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中東局勢再度陷入僵局,哈馬斯宣布停止與以色列的停火談判,并拒絕了美國和以色列提出的最新停火方案。這一方案的核心是要求哈馬斯釋放剩余約50名人質,這些無辜者已被扣押長達657天之久。自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發(fā)動那場血腥襲擊以來,這些人質——包括婦女、兒童、老人和音樂節(jié)參與者——在地下隧道中飽受折磨。
根據(jù)最新報道,美國已決定退出加沙停火談判,因為哈馬斯在回應中提出了“不可接受的新要求”,如拒絕以色列軍隊分階段撤出、堅持完全?;鸩⒉倏卦峙洌@顯示出他們缺乏結束戰(zhàn)爭的誠意,導致調解人甚至拒絕將哈馬斯的提議轉交給以色列。哈馬斯的拖延戰(zhàn)術不僅延長了加沙人民的苦難,還暴露了他們將人質作為政治杠桿的殘酷本質。
更令人震驚的是,就在這一天,法國總統(tǒng)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卻選擇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宣布,法國將于9月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使法國成為首個G7國家邁出此步。馬克龍聲稱這是“法國對中東公正與持久和平的歷史承諾”,但這不過是其“白左”意識形態(tài)的又一表現(xiàn),他更在意迎合伊斯蘭極端勢力和國內穆斯林選民,而不是真正推動和平。
哈馬斯的歡呼:將馬克龍的承認視為恐怖襲擊的“勝利果實”
哈馬斯對此反應熱烈,他們公開歡呼并呼吁全球各國“跟隨法國的例子”,將這一承認視為對10月7日襲擊的“勝利果實”。哈馬斯發(fā)言人明確表示,這一決定將“加強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這無異于鼓勵更多暴恐怖襲擊。
在X平臺上,多位用戶和觀察者指出,哈馬斯將這一承認視為其“10月7日獨立日”的獎勵,強化了他們的宣傳敘事。馬克龍的舉動并非孤立;早在2024年,法國就推動歐盟內部討論承認巴勒斯坦國,而馬克龍本人則面臨國內日益增長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壓力。法國作為歐洲猶太人和穆斯林社區(qū)最大的國家,卻在馬克龍領導下,選擇一邊倒地支持后者,這忽略了猶太社區(qū)的安全擔憂,并間接助長了反猶浪潮。回溯10月7日襲擊:哈馬斯武裝分子入侵以色列南部,襲擊音樂節(jié)和社區(qū),導致1200多名無辜者喪生,約250人被綁架,其中許多人至今生死未卜。
馬克龍的宣布時機恰逢襲擊近兩周年,這對遇難者家屬而言,是極大的侮辱。更諷刺的是,在哈馬斯拒絕釋放人質的同時,馬克龍卻獎勵給他們一個“國家”標簽,這等于是告訴世界:恐怖主義不僅是有效的工具,還能換來國際認可。
白左的虛偽兩面性:忽略德魯茲人的悲慘遭遇
馬克龍的“白左”政策還暴露了其虛偽的兩面性:一邊高呼支持巴勒斯坦“抵抗”,一邊對中東少數(shù)民族如德魯茲人的悲慘遭遇視而不見。
德魯茲人是中東的一個古老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以色列、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地,許多人忠于以色列并服役于其軍隊。然而,他們長期遭受伊朗支持的極端勢力攻擊,包括哈馬斯的盟友真主黨。就在2024年7月,真主黨火箭彈襲擊了以色列北部戈蘭高地的德魯茲村莊馬季代勒·沙姆斯,導致12名兒童在足球場上被炸死,數(shù)十人受傷。這場襲擊被稱為“自10月7日以來對以色列平民的最致命攻擊”,受害者多為無辜孩童,卻鮮見白左陣營的譴責。
德魯茲社區(qū)震驚而悲痛,他們的靈性領袖謝赫·穆瓦法克·塔里夫譴責這一暴行,但馬克龍等白左領袖卻保持沉默,轉而推動承認巴勒斯坦國,這間接獎勵了哈馬斯及其盟友的恐怖行為。
更可笑的是,就在2025年7月,敘利亞德魯茲領袖謝赫·馬爾萬·基萬公開感謝以色列的支持,稱“感謝以色列國家對我們的支持,感謝庫爾德媒體的報道,我提名內塔尼亞胡總理為諾貝爾和平獎”。基萬指責敘利亞叛軍領袖朱拉尼從各地招募遜尼派武裝分子屠殺德魯茲人,而只有以色列提供了援助。這暴露了白左的偽善:他們對巴勒斯坦的“同情”有加,仿佛加沙就是他們的親人,仿佛加沙有人道危機,加沙有大屠殺,卻忽略德魯茲人等少數(shù)民族的真實苦難,這些民族選擇與以色列站在一起,卻被伊朗軸心(如哈馬斯、真主黨)視為屠殺目標。馬克龍的綏靖不僅侮辱了猶太遇難者,也出賣了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鮮血。
國際強烈譴責:美國與以色列的憤怒回應
