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帶義軍席卷天下,大明江山已經(jīng)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
崇禎帝憂心忡忡,微服出行去街上查訪,正看到一個號稱“活神仙”的先生拆字。為了測算一下大明國運,崇禎帝也是上前測了個“友”字,先生說友字是“反”字出頭,造反者已經(jīng)出頭,大是不好;崇禎帝連忙換成同音的“有”字,先生說有更不好,有是“ナ”和“月”拼成,大明江山已經(jīng)少了一半;崇禎帝更慌,又換了個同音的“酉”,先生一看也慌了,“酉”是“尊”去掉首尾,恐怕“至尊”也要去掉手腳呢。崇禎帝也是嚇得面色發(fā)白,失魂落魄的走后宮中。
這是一個崇禎帝拆字的故事。拆字與漢字的結(jié)構(gòu)、形態(tài)特性有關(guān),一個字拆成幾個字或者筆畫,古人就以此判斷禍福。這種拆字法由來已久,有著很多有趣的故事,崇禎帝之外,宋高宗趙構(gòu)也曾拆過字。
謝石為趙構(gòu)秦檜拆字
南宋時期,宋高宗趙構(gòu)和丞相秦檜扮作客商在臨安府玩耍,在街上偶遇一個拆字先生謝石。趙構(gòu)看前來找謝石拆字的人頗多,也是站在一旁觀看。
趙構(gòu)是宋徽宗的第九子,也是南宋的開國皇帝。眾所周知的是,宋徽宗是個文藝帝王,擅長詩詞書畫,還自創(chuàng)有“瘦金體”,但卻少有人知趙構(gòu)也是個文藝帝王。
實際上,趙構(gòu)也是擅長書法、繪畫。趙構(gòu)的《四朝宸翰——宋高宗等南宋皇帝御筆》曾拍出近1.5億的高價,而且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再者,趙構(gòu)是個嗜好讀書的人。趙構(gòu)曾專門建造了一間名為“損齋”的書齋,專門收藏各種經(jīng)史古書,他平常就在這里讀書。據(jù)記載,趙構(gòu)下午讀《春秋》、《史記》,夜讀《尚書》,能讀到二更時分。因此,趙構(gòu)的文化水平是極高的,比如“損齋”這個名字就是取自于《道德經(jīng)》中的“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在觀看謝石為他人測字后,趙構(gòu)覺得他說的有理有據(jù),并非是妄言。這一下讓趙構(gòu)也來了興致,上前坐下,讓謝石給自己也測個字。謝石鋪好紙,拿過筆遞給趙構(gòu),讓他寫個字。趙構(gòu)稍微沉吟,隨手寫了個“春”字。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謝石一看這個春字,不由得稱贊道,春是一年之首,而且萬物皆春,看來閣下絕不是普通人,不知道想要什么事?趙構(gòu)回道,詢問終生之事,不知是好是壞?謝石點頭道,好,您這一生都是大富大貴,貴不可言,但“春”字“秦”頭太重,壓得下邊的“日”無光,您身邊要是有姓秦的人,一定要小心提防。
趙構(gòu)不置可否,拿出一枚銀子遞給了謝石,又讓一旁的秦檜也測個字看看。
秦檜聽聞謝石的話,心中很是不喜。只是趙構(gòu)之言又不敢不從,秦檜只得上前寫了個“幽”字,也是詢問終身之事。謝石又是點頭道:“幽”字有著泰山之安穩(wěn),但中間的絲字好比雙龍鎖骨,現(xiàn)下雖好,以后年老之時恐怕體衰齒壞,還是早尋退路為好。秦檜說聲受教了,也是送了一錠銀子。
趙構(gòu)和秦檜測完字后,就直接離去了。臨安府畢竟是帝都,周邊圍著的人也有偶然見過趙構(gòu)和秦檜的,感嘆道“你這個先生字拆得好,但剛才的兩人一個是當(dāng)今皇帝,一個是丞相秦檜,你恐怕要大禍臨頭了”。其他人一聽秦檜之名也是害怕了,擔(dān)心受到牽連,四散而去。
謝石也是大驚,知道確實惹禍了,連帳篷都沒要就急匆匆逃亡他鄉(xiāng)了。另一邊的秦檜辭別趙構(gòu)后,對這暗中誹謗自己的拆字先生大是惱怒,派家丁去拿他回來問罪。不過,家丁去時,謝石早已經(jīng)跑路了,家丁在臨安府連找了三四天也沒找到蹤跡,只得算了。
