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從未有“不放一槍棄城”的故事,南京也不是不戰(zhàn)而降,反而經歷了無數(shù)的殊死搏殺,唯一遺憾的是,指揮上的錯漏不斷,讓慘烈的戰(zhàn)斗付出了慘重代價。
1937年11月12日,歷時近三個月的淞滬會戰(zhàn)落下帷幕,中日兩軍百萬人血戰(zhàn)淞滬,為無數(shù)長江中下游工廠和物資的內遷贏得了時間,也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可日本依舊強勢,兵鋒依舊犀利!他們攜勝利之勢,步步緊逼中國的心臟南京。反觀國民黨政府,數(shù)月苦戰(zhàn)之后,國軍主力幾乎消耗殆盡,無數(shù)支援的軍閥部隊也傷亡慘重,剩下的40多萬軍隊一溜煙跑到了南京。
眼見于此,日本也打起了如意算盤。上海已然攻陷,中國的經濟中心成了囊中之物,下一步就是南京了,中國的政治中心。攻陷了南京,接連失去經濟和政治中心,國民政府哪還有抵抗的膽氣?雖然過了三個月,可滅亡中國依舊有希望。于是,日軍開始步步緊逼。但指揮戰(zhàn)斗不咋地的蔣公,卻是一個意志足夠堅強的人。
從抗戰(zhàn)開始那一刻,雖然有尋思著能依靠歐美列強調停中日戰(zhàn)爭的心思,甚至沒有放棄過和日本談判解決問題。可依舊能堅守中國人的底線,淞滬會戰(zhàn)持續(xù)三個月,最后放棄上海的時候,還在四行倉庫打了一場保衛(wèi)戰(zhàn),給無數(shù)歐美媒體做新聞素材,指望能出現(xiàn)歐美聯(lián)合調停契機,但蔣介石收獲的卻是滿滿的失望,以至于他在日記中曾經深以為恨,跟日本政府談判的時候,面對日本要求的承認“偽滿洲國”,蔣介石也斷然拒絕了。
國際調解無效,日本條件獅子大開口沒法接受。時局如此,南京無險可守,咋辦咧?誰都指望不上,只能硬抗!于是,民國政府在1937年11月20日宣布,將首都從南京遷往重慶。這無疑是告訴張狂的日本人:我們絕不投降,我他丫的要跟你死磕到底。戰(zhàn)爭是政治延續(xù),勝負是實力的體現(xiàn),而實力中有一部分也和個性有關,堅持,隱忍,甚至運氣都是實力的一部分。那一刻的蔣介石,算得上堅持,也懂隱忍。
他的決斷,將選擇權給了日本人,你日本是打還是不打?切實地說,那個時候的日本,其實也糾結,戰(zhàn)斗雖然順風順水,可戰(zhàn)爭是最耗錢的事情,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日本雖然表面強悍,其實底子并不厚。看似一路勢如破竹,損失的錢財兵力,只有自己知道,過長的戰(zhàn)線,也讓后勤補給出現(xiàn)了問題,更兼所有戰(zhàn)略資源都受制于歐美列強。外匯儲備也漸漸減少,對日本政府而言,繼續(xù)盲目擴大戰(zhàn)爭,有害無益。可,日本軍隊特別是陸軍卻并不這么想,原因也很簡單,他們勝利連連,哪有不繼續(xù)打打道理?無數(shù)日本軍人,發(fā)揚下克上的傳統(tǒng),不管不顧帝國大本營的命令,直挺挺地向南京進軍,都想著搶頭功成英雄。
形勢讓日本人不容考慮,只能打。面對如此時局,外交努力無效,敵人兵臨城下,南京不好守,成了議題。打還是不打,成了抉擇!為何這能成為決擇,因為精銳損失慘重,真要打下去,將所有兵力消耗在會失敗的戰(zhàn)場,之后怎么辦?為此蔣介石召開了一場戰(zhàn)前軍事會議,議題,南京打不打,如果打,怎么打?這是兩個問題,第一打還是不打!對于打還是不打這個問題,有兩種意見。