國際反應迅速而強烈。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表示強烈反對,他直言馬克龍的計劃“極具冒險性,只會為哈馬斯的宣傳服務,并阻礙和平進程”。魯比奧強調,這一決定是對10月7日遇難者的“極大侮辱”和“耳光”,因為它忽略了哈馬斯的暴行,并可能鼓勵更多極端行為。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譴責馬克龍“獎勵恐怖主義”,指出這將進一步削弱以色列的自衛(wèi)權,并稱這是對“自大屠殺以來最嚴重猶太人大屠殺”的屈服。以色列國防部長以色列·卡茨也猛烈抨擊,稱這是“恥辱”和“對恐怖主義的投降”,獎勵了哈馬斯的“兇手和強奸犯”。事實上,哈馬斯的憲章明確呼吁摧毀以色列,他們從不接受兩國方案。
馬克龍的舉動非但不會促進和平,反而會讓哈馬斯更加強硬,正如他們在最近談判中反復提出的極端要求。哈馬斯的頑固態(tài)度已徹底暴露其死亡崇拜的本性。
美國總統(tǒng)川普在談判破裂后直言不諱:“哈馬斯不想達成協(xié)議……他們選擇了死亡,所以現(xiàn)在他們將被獵殺?!贝ㄆ諒娬{,哈馬斯不是在尋求和平,而是選擇戰(zhàn)爭和死亡,他們使用兒童作為人盾,拒絕任何善意談判,只為重組、重整旗鼓并繼續(xù)恐怖襲擊。
川普的團隊已離開多哈談判桌,他的中東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表示:“哈馬斯沒有誠意談判,他們顯然不想?;稹!贝ㄆ盏穆暶鳑]有一絲粉飾:哈馬斯試圖利用人質換取?;?,以便重新武裝和恢復統(tǒng)治,但“這次不行了”。川普已采取行動,包括禁止與哈馬斯相關的資金、擴展亞伯拉罕協(xié)議、推動埃及和沙特重建加沙、重定向援助用于人質營救,并支持以色列結束戰(zhàn)爭。這不是姿態(tài),而是為以色列開的綠燈——哈馬斯選擇了死亡,他們將得到墳墓的和平。
川普警告俄羅斯注意,這場獵殺已開始。哈馬斯這些殘暴的恐怖分子,不僅是加沙人民的暴君,還是中東穩(wěn)定的毒瘤,他們的拒絕等同于對人質的死亡判決,對平民的集體懲罰。
道德倒置與援助陰謀:聯(lián)合國與哈馬斯的暴政
馬克龍的“白左”邏輯本質上是道德倒置:他不在乎以色列遇難者的鮮血,也不在乎哈馬斯對加沙人民的暴政——哈馬斯將援助用于軍事隧道而非民生,導致加沙陷入饑荒和絕望。
更荒謬的是,目前約950輛援助卡車滿載著物資在加沙內部等待聯(lián)合國分發(fā),這些卡車已由以色列提供便利進入邊境,但聯(lián)合國卻遲遲不行動。根據(jù)以色列外交部和多個報道,這些卡車停在以色列前往加沙的過境點附近的圍欄區(qū)內,隨時準備分發(fā),卻因聯(lián)合國的無作為而閑置。以色列官員指責聯(lián)合國不愿分發(fā)援助,導致加沙民眾繼續(xù)遭受饑餓。
為什么聯(lián)合國不分發(fā)呢?這不禁讓人懷疑聯(lián)合國在故意制造問題,讓加沙普通民眾遭受饑荒災難,然后嫁禍以色列,在國際上給以色列施壓。
聯(lián)合國里充斥著極左勢力和反猶太種族主義組織,它們扭曲事實以推進反以色列議程。這種綏靖政策并非新鮮事,歷史上類似的白左妥協(xié)往往釀成更大災難。例如,二戰(zhàn)前對納粹的綏靖導致了全球浩劫。今天,馬克龍的決定同樣是短視的:它忽略了巴勒斯坦內部的分裂,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對加沙無實際控制,而哈馬斯則視承認為對其統(tǒng)治的合法化。法國作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本應維護國際秩序,卻選擇在哈馬斯拒絕?;鸬年P頭拋出這一炸彈,這無異于成為恐怖主義的同謀。說明他更在乎博取國際“進步派”的掌聲,以及穩(wěn)固法國國內的伊斯蘭支持者。
空洞承諾與最終受害者:“馬克龍”們的虛偽本質
此外,馬克龍的聲明中提到“哈馬斯的非軍事化”和“重建加沙”,但這些條件在承認前并未得到執(zhí)行承諾,這讓整個決定顯得空洞而虛偽。如果法國真正關心和平,為什么不先要求哈馬斯釋放人質、放棄武裝?相反,這一單方面承認只會鼓勵哈馬斯繼續(xù)其極端主義路線,延長沖突。
X平臺上的討論也反映了這一擔憂:許多用戶指出,馬克龍的舉動是“毒藥裹蜜糖”,表面上促進和平,實則剝奪巴勒斯坦人的防御權。最終受害的不僅是以色列人,還有那些真正渴望和平的巴勒斯坦民眾——他們被哈馬斯挾持,卻被馬克龍的空洞姿態(tài)出賣。
結語:白左妄想的黑暗后果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世界需要的是對恐怖主義的堅定打擊,而不是馬克龍式的幻想。如果法國繼續(xù)這條路,它將不僅失去盟友的信任,還會為自己埋下安全隱患。馬克龍的決定不是和平的曙光,而是黑暗的幫兇。歷史將證明,這不過是又一次的白左妄想,最終只會加劇中東的亂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