這是《說岳》中謝石為宋高宗測字,雖是出自演義小說,但卻也并非是完全虛構(gòu)。
謝石測字
謝石是個真實人物,他是北宋末南宋初人物,以測字為業(yè),言出必中。
宋高宗趙構(gòu)對謝石也是有所耳聞,微服出宮前去尋找謝石。在見到謝石之后,趙構(gòu)也沒有說話,只是拿手杖在地上寫了個“一”字。謝石一看,說土上加一是個“王”字,閣下必然不是一般人。趙構(gòu)看這人果然有些本事,微微一笑,又寫了個“問”字,讓他來測。
在前面曾說過,趙構(gòu)擅長書法。正確來說,趙構(gòu)在書法上的造詣是非常高深的,草書、楷書、行書都是精妙無雙,頗得晉人之神韻。因此,趙構(gòu)一個“問”字寫下來也是灑脫婉麗。
正所謂:字如其人,人亦如字。謝石不知測過多少字,一看趙構(gòu)這個問字兩側(cè)斜而飄飛,大驚失色道:“左看是君字,右看是君字,必然是君主駕臨”。說罷,謝石連忙跪倒在趙構(gòu)面前行禮。趙構(gòu)讓謝石不要多說,將他帶到了宮中。
到宮中后,趙構(gòu)又召見謝石,寫了個“春”字讓他測。謝石看了下后,說道“秦頭太重,壓日無光”。這就是說春是秦字頭,壓蓋住了下面的日,而朝中正有秦檜,日又意味著皇帝。趙構(gòu)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但也只是默然不語。
在謝石回去后,也有人風(fēng)聞趙構(gòu)測字之事。有個道士不信謝石真有這么厲害,能憑一個字就測出人的身份,找上他也測了個“問”字。
同字不同人來問,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在明代《庚巳編》中就有個這樣的故事,寧波儒士胡弘善擅于拆字。兩個書生趕考時,一起找胡弘善拆字,前一人先寫了個“串”字。胡弘善恭喜道:“串是兩個中字組成,你這是雙中,不僅能中舉,還能晉升進(jìn)士”。后一人一看這個字好,也是寫了個“串”字來測。先生卻是說道“你就不要想著中舉了,還要當(dāng)心患上疾病”。書生很是惱怒,徑直離去。后來,前一人果然高中進(jìn)士,后一人卻是得了重病。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何同字卻有不同的結(jié)果?當(dāng)時的人聽說后也是十分好奇,詢問胡弘善其中緣由。胡弘善也不隱瞞,解釋道“前一個書生是隨意寫下個串,是無心之舉,后一個書生卻是效仿于他,乃是有心之舉,串加心不正是一個患字嗎?”
再說道士找上謝石后,寫下一個大大的“問”字。謝石笑道:“你的門雖大,卻只有一口”。道士心中一驚,又不動聲色的寫下了一個“器”字,讓他再拆一下。謝石看了一眼后,再說道“這個字的人口多,但也都是在外而已?!钡朗看笫桥宸?,因為他的道觀雖然有幾個童仆,但在道籍的只有他一個人。
道士找上謝石后,秦檜又派人找上了他。當(dāng)時的秦檜權(quán)傾朝野,聽聞謝石為趙構(gòu)測字暗指自己后,大是惱怒,隨便給他按了個罪名流放到邊地。
在謝石去邊地之時,遇到一個女子拆字。謝石不由一樂,碰上同行了,就寫了個“謝”字讓她來拆。女子回道:“不過是一個術(shù)士而已?!?謝石再問道:“如何解得?” 女子回道:“謝字是寸言中立身,豈不正是術(shù)士?” 謝石看這女子果然有幾分本事,又寫下一個“皮”字,讓她再拆一下。女子一笑,說道“石逢皮而破,原來你就是謝石?!?正巧的是,那個押解的士卒也正是姓皮。
女子的兩個高妙拆字,讓謝石大是敬佩。不過,謝石也是十分自信自己的拆字本事,請女子也寫個字,自己來給她拆下。女子也不寫字,只是說道“我站在這里就是個字,你來看下”。謝石看后一愣,說道:“人立在山旁,是個仙字,你難道是仙人嗎?” 女子笑笑,忽然消失不見。
自此,謝石也是一去不返,無人知曉他的蹤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