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算給我100個億我也不拆!”
2007年,河南一老人拒絕天價拆遷款,打死都不搬,是貪得無厭還是另有隱情?
專家實地探訪后釘子戶后卻大為震驚,稱堅決不能拆。
幾經(jīng)波折,這個最強釘子戶最后卻選擇無償將老宅“上交”給國家。
時隔十八年,這個最強釘子戶現(xiàn)如今怎么樣了?
給多少錢都不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工業(yè)結(jié)構(gòu)變遷和城市建設(shè)日新月異的迭代,許多老舊落后的城中村都會被劃入拆遷范圍內(nèi)。
刮風(fēng)下雨都漏水的老破小突然被估價,瞬間從“想賣沒人要”變身“拆一代小目標(biāo)”,這感覺就像家里墻角藏著的咸菜壇子被專家鑒定為元青花!
如果誰家被劃入拆遷范圍內(nèi),那他的人生將直接開啟“簡單模式”。
要么給高價安置費,要么折算成幾套新房,拆遷辦的“財神”直接來到你家門。
因此,人們往往熱衷拆遷,并夢想拆遷這張“彩票”什么時候能砸到自己頭上。
但也有少數(shù)頭鐵的“釘子戶”,并不愿意配合拆遷工作,江西的有一個典型的釘子戶,就成為了高速公路上的一個特殊景觀。
它被兩側(cè)公路環(huán)繞包圍,孤獨地屹立在路中央,進出、噪音、水電都是問題。
而它沒有拆遷的原因,是拆遷補償款的價格沒有談攏,房主對補償?shù)膬r格不滿意。
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河南釘子戶,竟然直接放話“給多少錢都不拆!”
2007年,河南鄭州東史馬村全體村民迎來了村子要拆遷的消息,周圍的村民都興高采烈,開始幻想住上新房子,拿到賠償款的日子。
可村里一個叫任金嶺的老人得知消息后卻開心不起來,整日愁眉苦臉。
拆遷工作即將開始,大部分村民都已經(jīng)談好補償搬走,任金嶺卻說什么都不搬。
面對多次上門來談判的工作人員,他直接閉門謝客,拒絕談判?!?/strong>
可看著這位老大爺,衣著普通相貌滄桑,怎樣也不像養(yǎng)尊處優(yōu)家財萬貫的樣子,工作人員還以為遇到了想要獅子大開口的主兒。
他們輪番好言相勸,勸任金嶺見好就收,甚至連村民都勸他趕快答應(yīng),別最后搞得雞飛蛋打什么都不落。
可眼見動工在即,他卻依舊不為所動,開發(fā)商有些著急,甚至開出了一個億的高價。
任金嶺卻又一次拒絕,還放出豪言,“別說1個億,就是10億,100億我也不拆!”
其實,不是任金嶺執(zhí)意不配合,而是他實在有難言之隱……
老宅竟是文物
一直到開工動土,任金嶺都沒搬走,房屋周圍大型推土機每日進進出出,塵土飛揚,噪音不斷,只剩任家小小一座老宅“孤苦伶仃”。
這些還都是小事,任金嶺從別人嘴里聽說,有很多施工方會暴力拆遷,哪天他不在家,順手就霸王硬上弓給夷為平地也不是沒可能。
他不想再整日憂心忡忡,于是便給拆遷的工作人員打了電話。
這次,他終于道出了自己不愿意拆遷背后的故事……
他家的這座老宅,雖然現(xiàn)在破敗不堪,但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祖祖輩輩一直傳承,傳到他這里已經(jīng)不知道是多少代了。
他爹臨走前還曾囑咐他,一定要守好他們?nèi)渭业睦险@是他們?nèi)渭业母?/strong>
況且,這座百年老宅的歷史相當(dāng)悠久,1775年就已經(jīng)興建,到如今這個時代已經(jīng)跟文物差不多了,如果強拆文物,只怕是雙方都沒有好果子吃。
這次叫他們過來談判,任金嶺就是想讓他們請專家來確認(rèn)一下,房子到底是不是應(yīng)該保護起來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這個故事也讓開發(fā)商心里犯起了嘀咕,于是他們便真的請了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過來幫忙鑒定。
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這個房子,還真的拆不得!
專家:確實不能拆
專家接到消息來到任家老宅,還沒進門,便被抬眼看見的東西吸引了目光。
門口掛著一塊牌匾,上面金燦燦寫著幾個大字:輔翼國政,旁邊還跟著幾個“道光十八年御賜”的小字。
經(jīng)過仔細(xì)的觀察,研究,他們最終確認(rèn)這塊牌匾是真的來自清朝的文物。
進入大門,門檐上面刻著“皇恩浩蕩”等字樣,據(jù)考究發(fā)現(xiàn)距今也已經(jīng)有百年之久,院子里的木制檐廊和墻磚上,到處都刻著古代經(jīng)典圖樣。
麒麟送子,雙鹿食草等等,飽經(jīng)風(fēng)雨滄桑卻依舊靈動又栩栩如生。
可以說,任家老宅的每一磚每一瓦,都鐫刻著上百年的時間痕跡,專家不由得問任金嶺,任家祖上到底是干什么的?
而任金嶺則是細(xì)數(shù)族譜,將老任家祖上的光輝史娓娓道來。
任家的老宅始建于1775年,乾隆四十年,任家祖上入朝為官,政績卓越、為官清廉,一直到道光十四年,皇帝念任家為官有功,欽賜了一塊“輔翼國政”的牌匾,以示嘉獎。
“輔”乃輔佐之意,“翼”乃庇護之意,“輔翼國政”即以忠誠與才干輔佐君主處理國家政事,是古代對重臣功績的最高贊譽之一。
任家賢才輩出,成為了當(dāng)?shù)厥浊恢傅拇蠹易?,美名遠(yuǎn)揚,名聲赫赫。
清朝末期,戰(zhàn)火連天,任家才逐漸沒落,直到新中國建立后給農(nóng)民分田地,任家大院被分出去一些給了村民,只留下了一座主體老宅供任家居住。
而正是有著這樣的家族歷史,才讓任金嶺不舍得將老宅拆掉,若是祖先泉下有知,估計也不愿看到這樣的場景。
聽完這個故事,專家們被深深震撼了,更是認(rèn)為這座院子拆不得!這座房子背后蘊含的歷史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從老宅變成博物館
通過歷史考究后,任家老宅被列為了文物保護項目,任金嶺也如愿以償?shù)谋A糇×死险?/p>
得知任家的故事,當(dāng)?shù)孛襟w和充滿好奇人的人紛紛驅(qū)車趕來,采訪的采訪,參觀的參觀,任金嶺初時也覺得這是好事,但時間長了也有些不堪其擾。
于是他有了一個主意:他要將任家老宅“捐給國家!
2017年,任金嶺向政府申請,將任家大院改成了“鄭州天祥博物館”供人參觀。
而任金嶺,也被任命為博物館館長,博物館不收任何任何門票費用,沒有任何收費項目。
他不圖賺錢,若是圖錢,早在拆遷時他便不會死守。
他圖的,是一份守護任家古宅的責(zé)任,世代傳下來的榮耀,以及那份沉甸甸的歷史文化價值。
時至今日,老宅周圍已高樓林立,這座博物館依舊由任金嶺“不為所動”地守護著。
參考資料
時代郵刊:《河南“釘子戶”任金嶺:出價一億也不肯搬出古宅,卻免費開放為博物館》202.3.2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