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小小的國家不丹,大家都想到什么呢?年輕的不丹國王與王后?當年梁朝偉與劉嘉玲的世紀婚禮?或者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又想到他是夾在我們和印度之間呢?
不丹的東、北、西三面與我們的西藏接壤,南部與印度交界,是一個南亞內(nèi)陸國家,總面積約為3.8萬平方公里,首都廷布距離我們西藏僅約45公里。而且不丹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國家:作為我們14個陸地鄰國中唯一未建交的國家;在大政方針、外交軍事等方面一直接受印度的“指導”。
當然,這里只聊聊不丹的景色與人文,最后順便聊一下不丹與印度的特殊關系!
【懸崖峭壁上的虎穴寺】
虎穴寺是不丹國內(nèi)最神圣的佛教寺廟,被譽為世界十大超級寺廟之一,坐落在Paro山谷中約3100米高的懸崖壁上——傳說中的第二位佛,蓮花生大師騎虎飛過此地,曾在一處山洞中冥想,就是現(xiàn)在的虎穴寺,讓此地成為佛教教化之地。
如果是在7月或者8月份去虎穴寺,經(jīng)常會遇到下雨的情況,山路變得濕答答,原本的泥巴路就會變得更加泥濘,所以最好還是其他季節(jié),這樣上山會相對輕松一些。
據(jù)說蓮花生大士來自印度,虎穴寺是他當年修行的地方,在很久以前,這片山區(qū)曾經(jīng)有許多妖魔鬼怪,相傳在八世紀時,他騎著一頭雌虎,途經(jīng)此地,就地收服了很多妖魔鬼怪。然后他又在洞穴閉關三個月——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便特意建了寺,并且,人們認為是他把藏傳佛教傳入不丹,成為不丹的主體宗教。
所以,現(xiàn)在所有的不丹人都堅信只要徒步攀登虎穴寺可消業(yè)障,山是可以容納一切懺悔的地方。其實,虎穴寺始建于公元1692年,一場意外的大火之后寺廟受到嚴重的損壞,直到1998年才全面重建。
虎穴寺并非單獨一座寺廟,而是由九座佛殿以及石階巖壁組成的空間,更像是一個洞穴。殿內(nèi)供奉藏傳佛教的護法神,以及蓮花生大士不同的法相,還有據(jù)說祂留下的神跡。就算沒有宗教信仰,單從欣賞藝術品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吸引人的。
在不丹這個國家,所有寺廟和許多家庭中酥油燈是日常供養(yǎng)最重要的一環(huán),所以虎穴寺內(nèi)的酥油燈室,被常年供奉的燈火熏得發(fā)黑。一盞盞燈,排列整齊,無人定價只憑個人的心意。而且酥油來自牦牛的乳汁,被視為高原最珍貴的食材——不丹人堅信,酥油燈的光明能帶來智慧,酥油的奶香能傳遍千里。
虎穴寺僧人的冥想室常年用于自己閉關修行,所以一般不會對游客開放。無論上山還是下山,前往虎穴寺路上總會看見許多象征祈愿與祝福的小石塔。
【不丹可比印度能吃辣】
不丹人嗜辣,其實挺讓人意外的,是辣椒,不是咖喱!
對幾乎所有不丹人來說,辣椒才是一道主菜,所以無論不丹的首都廷布,還是不丹的任何村鎮(zhèn),辣椒奶酪既是一道家常菜,也是不丹的一道國菜,家家戶戶飯桌上幾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一句話:如果說泡菜是韓國人的靈魂,那么辣椒奶酪就是不丹人餐桌上的主角。
那么不丹人是怎么將我們認為不太可能搭配的辣椒和奶酪,進行融合的呢?他們會先將辣椒切開去籽,熱水汆燙去辛嗆,然后再用蒜末與洋蔥片爆香,接著加入牦牛奶制成的奶酪以及少許的鹽和糖,耐心用緩火慢燉,直到湯汁香濃之后再收汁上菜。
如果有機會嘗一口不丹的辣椒奶酪,就會感覺辣椒的辛烈遇上奶酪的香柔,在舌尖碰撞出令人上癮的滋味,不丹一年四季的平均氣溫15°C到25°C之間,而且還多雨,所以幾口下來就能讓人頭皮冒汗、渾身辣辣爽爽的,而且還非常下飯。
每年入冬前,不丹各地的人們都會將辣椒串起,晾曬在檐下,等待風干后封存,這樣才能保證家里一整季都不缺火氣和美食——當然,不丹人也有口感“輕柔”的一面,比如不丹是一個奉行不殺生的國家,境內(nèi)沒有屠宰場,盡管經(jīng)常可以看到牛羊在山間踱步,但卻沒什么人吃。
