍死,到死都站得直直的。
陜州失守、李彥仙犧牲的消息傳到臨安(南宋首都),宋高宗非常傷心,追封李彥仙為“彰武軍節(jié)度使”,還下令在商州給他建廟紀念,廟的名字叫“忠烈”。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這位比岳飛死得更早的抗金名將,他的事跡慢慢被大家忘記了——岳飛有被人冤枉的故事,文天祥寫了有名的《正氣歌》,而李彥仙的悲壯故事,更多是靜靜寫在《宋史》這本書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