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記錄的“九九表”
時間跨度最長的漢代小吏“工作日志”
治療水腫的醫(yī)方……
220余枚來自長江中游的簡牘文物
正在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展出
“家國信史——長江中游簡牘文物展”
是長江中游簡牘文物和簡牘研究
最為全面的一次集中展示
20世紀初
西北邊塞敦煌漢簡、居延漢簡發(fā)現(xiàn)零星律令條文
為漢代法制研究帶來曙光
70年代以來
大量簡牘法律文獻相繼出土
尤其是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睡虎地漢簡、胡家草場漢簡等重大發(fā)現(xiàn)
為復原秦至西漢早期的律令體系
系統(tǒng)探討其演進過程
再現(xiàn)這一時期的法制史提供了可能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共51枚竹簡
論述了官吏應有的行為準則
要求官吏清廉公正、謙恭愛民、嚴格執(zhí)法等
這是一份貳春鄉(xiāng)向遷陵縣請求人手捕羽的文書
“捕羽”所得羽毛作為“羽賦”上交
其用途很可能和箭的制作相關
這是一份秦始皇34年遷陵縣貳春鄉(xiāng)
上報“枳枸”果實情況的文書
“枳枸”是“四時獻”的內(nèi)容之一
“四時獻”指“依四季時序貢獻特產(chǎn)”
“數(shù)術”是中國古代一種專門之學
包括研究實際天象歷數(shù)的天文歷算
“方技”涉及中國古代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知識體系
已發(fā)現(xiàn)的相關簡牘文獻數(shù)量多、內(nèi)容豐富
為研究中國古代人類的思想文化
和社會生活提供了珍貴的原始資料
木牘正面的九九乘法表從“九九八十一”開始
到“二半而一”結束
其中“一一而二”是指兩個“一”相加等于二
“二半而一”是指“二”的一半是“一”
“凡千一百一十三字”是指表中所有乘積之和等于1113
簡文記載了治療水腫的方法——
取桑根白皮,剖開使之如筆管狀
以三圍為單位合成一束,長一尺
將其浸泡在水中
水量沒過桑根白皮即可
經(jīng)過一晝夜之后水分被完全吸收
再將這些桑根白皮充分搗碎
并用布包裹著反復擠壓
完全取盡汁液給病人飲用
中國早期的文獻分類體系
將先秦至漢代的典籍分為
六藝、諸子、詩賦、兵書、數(shù)術、方技六大門類
構建了古代知識體系的基本框架
20世紀以來
相繼出土大批戰(zhàn)國至漢晉時期的典籍類簡牘
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醫(yī)學、軍事、天文等多個領域
湮沒兩千余年的經(jīng)史類典籍重現(xiàn)
構建起中國紙張普及前的完整知識譜系
成為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地下圖書館”
郭店竹簡出土于湖北省荊門市郭店1號墓
主要是儒家和道家著作,共十八篇
其中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組與《太一生水》
儒家著作有《緇衣》《魯穆公問子思》
《窮達以時》《五行》《唐虞之道》等
郭店楚簡的發(fā)現(xiàn)
為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經(jīng)典的形成與流傳過程
提供了寶貴的文獻佐證
對于研究中國哲學、思想史、古文字學、簡冊制度和書法藝術等
都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西漢南郡安陸縣基層小吏“越人”
文帝年間擔任安陸縣官佐和陽武鄉(xiāng)鄉(xiāng)佐等職
精通文書、算術及律令
工作內(nèi)容龐雜
涉及農(nóng)業(yè)、司法、軍事、稅收和漕運等
卒年約五十余歲
作為“毋乘車”之小吏
“越人”兩次因執(zhí)行重要公務
享有乘坐“專車”的待遇
一次是向竟陵傳達軍書
一次是前往都城長安
“越人”工作勤奮
公元前170年4月的一組記錄顯示
他在父親去世之際匆忙回家處理家務
葬禮后第二天便匆匆返回工作崗位
在公元前160年
“越人”一年中出差多達154天
從列國爭雄到天下一統(tǒng)
從文書典籍到家國信史
秦漢簡牘遺墨中承載著
沿用至今的古代智慧與經(jīng)世之道
為人們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提供豐富可靠的歷史鏡鑒
記者:喻珮
海報/視頻:姚錦聲(實習)
統(tǒng)籌:邱世杰、蒲彥任
學術指導: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萬林藝術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