所以不丹人如果想吃肉了,就需要從印度進口一些冷凍肉品——這種機會不多,不丹民眾的餐桌上似乎素凈的時間更多一些,不過也有好處,不丹的空氣和環(huán)境很好,我們奢望的各種有機蔬菜,價格昂貴還不太好買,但在不丹就能天天都能吃到。
超過70%的森林覆蓋率、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最早實現(xiàn)負碳排放的國家之一,不丹還非常重視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禁止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所以國內(nèi)的土地沒有被深度傷害過。這些年隨著我們對農(nóng)業(yè)和蔬菜的重視,不丹也看到了商機,積極推動不丹品牌的有機農(nóng)產(chǎn)品走出國門、進入我們的市場,比如不丹的牦牛奶制品、辣椒、蘋果、柑橘、南瓜、姜黃等等。
【為了鼓勵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不丹國王也會定期下地看看生產(chǎn)情況】
【找不到一條直道的廷布】
總人口只有接近80萬的不丹,首都廷布就集中了近20萬人口,占了全國總人口的25%,廷布,現(xiàn)在也會譯為“新普”,它是不丹王國的首都,位于旺曲河谷,是不丹的政治、軍事、宗教和文化中心,面積也不大,約為126平方公里左右。
就城市建設而言,廷布很有特點:在這里幾乎找不到一條筆直的大道,最值得流連忘返的就是這里的山清水秀和獨特的文化古跡。
如果廷布有自己的城市圖騰,那肯定就是龍!這里的風俗習慣和我們的西藏相似,深受我國歷史文化的影響,非常喜歡我們的龍,認為龍是四靈之一、是吉祥的動物、掌管著風雨雷電,可以給人們帶來風調(diào)雨順的幸福生活。
正好廷布地處喜馬拉雅山山麓,日常天空打雷的時間很多,所以廷布人都認為雷鳴就是龍在叫,具有無窮的威力。
除了龍圖騰,廷布的另一個特征是:這是一個典型的宗教城市!
這里的名勝多為廟宇和帶有宗教色彩的城堡,其中最具特色的名勝是扎什曲宗,它始建于13世紀,在1962年開始大規(guī)模重修,1970年修整完畢,新修的扎什曲宗完全依照古代傳統(tǒng)的“宗”的修建方式,再現(xiàn)了古代不丹的建筑風格。
不丹所有的政府部門、國民議會及國家最大的寺院都設在扎什曲宗的100多間房屋里,另外這里還是基堪布和2000多名僧人的夏季總部所在地,在扎什曲宗的四個角樓中央,有高大的長方形城堡,里面保存著不丹許多最優(yōu)秀的宗教畫。
如果在廷布到處走一走、看一看,無論是山邊路旁,還是房頂門前,廷布各地隨處可見一片片迎風招展的五彩旗,場面蔚為大觀,古樸中透出幾分神秘。當?shù)氐娜藗兌颊f由于不丹全民信奉藏傳佛教,所以這些五彩旗其實是印著經(jīng)文的經(jīng)幡。
以前這種長3尺、寬1尺的經(jīng)幡上都印有“嗡、嘛、呢、叭、咪、哞”六字箴言和龍、虎等圖案,旗子的邊沿為藍、白、紅、綠、黃5種顏色,象征藍天、白云、火焰、綠水和土地,代表了宇宙的“五大元素”即地、水、火、風、空。
至于廷布乃至整個不丹的交通情況,其實可以從地緣政治中理解,由于全面倒向印度,所以作為不丹首都廷布盡管距離我們很近,但卻只有公路通往不丹其他城鎮(zhèn),當然還有印度,這是為什么呢?
【結語】
1949年印度與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從此確立印度對不丹外交事務的所謂干涉權,比如不丹需要先經(jīng)過印度的同意之后,才能與其他國家建交或者宣戰(zhàn),為此,印度一直在不丹保留了一支約3000人規(guī)模的軍隊,并且直接參與不丹的國防事務。 ?
【不丹國王與印度總理】
沒辦法,不丹對印度的經(jīng)濟依賴度極高,比如不丹100%的石油供應和95%的電力出口依賴印度、80%以上的經(jīng)濟援助也來自印度,曾經(jīng)我們與不丹進行過友好的交流,在很多方面達成過一致意見,但是印度很生氣。
比如2013年時,印度因為當時的不丹傾向于我們,索性馬上暫停了對不丹的燃油補貼以及其他一些援助,迫使不丹不得不馬上調(diào)整了其外交政策——這就是不丹,越來越不神秘,也越來越美麗;越來越不疏遠,也很難實現(xiàn)真正的親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