第一個意見來自蔣介石的幕僚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劉斐。劉斐是一個深知蔣介石秉性的人,他雖然也認為南京孤城難守,但作為國家首都的南京,如果不放一槍一炮就放棄,無疑是莫大的恥辱,比戰(zhàn)敗還要恥辱,對于政府的威信影響還有民心士氣的影響也是毀滅性的,更會讓無數(shù)外國人看笑話?;谶@樣的考慮,劉斐建議蔣介石,用十來個團抵抗日軍,打得差不多了就撤退,不至于太難看就可以,第二個意見來自桂系的李宗仁等人。
在李宗仁等人看來,這南京雖然重要,可在戰(zhàn)術層面無疑是必死之地!首先:是戰(zhàn)斗力不足以進行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當時駐守南京的都是淞滬會戰(zhàn)中撤退的軍隊,兵員軍械都損失慘重,還有不少都是沒咋上過戰(zhàn)場的新兵。其次:南京臨江的地理位置,讓敵方三面合圍成了可能。最后:南京重要的政治意味,只會讓日本人更加瘋狂,此消彼長之下仗更難打,不如對外宣布南京不設防,以求百姓平安。
這意見,被很多高級將領認同,就連蔣介石最信任的陳誠也認為南京沒有守的必要,并且建議蔣介石將軍隊盡快撤離,轉而進入后方準備和日軍的持久戰(zhàn)。兩方意見說完,蔣介石尋思在三,無法定奪。就在此時,一人越眾而出,說出了一翻話語:南京是國府首都,就連國父孫先生也埋在這里,如果不抵抗就放棄,那還是人嗎?對得起國父嗎?南京要守,更要死守!此語一出,滿座皆驚,有人面色羞紅,有人臉含憤恨!無數(shù)人遁聲而去,看向說話的人,他就是唐生智。
唐生智這個人是保定軍校畢業(yè)的軍官,和蔣介石的關系也戰(zhàn)和不定,因此并不受蔣介石重用,按理說如此場合本不該他說話。可他偏偏說了,而且說的話,讓人無法反駁,因為否決他的意見,等于站在大義的反面。會議室突然寂靜,無數(shù)人都在等蔣介石發(fā)話。蔣介石一看,就問道,那誰來守南京?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默不作聲!蔣介石一看,頓時有點氣惱,賭氣般地說,你們都不守,那我來。
邊說邊看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唐生智。唐生智一看蔣介石目光,哪有不知何故的困惑。在所有人盯著自己看的當口,為了掩飾心虛,就說:南京怎能讓委員長守,派一個軍帶幾個師,或許或、或、派幾個軍守,要不就從前方淞滬戰(zhàn)場撤下來的人中選一個,再不行就安排南京警備司令守。邊說邊冒汗的唐生智,估計都不知道自己在說啥。蔣介石一看他說的話,連連搖頭,說他們資歷太淺,分量不夠。這言外之意很明顯,你提的意見,那就你來吧,所謂提出意見不提解決問題辦法的人,都是流氓,你不能耍流氓。
唐生智不敢接令,蔣介石又非要他上,僵持數(shù)天之后,蔣介石終于等不及了,直接跟唐生智說:守護南京,要么我來,要么你來,你選吧!話都說這份上了,還咋選,唐生智接下了守護南京的將令。蔣介石一看,立馬激動地問他:孟瀟,是否有御敵良策?唐生智聽完回話說:臨危不亂,臨難不茍。這八個字,看似氣壯山河,看似腹有韜略,其實是一個志大才疏的人,給自己打氣而已。
