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賺錢不用往外跑?老鄉(xiāng)說這4類項目比打工穩(wěn)!村東頭老周的農(nóng)資店開了10年。
農(nóng)藥、化肥、種子是種地剛需,大戶包地后買得更多。
去年化肥漲價,他進10噸復合肥,每噸多賺300塊。順帶賣小型農(nóng)具,比縣城便宜5塊10塊,老鄉(xiāng)都愛來。
200戶的村子,一年賺5萬不難。前年小陳在村里開快遞點,剛開始就一個小貨架。
現(xiàn)在租了兩間房,每天收200多個件,每個賺1塊。寄農(nóng)產(chǎn)品更賺,一單能賺5塊,還幫打包收手續(xù)費?,F(xiàn)在每月純利潤6000多,比打工自由多了。
鎮(zhèn)上新開的面粉加工廠,專收本地小麥。
磨成精面粉賣2.5塊一斤,做成饅頭賣4塊一斤。
雇5個工人,每天加工500斤小麥,一月純利3萬。紅薯做粉條、小米打粉裝袋,在家也能干,老鄉(xiāng)認城里搶。老關鎮(zhèn)渡口村有個手工藝品加工點,7月剛開工。
20張木桌排得齊整,彩色發(fā)卡、金屬發(fā)夾擺滿桌面。
54歲的何淑蘭拿著剛做好的發(fā)卡端詳,笑得瞇起眼。
寶媽郭冬霞以前騎40分鐘電動車上班,現(xiàn)在家門口賺錢。
一天掙六七十塊,中午能回家做飯,晚上能接孩子。加工點老板說跟義烏長期合作,貨源穩(wěn),干好了月入千把塊。
清江鄉(xiāng)有個3000平的裝飾品車間,50多村民分組干活。從分揀、加工到包裝,流程像模像樣,月產(chǎn)2萬件外貿(mào)貨。村民黃兼梅說一個月能拿四千多,離家近就是方便。
這是“一村一項目”帶來的變化,盤活了農(nóng)村勞動力。鄰村老李的雜糧面條攤,用自家玉米、高粱磨粉。
壓面機花了不到2000塊,現(xiàn)在每天做50斤,批發(fā)8塊零售12塊。加菠菜汁、胡蘿卜汁做彩色面條,過節(jié)裝禮盒,城里人開車來買。一盒2斤賣30塊,一月能賺4000多。
王姐家的咸菜腌了三年,老方子用陶壇,脆生生不齁咸。
秋天收蘿卜、芥菜,腌100斤成本50塊,能出60斤咸菜。
按8塊一斤賣,能賺430塊,秋冬旺季雇兩人,三個月攢兩萬。有人擔心銷路?張嬸的手工編織隊給了答案。
用玉米皮編坐墊、麥秸編草帽,村口擺攤到網(wǎng)上賣。
玉米皮坐墊成本2塊賣15塊,布老虎能賣50多。幾個嬸子每天做5個,一月每人分2000多,不比打工差。這些項目有啥共同點?
盯著地里長的、手里編的、老鄉(xiāng)要的。不用嫌小,張嬸的編織隊、老李的雜糧面,都是從小做到大。有人問:沒經(jīng)驗能行嗎?
加工點老板說培訓半天就能上手。有人愁本錢?手工編織用玉米皮、麥秸,針線剪刀家家有。
有人怕沒訂單?農(nóng)資店靠剛需,快遞點靠網(wǎng)購,加工廠靠外貿(mào)。守著家門口的資源,小項目也能攢出大日子。
想了解具體操作細節(jié)?關注后下期聊進貨渠道和避坑指南。注:收益因地域、市場有差異,建議實地考察再投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