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雖然立秋已經過了,但是暑熱卻依舊沒有消停,甚至會感覺到一股的濕熱,而且哪怕是在戶外,當風吹過的時候,都是那種比較的干燥,甚至感覺到是熱浪襲過來,還伴隨一種燥熱感,這或許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秋燥。這個時候鼻咽微干、皮膚緊繃、偶爾幾聲干咳,甚至胃口也似乎有些倦怠。這大概就是天氣變化,對我們的一個影響。
那么從立秋到處暑,這個養(yǎng)生的黃金期,我們應該吃些什么呢?老話就有“立秋吃三黃,不用醫(yī)生忙”,吃哪3黃?再忙也記得給做給家人吃,養(yǎng)脾胃,潤秋燥。
這個時候吃黃色食物,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五行理論當中,黃色對應脾胃,屬土。夏末秋初,經過漫長夏季濕熱的熏蒸與冷飲的刺激,脾胃往往疲憊不堪。這個時候吃點黃色食物,可以溫養(yǎng)我們的脾胃,還能幫助恢復身體,最重要的是,可以為秋冬進補打下好的基礎。
那么,在立秋到處暑這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段,哪“三黃”最值得端上餐桌呢?
第一黃:南瓜
南瓜色如金玉,味甘性溫,恰是平補脾胃的佳品?!侗静菥V目》譽其能“補中益氣”,其溫和之性尤其適合經歷苦夏后虛弱的脾胃。而且南瓜,富含果膠,這種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減少刺激,特別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或胃部輕微不適。
推薦食譜:南瓜小米粥
做法:把南瓜清洗干凈,然后切成塊,小米和大米淘洗干凈,然后放入到一個鍋中,開始煮,煮的時候,加入少許的冰糖,當然也可以不用加,這個按照個人的喜好來就行,熬煮熟透之后,就可以出鍋了。
第二黃:玉米
每次去超市的時候,我總喜歡買上一大堆玉米回來,可以當做早餐也可以當做平時的一個零食,玉米被稱為“珍珠米”,其甘甜清香令人回味。中醫(yī)認為其有“健脾開胃”之效,而其寶貴的價值更在于豐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
立秋后氣候漸燥,加上夏季可能遺留的濕熱,腸道蠕動易受影響。玉米中的粗纖維如同腸道“清道夫”,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身體排出廢物,緩解秋燥引起的便秘問題。
推薦食譜:水煮玉米
做法:把玉米的皮撕掉,但是盡可能的保留最里面的一層,接著放入到水中浸泡一會,然后放入鍋中開始煮,加入少許的鹽,這樣會讓玉米更加的鮮甜,煮好之后,稍微悶一下,味道會更加的鮮甜。
第三黃:小米
小米雖小,卻色澤金黃,被尊為“五谷之首”。其性微寒,味甘咸,功擅“健脾和胃、滋陰除熱”?!侗静菥V目》特別指出其“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對于一些脾胃不好的人來講,這個時候,尤其是適合來上一碗小米粥。
推薦食譜:紅棗小米粥
做法:把小米淘洗干凈,接著放入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這個紅棗我們可以去核,切一下也可以,等到粥熬煮的比較粘稠的時候,我們再放進去,熬煮的時候,可以稍微的放點糯米,這樣口感層次會更佳。
古人云:“不時不食”。立秋到處暑,天地之氣由“長”轉“收”,我們的飲食亦需隨之調整。南瓜、玉米、小米這“三黃”,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它可以滋養(yǎng)我們的脾胃,而且這些食材都比較的普通,但是卻相當適合在這段時間來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