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走在越南街頭,十個摩托車里有九個都是日系品牌,中國品牌的影子難覓蹤跡,不禁要問:咱們的中國摩托去哪兒了?
要知道,當年輝煌的時候,中國摩托品牌力帆、隆鑫等企業(yè),在越南市場一度占據(jù)80%份額,出口做到19.2億!
短短幾年,從街頭巷尾的“??汀弊兂蓭缀踅^跡的“稀客”,這場潰敗背后藏著的,從來不是日本企業(yè)多厲害,而是我們自己埋下的雷......
中國摩托的閃電崛起
越南,位于東南亞的中南半島東部,地形狹長,被安南山脈縱向分隔,紅河三角洲又將其部分區(qū)域切割,道路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高速公路和鐵路的覆蓋稀少。
城市的街道狹窄且蜿蜒曲折,鄉(xiāng)村小道更是崎嶇難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摩托車憑借小巧又靈活的特點,成為了越南當之無愧的“國民交通工具”。
從城市的繁華街道到鄉(xiāng)村的泥濘小道,摩托車的身影無處不在,越南每年摩托車銷量超過300萬輛,注冊總數(shù)更是突破6000萬輛,平均每兩人就擁有一輛。
20世紀90年代,當時的越南摩托車市場幾乎成了日本品牌的“專屬領地”,本田、雅馬哈、鈴木等日系品牌,在越南市場一路“攻城略地”,穩(wěn)穩(wěn)地攫取了高達98%的市場。
當時,一輛普通日系摩托車售價高達2100美元左右,而越南普通家庭月收入僅200-300美元,這意味著他們大半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錢買一輛心儀的摩托車,而這,也為中國摩托車品牌的入局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1999年,中國品牌走出了一條“以低價取勝”的突圍之路,力帆、隆鑫、輕騎、宗申等一眾中國摩托車品牌,強勢進軍越南市場。壓低至700 - 1200美元,相較于日系品牌,價格足足低了半數(shù)還多,如此誘人的價格優(yōu)勢,迅速吸引了越南消費者關注的目光。
廣西、云南等地的企業(yè)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利用越南接壤的地緣優(yōu)勢,迅速在邊境地區(qū)搭建起密密麻麻的銷售網(wǎng)絡,貨物運輸成本大幅降低,迅速在越南市場上搶占先機。
短短三年時間,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上,就實現(xiàn)了,實現(xiàn)了從零市場份額到占據(jù)80%市場的飛躍式狂飆創(chuàng)造了商業(yè)競爭史上的一個奇跡,“中國沖擊”一詞,也成為了當時越南媒體口中描述中國摩托車迅猛發(fā)展的高頻詞匯。
2002年,僅重慶地區(qū)對越南的摩托車出口額就突破了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2億,不僅是中國摩托車企業(yè)商業(yè)成功的有力證明,更是中國制造業(yè)實力的體現(xiàn)。
然而,好景不長,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的輝煌如曇花一現(xiàn),迅速走向了衰落,這一場盛極而衰的轉折,并非源于外部強大對手的打壓,而是一場自毀長城的內部爭斗,成為了商業(yè)競爭史上令人痛心的反面教材。
盛極而衰的悲劇根源
當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后,吸引了眾多企業(yè)蜂擁而入,一時間,全國多達 70 多個摩托車品牌扎堆越南,市場瞬間變得擁擠不堪,企業(yè)都想獨占市場這塊大蛋糕,導致國內廠家一哄而上,靠價格戰(zhàn)搞死同行。
原本售價800美元左右的摩托車,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價格不斷被刷新下限,價格竟然跌到了170美元!