守城將已定,該戰(zhàn)斗了。這仗咋打,其實唐生智也沒底氣,日軍氣勢洶洶地來了近30萬人,光精銳部隊就不下十萬,還有海軍掩護,他手下則只有不到十萬人的十五個師兵力,還都是經歷淞滬會戰(zhàn)之后的部隊,戰(zhàn)斗力底下,士氣也不高,兩相對比之后,戰(zhàn)力其實很懸殊。戰(zhàn)場局勢,還有之前對蔣介石的豪言,讓唐生智不能臨戰(zhàn)就退。于是,他干了一件狠事,學西楚霸王破釜沉舟,學韓信背水一戰(zhàn)。
接盤南京防務之后,他就把長江岸邊的所有船只全撤走,切斷了南京城所有人的后路,隨后又跟江對岸的兄弟部隊說,要是有南京守軍跑對岸去,就將他們當做潰軍,可以直接開槍射殺。那一刻的唐生智,用自斷后路的做派,告訴所有守城的將士們,唯有抱必死之心,才有翻盤的可能??此坪烙聼o謂的背后,都是滿滿的無奈,因為守城的軍士們如何不知,自己是被放棄的棄子,如果不這樣做,士氣低落的守軍必定不戰(zhàn)自潰。準備停當之后的南京,以哀兵必勝的姿態(tài),迎來了敵人的進攻。
12月3日,日軍在2000多門大小火炮的配合之下,開始進攻南京城外圍防線,絕對的火力優(yōu)勢,讓日軍步步前進。12月7日,日軍就接連突破城外防線,進逼到了南京城下。兵臨城下,兵臨城下,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進入攻城戰(zhàn)階段。
12月8日,南京城四面被圍,城外數(shù)處陣地相繼被突破,唯一打得有聲有色的唯有城東南區(qū)域。在那里駐防的是國軍嫡系第74軍的51師和第58師,他們是南京城中少有的精銳之師。51師,在師長王耀武帶領下,跟日軍血戰(zhàn)三天三夜寸土必爭,數(shù)十米的坑道,都被兩軍反復爭奪,日軍數(shù)次增援都無法攻克58師陣地。
58師,在師長馮圣法帶領下,也戰(zhàn)果頗豐,他們用少有的反坦克武器,擊毀敵軍坦克5輛,斃敵日軍300余人。但南京城太大,少部分精銳無法左右戰(zhàn)局,周邊接連陷落讓堅守東南區(qū)域陣地的74軍無法支撐。
戰(zhàn)斗進行到晚上之后,外圍陣地全部丟失,主將唐生智只得下令所有軍隊撤入城內和日軍展開巷戰(zhàn)。進入城內的日軍和守城的將士們展開了巷戰(zhàn)。巷戰(zhàn)巷戰(zhàn)顧名思義,街道站!守城的軍隊們,頂著日軍的優(yōu)勢火力,前撲后續(xù)沖殺而去,前排打光了后排上,后排打光了預備隊上,預備隊打光了,軍官上。
槍支彈藥用完了,刺刀上,刺刀也不行了,只能拼牙齒,拼拳腳。這其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必有守護光華門的第87師259旅旅長易安華和參謀主任倪國鼎,他們兩人踐行了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在戰(zhàn)斗中沖鋒在前,雙雙戰(zhàn)死。寸土必爭的巷戰(zhàn),持續(xù)了數(shù)天,國軍將士也有輝煌的勝利。比如,守衛(wèi)南京紫金山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作為國軍精銳的德械示范隊,肩負包圍中山陵的重任。
深知國父就在身后看著他們的教導總隊將士們,依托公事,配合先進裝備,打的日軍叫苦不迭。久攻不下的日軍,面對頑強的教導總隊將士們,居然用起了被明令禁止的毒氣彈,即便如此,依舊沒有攻克紫金山。比如:駐守雨花臺的88師,雖然邊打邊撤,可依舊戰(zhàn)斗意志不減,在撤退中華門的過程中,用誘敵深入計策,全殲日軍300多人。這樣的事跡,在南京城內不斷發(fā)生,踐行了中國將士的勇猛,也凸顯了愛國軍人的意志。
