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gòu)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guān)聯(lián)
- 本文資料來源:《金蓮正宗記》《道德經(jīng)》《抱樸子》
- 圖片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 本文純屬虛構(gòu),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金朝年間,一位道士在終南山中閉關(guān)修煉,竟然能夠讓死去的人重新蘇醒過來。這個人就是全真教的開山祖師王重陽。
史書記載,王重陽不僅醫(yī)術(shù)精湛,更是擁有種種神通異能,起死回生只是其中之一??墒沁@樣一位擁有非凡神通的真人,卻對弟子們說:"神通并非修道的目的。"
那么,在王重陽心中,道家修煉的終極境界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一個能夠施展神通的高人,反而要告誡弟子不要迷戀神通?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深邃的道理?
王重陽本名王中孚,字知明,后改名王嚞,字世雄,是陜西咸陽人。年輕時曾中武舉,但金兵南下時,他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心中郁郁不得志。
四十八歲那年,一次奇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據(jù)《金蓮正宗記》記載,王重陽在甘河鎮(zhèn)遇到了兩位神秘的道人,傳授給他內(nèi)丹修煉的秘法。從此,他棄家修道,在終南山中苦修十余年,終成一代宗師。
宋金對峙的年代,兵荒馬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山東寧海州的一個小村莊里,有個叫馬三的農(nóng)夫,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幼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這年秋天,馬三的母親突然得了急病,高燒不退,昏迷不醒。村里的郎中看過后,直搖頭說:"老人家年紀(jì)大了,這病怕是..."話沒說完,但意思已經(jīng)很明白。
就在全家人絕望的時候,有人說終南山來了一位道長,醫(yī)術(shù)高超,或許能有辦法。馬三二話不說,背起母親就往終南山趕。走了三天三夜,終于在山中的一處茅庵找到了王重陽。
那時的王重陽已經(jīng)修道多年,面容清癯,雙目有神,身穿一襲青衣道袍。馬三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地說:"道長,求您救救我母親吧!她是個好人,一輩子沒做過壞事,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她死去。"
王重陽看了看昏迷中的老人,伸手搭在她的脈搏上,閉目靜思了一會兒。片刻后睜開眼睛,輕聲說道:"老人家陽氣已散,魂魄欲離,按常理來說,已是回天乏術(shù)。"
馬三聽了這話,如遭雷擊,癱軟在地。
"不過..."王重陽話鋒一轉(zhuǎn),"道法自然,生死有時也不是絕對的。我可以試試,但你要明白,即便我能暫時挽回她的生命,但天命難違,這只是延緩而已。"
說著,王重陽讓馬三將老人平放在蒲團上。只見他雙手結(jié)印,口中念念有詞,然后將手掌貼在老人的百會穴上,閉目運功。隨著時間的推移,茅庵中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流轉(zhuǎn),連空氣都變得不同尋常。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奇跡發(fā)生了。原本已經(jīng)沒有呼吸的老人,胸口開始微微起伏,臉色也從死灰色慢慢轉(zhuǎn)為紅潤。又過了一會兒,老人緩緩睜開了眼睛。
"娘!"馬三激動得淚流滿面,撲到母親身邊。
老人看著兒子,雖然身體虛弱,但神志清醒,還能說話了。馬三跪在王重陽面前,不住地磕頭:"道長,您真是神仙?。∑鹚阑厣拇笊裢?!"
王重陽卻搖了搖頭,神情嚴肅地說:"神通只是修道路上的副產(chǎn)品,不是目的。真正的修道人,不會沉迷于這些。"
馬三不解地問:"道長,您能起死回生,這樣的神通難道不好嗎?"
王重陽走到茅庵外,指著遠山說:"你看那遠山,春來發(fā)綠,秋去葉黃,周而復(fù)始。這是自然的規(guī)律。我雖然能夠用道法暫時違逆這個規(guī)律,但最終還是要順應(yīng)天道。神通只是手段,不是修道的根本。"
"那修道的根本是什么?"馬三虛心請教。
"修道的根本,是要達到'無為'的境界。"王重陽說道,"什么是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順應(yīng)自然,不強求,不執(zhí)著。神通雖然神奇,但如果執(zhí)著于神通,反而會成為修道的障礙。"
這時,從山下又來了幾個人,都是聽說王重陽有神通來求醫(yī)問藥的。王重陽看著這些人,對馬三說:"你看,人們總是被表面的現(xiàn)象所吸引。他們看到神通,就認為這是修道的全部。但真正的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接下來的幾天里,馬三照顧著母親,同時也在觀察著王重陽的日常生活。他發(fā)現(xiàn),這位能夠起死回生的道長,生活卻極其簡樸。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種菜、打掃、誦經(jīng),一切都那么平常。沒有什么神秘的儀式,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舉動。
有一天,馬三忍不住問:"道長,您既然有如此神通,為什么不用來造福更多的人?不用來改變這個亂世?"
王重陽放下手中的鋤頭,看著馬三說:"你這話問得好。我確實可以用神通救治更多的病人,甚至可以用神通去影響一些事情。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我這樣做了,會帶來什么后果?"
"能救更多的人,不是好事嗎?"馬三不解。
"表面上看是好事,但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王重陽耐心解釋,"如果我用神通大范圍地干預(yù)自然規(guī)律,那么自然的平衡就會被破壞。而且,人們會越來越依賴神通,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人類反而會失去自立自強的能力。"
馬三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更重要的是,"王重陽繼續(xù)說道,"修道人如果沉迷于神通,就會產(chǎn)生驕慢心,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能夠主宰一切。這種心態(tài),恰恰違背了道的根本精神。道家講的是謙虛、低調(diào)、順應(yīng)自然。"
這番話讓馬三陷入了深思。
幾天后,馬三的母親身體恢復(fù)了一些,能夠下床走動了。雖然還很虛弱,但至少脫離了生命危險。馬三準(zhǔn)備帶母親回家,臨別前,他再次向王重陽請教:"道長,您說修道的終極境界不是神通,那究竟是什么?"
王重陽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這個問題,我只能告訴你一部分。真正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體悟。"
"修道的終極境界,古人稱之為..."王重陽話說了一半,突然停了下來,看了看天色,"天色不早了,你們該啟程回家了。你母親雖然暫時無恙,但還需要好好調(diào)養(yǎng)。"
馬三心中著急,剛要繼續(xù)追問,王重陽卻已經(jīng)轉(zhuǎn)身回到了茅庵中。從此以后,這個問題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馬三的心里。他無數(shù)次回想起那天的情景,王重陽到底要說什么?為什么說到一半就停下了?這個連起死回生的神通都不算什么的終極境界,到底是什么?
多年以后,馬三聽說王重陽在山東創(chuàng)立了全真教,收了七個弟子,被稱為"全真七子"。這七個弟子后來都成了一代宗師,他們的修為之高,影響之大,傳說至今。馬三這才明白,當(dāng)年王重陽所說的那個終極境界,一定蘊含著極其深邃的道理,否則不可能培養(yǎng)出如此杰出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