重慶某摩托車企業(yè)的老板曾無奈地表示:“一輛摩托車賺不到 30 塊錢人民幣,連工人的午餐費都不夠”,在如此微薄的利潤下,企業(yè)為了生存,開始在生產環(huán)節(jié)偷工減料。
用劣質鋼材代替優(yōu)質鋼材來生產車架,簡化生產工藝,導致摩托車的車架變得脆弱不堪,輕輕一碰就可能變形,曾經有越南消費者反映,自己購買的中國摩托車在正常騎行過程中,車架竟然突然斷裂,險些造成嚴重事故。
甚至將部分生產環(huán)節(jié)外包給越南當?shù)氐男∽鞣?,這些小作坊生產條件簡陋,缺乏專業(yè)的質量把控,生產出來的零部件質量參差不齊。
更有甚者,一些企業(yè)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鋌而走險,直接抄襲本田、鈴木等知名品牌的標志,將做工粗糙的產品偽裝成日系車進行銷售。
這種欺詐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讓中國摩托車的整體形象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越南消費者在購買到這些假冒偽劣產品后,對中國摩托車的信任度直線下降,2003 年,越南消費者協(xié)會出具的一份調查報告,更是給了中國摩托車致命一擊。
報告指出,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的平均使用周期尚不滿兩年,出現(xiàn)故障的頻率卻是日系車的五倍,直接使中國摩托車在當?shù)氐目诒鞭D直下,形象一落千丈,同時,為保護本土摩托車產業(yè),越南政府決定對進口摩托加征30%的關稅。
導致原本依靠低價優(yōu)勢的中國摩托車價格大幅上漲,讓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在質量問題和政策雙重打擊下,中國摩托車的市場份額如斷崖般下跌,從巔峰時期的80%直接跌到了5% 以下。
曾經滿大街都是中國摩托車的熱鬧景象,如今已成為過去式,中國摩托車企業(yè)不得不吞下自己親手種下的苦果,如今已難覓蹤影,無奈之下只能退出越南市場。
在中國摩托車企業(yè)陷入內斗,逐漸失去越南市場的同時,日本品牌已經在默默地積蓄力量,準備絕地反擊。
日本品牌的絕地反擊
本田作為日本摩托車行業(yè)的領軍品牌,在這場反擊戰(zhàn)中,始終聚焦于產品的耐用性和售后服務,他們深知,對于越南消費者而言,摩托車不僅僅是一種出行工具,更是一項長期的投資,他們渴望擁有一輛能夠長期穩(wěn)定使用、少出故障的摩托車。
越南的地形復雜多樣,道路條件參差不齊,消費者對于摩托車的耐用性和適應性有著極高的要求,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本田投入了大量的研發(fā)資源,針對越南的路況和使用習慣,量身定做。
這些車型在價格上,雖然略高于當時低價競爭的中國摩托車,但卻在品質上有著質的飛躍,本田鄭重承諾,摩托車發(fā)動機能夠使用十年之久,并且提供三年免費保修服務。
讓消費者形成了“買日系車=省心可靠”的認知,正好擊中了中國品牌“售后缺失”的短板,讓消費者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保障。
雅馬哈則另辟蹊徑,將重點放在了服務網(wǎng)絡的布局上,讓無論消費者身處越南的哪個角落,只要摩托車出現(xiàn)問題,都能在附近輕松找到雅馬哈的維修網(wǎng)點,享受到專業(yè)、高效的維修服務。
2025年,日系品牌重新占據(jù)了越南市場的主導地位,本田在越南摩托車市場的份額依舊高達 74.8%,雅馬哈也占據(jù)了近 20% 的市場份額,街頭“十個摩托車里有九個是本田、雅馬哈”,曾經被中國摩托車搶占的市場份額,如今又回到了日本品牌手中。
結語
日系品牌的成功反擊,并非偶然,而是它們長期堅持品質至上、客戶至上理念的必然結果,在商業(yè)競爭中,短期的價格優(yōu)勢或許能贏得一時的市場份額,但唯有堅守品質和服務的底線,以長遠的眼光布局市場,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長久信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價格雖然是打開市場大門的一把鑰匙,但絕不是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質量,才是贏得消費者長期信賴的基石,信譽,是企業(yè)在市場中立足的根本,創(chuàng)新,則是推動企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源泉。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