如果戰(zhàn)爭一直持續(xù),南京或可繼續(xù)堅守一段時間。可日本人也不傻,在巷戰(zhàn)損失慘重之后,他們開始改變戰(zhàn)術,日軍國崎支隊渡過長江,向浦口方向移動,打算徹底切斷南京守軍退往江北最后的退路。日軍的算盤就是,兩面夾擊,讓南京守軍顧此失彼!這個時候,時刻關注南京戰(zhàn)況的蔣介石慌了,他電令駐扎江北的顧祝同給唐生智傳話,讓他立馬去浦口阻擊日軍,保護唯一撤退的路線。
蔣介石這思量其實并沒有錯誤,仗打到這個程度,已經夠了??删笃獾奶粕遣桓闪?,他怕背負主動撤退的鍋,最后成了人生污點,拒絕了蔣介石的要求,還說只有蔣介石親自下令,自己才會退。眼見于此,蔣介石無奈了,在12月11日晚,親自發(fā)電報給唐生智,指示他先行撤退,再尋思反擊。猶豫再三的唐生智直到次日,才召集所有將領下達撤退命令。
12月12日,戰(zhàn)況依舊激烈,死守的中國將士們,雖然聽聞了撤退的消息,可背后就是首都,背后就是同胞,深知守土有責的他們,依舊悍不畏死的不斷沖向敵軍。那時的南京,鮮血匯聚成溪,淚水濕潤雙眼,悲壯的氛圍,在全城蔓延。
行文至此,南京保衛(wèi)戰(zhàn),行將落幕,唯一的問題是,這群忠勇的將士如何撤退。三面被圍的南京,唯一的退路只有長江下關碼頭,可當時的南京守軍,卻四散在城市四方。12月12日的當晚,撤退命令下達的時候,原計劃是四面守軍分頭突圍,雖然不近人情,卻稍顯公平。這命令的言外之意就是,別都沖到下關碼頭來,最后誰也走不了,大家各憑本事看誰突圍快。
可臨將撤退的時候,唐生智又下達了一個命令,那就是允許第74軍所屬51師、58師,71軍所屬87師、88師還有教官總隊從下關碼頭撤退。這74軍,71軍,還有教官總隊都是當時駐守南京的最精銳德械師。這命令一下,讓無數(shù)非嫡系德械師部隊氣憤不已,戰(zhàn)斗力強的就能走碼頭,戰(zhàn)斗力不行的就正面突圍,蔣介石你不公,都是為了國家作戰(zhàn),誰也不是后娘養(yǎng)的。隨后,各部隊因為不公而混亂,進而失去了指揮。
他們全部沖向了下關碼頭,撤退。原計劃的正面突圍,因為各部隊不守軍令,成了潰退,前線戰(zhàn)局頓時急轉直下。就在戰(zhàn)場局勢急轉直下的關鍵時刻,唐生智卻成了唐跑跑!一下達撤退命令,就上了渡江的輪船跑到了江對岸,然后就犯了痢疾,剛到江對岸,就病得起不來身。這總司令撤退如此快,可把城內的部隊坑苦了。無數(shù)部隊的指揮官,在跟將士們宣布撤退命令之后,也有樣學樣地成了某跑跑。
幾十萬部隊,一路急火火地趕往江北遇見了駐扎下關碼頭,也要撤退的宋希濂部。兩方人馬沖撞在一起,局勢變得越發(fā)混亂,宋希濂部按唐生智命令,有阻止?jié)④姷穆氊熢谏?,潰軍和宋希濂部開始內訌,弄的老百姓慌了神,只能又跑回城內。用戰(zhàn)斗平伏了騷亂之后的宋希濂部,一溜煙跑了,只有無數(shù)將士和渡江無望的百姓望江興嘆。
因為江面上,日本人已經開始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將士們,就這樣因為指揮混亂,失去了主心骨,進而失去了斗志。無數(shù)百姓們,就這樣被戰(zhàn)爭所脅迫,失去了逃生路,進而失去了生命。
然后,憤恨于南京城抵抗堅決的日軍,為了報復,為了震懾,展開了屠城。窮兇極惡的日本人,揮舞屠刀,醒目的30萬數(shù)字,刻骨鏤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