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的百姓而言,八路軍是人民的守護者,而他們更是親切與溫和的化身,殊不知,這人民的守護者也曾經有過難以令人親近的時候。
這種難以親近以“排外”的方式出現,也因為這個原因,該部隊也被稱為最古怪的旅。他究竟有多古怪呢?
不僅中央下派的兩大元帥都鎮(zhèn)不住它,還需要毛主席使出“王炸”的殺手锏,一個厲害非常不一般的人物,才能降住這非同一般的“軍旅”這究竟是哪個旅?毛主席又派出的是哪位人物呢?
八路軍最古怪的旅
在新中國的近現代歷史當中,八路軍的出現是中國抗戰(zhàn)史的希望,更是中國唯一合理的武力輸出,再加上中國八路軍的實力是前經過千錘百煉鍛造出來的精銳,其實力之彪悍。
盡管如此,隊伍的實力也有參差,在這其中,當屬一支部隊表現的最為“特殊”,這支部隊十分強悍,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可在自己人身上,他又極為“怪異”,為什么如此呢?
這支部隊就是344旅,它由紅十五軍團改編而成,而紅十五軍團則是由紅二十軍、紅二十六軍以及紅二十七軍團合并而成。
盡管三支隊伍進行了融合,人數激增,實力更是大大提升,可隊伍當中的戰(zhàn)斗力卻參差不齊,尤其是紅二十五軍團。
而紅十五軍團之所以如此強大,與他的成團經歷有關,作為紅十五軍團的核心戰(zhàn)斗力。這支隊伍能夠厲害到什么程度呢?
它的厲害之處,其一,在于隊伍年紀,其二,就是隊伍強盛的戰(zhàn)斗力。
隊伍里的戰(zhàn)士雖然年紀不大,可初生牛犢不怕虎,與敵人拼刺刀,戰(zhàn)士們異常勇猛,再加上他們隊伍很多年輕的戰(zhàn)士,父輩是烈士。他們完美繼承了先烈遺志。
這股用烈士凝結而來的士氣,在面對敵人時,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也造就了十五軍團“鐵血兵團”之稱??杀M管是銅墻鐵壁的軍隊,卻依然有著致命缺陷。
它難以吸納新的管理模式,這對于任何一個隊伍而言都十分不利。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這支紅十五軍團內的小戰(zhàn)士經歷相似,惺惺相惜,作戰(zhàn)時,可以化悲憤為力量一致對外,對敵形成有效打擊,可對內時,卻會出現“排外”的弊端。
他們最直觀的表現是隊伍調整時出現“極端的排他性”,正因為如此這支隊伍顯得極為“格格不入”,這格格不入的原因是什么?
二十五軍團的“靈魂”
這原因就出在這支隊伍的指揮人,徐東海的身上。
說起徐海東,這是第二十五軍團的“靈魂”,344旅幾乎就是他一手“帶大”,那些小戰(zhàn)士將徐東海當成長輩,更是生死之交,對徐海東更是亦師亦友。
而除了情感因素,最重要的是,徐海東的實力讓人信服,他并非只有匹夫之勇,相反,其戰(zhàn)略布局非常深遠,驍勇善戰(zhàn),更是多謀善斷,其人格魅力也非同一般。戰(zhàn)場之上,徐海東“當仁不讓”。
對內,徐海東溫和親切,而對不是自己部隊的人,徐海東依然坦誠相待,最典型的就是在陜北與毛主席相遇那一年。
徐海當幫助毛主席解決了部隊的物資危機,他借給了毛主席一筆費用,這筆銀錢最后也用到了刀刃上,幫助當時毛主席的隊伍解決了當時的燃眉之急,另一支紅軍隊伍得以喘息,為后續(xù)的抗戰(zhàn)積蓄了不少力量。
而徐海東的功績絕不僅于此,徐海東的成績太過于輝煌,所以,在1936年,當第二十五師被改編成344,徐海東當仁不讓成了該旅的旅長。
“改弦更張”的決定
此時的第二十五師名字雖然換了,但其實換湯不換藥,徐海東還是隊伍的核心人物,和戰(zhàn)士們同進退,可他地位之高也意味難以替代。
徐海東驍勇善戰(zhàn),然而,在驍勇善戰(zhàn)的背后是更多的傷痛,他金剛鐵骨,戰(zhàn)爭為他帶來的有榮績,也有傷病。
在徐海東看來,只要可以,他永遠不會輕易退下戰(zhàn)場,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日積月累的傷痛爆發(fā),徐海東無奈退出戰(zhàn)場。而他的離開,讓344旅成了無頭蒼蠅,尤其是這344旅作為八路軍最強部隊之一,隊伍領頭人不在,內部容易存在問題。但鮮少有人能與徐海東齊肩,這344旅的旅長究竟選誰讓黨組織犯了難。
而早在徐海東離開前,他也向黨組織傳達推薦過一人,此人就是687團的新團長,田守堯。
無論怎么看,這田守堯似乎都是最為合適的人選,于公,田守堯所創(chuàng)戰(zhàn)績輝煌,于私,軍隊內戰(zhàn)士們認可度高。
所有人都在翹首以盼,但等來的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
黨組織決定安排的人是黃克誠,說起黃克誠也是一位良將,可不知為什么到了到達344旅后,黃克誠的能力卻始終發(fā)揮不太出來,甚至隊伍隱約有了排外的趨勢。
誠然,任何隊伍與新領導都需磨合期,一旦磨合期順利完成,隊伍將煥然一新,然而黃克誠在344旅待了一段時間,黨組織發(fā)現,這隊伍似乎越來越有問題,尤其是戰(zhàn)士們的情緒,黨組織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黃克誠也被調離。
這下,344旅的“領隊位置”再次出現空缺,那這回總能輪到田守堯了吧,可指派的人員既非內部的田守堯,依然是一位“空降兵”。
在毛主席看來,這是“歪風”,必須要整改!田守堯是絕對不行,思來想去,他想到一人,這人就是楊得志。
說起楊得志,也是一員猛將,其經驗與指揮能力完全不在徐海東之下,最重要的是,楊得志除了這些長處,他對管理隊伍更有一套,曾經343旅685內部人員產生矛盾,影響部隊的整體,黨組織將楊得志調到了685團。
結果楊得志一出手,685團的所有人對他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再加上,他愛兵如子,很快與戰(zhàn)士們打成一片,整個隊伍的氣氛更是為之一變,不僅如此,685團還打出非常利落漂亮的一場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就是“平型關戰(zhàn)役”。
無論怎么看,楊得志是最為符合的人選,雖然楊得志確是管理的高手,可在到達344旅之初,他的管理過程也并不十分順利,盡管如此,楊得志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耐,反而是以德服人。
而在他富有耐心的指導下,這一個內心發(fā)生變化的就是田守堯,自此他開始配合楊得志。
尤其是在他見識了楊得志“治軍”水平后,內心十分觸動,在楊得志擔任344旅長期間,田守堯對楊得志的幫襯十分的盡心盡力。
楊得志只要有不明白的地方,田守堯對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正因為兩人的默契配合,楊得志在管理隊伍時越發(fā)游刃有余。
344旅在經過了楊得志的“改造”,煥然一新,更創(chuàng)造了不俗的成績。
而田守堯經過楊得志的點撥后,如同開竅般,戰(zhàn)場上更是打出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由此也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佳績,短短幾年時間,已然躋身副旅長之職,不僅如此,他帶領的隊伍更是讓敵人聞風喪膽。
在感嘆楊得志知人善用的同時,再次佩服毛主席的高瞻遠矚,新中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個厲害的英雄人物,才有今天!我們應該永遠銘記他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