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魚類跟養(yǎng)殖魚有個最大的不同,野生魚類的進食受到水層的影響,比如底層魚類只會在水底尋找食物,原因很簡單,沒人投喂飼料自然沒有上浮進食的習(xí)性。一些典型的底層魚類,比如鯉魚、鯪魚、黃顙魚等等,因為投喂飼料的緣故幾乎都是全水層進食的。尤其是現(xiàn)在使用浮性飼料比較多,因為這種飼料吃不完可以撈走防止沉底導(dǎo)致水底變壞。
鳊魚屬于中下層的魚類,主要在中下層進食,在眾多魚類中鳊魚有這樣幾個突出的特點。第一是非常饞,食譜非常廣,幾乎就沒有不吃的東西。鳊魚還有草鳊魚的叫法,可見植物鳊魚也是進食的。可以這樣總結(jié)鳊魚的進食特點,這是鯉魚和草魚的綜合體。饞還表現(xiàn)在要是水中有鳊魚,最先咬鉤的除了雜魚之外,往往都是鳊魚。第二是體型特點,鳊魚的體型上下比較寬,左右比較窄,腦袋不大嘴巴微微上翹,這就導(dǎo)致鳊魚進食水底的食物時難度非常大。
對于鳊魚來說,雖然也進食水草等植物,但是這不是主要的食物來源,其實進食喜好上更是更加接近鯉魚一些,所以更喜歡進食水底的食物。自然水域難免出現(xiàn)雜魚多、刮風(fēng)、走水等常見的情況,要是采用正常釣浮的方法時,釣組就非常容易出現(xiàn)偏移窩點的情況。釣底雖然也是可以的,但是釣鳊魚的時候中魚率不高,原因就在于鳊魚身體太寬,而且嘴巴微微上翹。不管什么魚類,嘴巴朝如何,想要比較輕松進食到的底層的食物,有這樣一種地形一定要注意,那就是緩坡。進食坡上的食物會容易下嘴很多,但是要注意緩坡才有食物,并且是泥坡而不是大壩這樣的光滑的坡。
野釣鳊魚比較有效的方法不是釣底也不是釣浮,而是選擇釣離底,因為鳊魚的體型進食稍稍離底的食物是最輕松的。其實釣離底跟釣浮本質(zhì)上是沒區(qū)別的,只是垂釣的水層比較接近水底而已。但是野釣中需要面對雜魚、風(fēng)大、走水等諸多情況,釣離底也不是常規(guī)的釣離底,而且使用鉛墜躺底、鉤餌上浮的方法釣離底。眾多釣友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珠珠釣,使用浮性的珠子做成單鉤釣組,使用比較大的鉛墜躺底,鉤餌上浮到離底的狀態(tài),這樣就非常適合鳊魚進食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使用重鉛搭配細(xì)條魚鉤,餌料使用爆米花,要是鳊魚體型大就使用玉米花,體型小就掛幾個大米花。
到底什么水層最適合釣鳊魚?無數(shù)釣魚老手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是離底二十公分左右就行。野生鳊魚更傾向于進食水底的食物,這個上面已經(jīng)介紹過了。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對于野生魚類來說總是喜歡躲在深水層,因為水深意味著安全性更高。鳊魚其實跟鯽魚有類似的地方,那就是成群進食,而且是差不多體型的的一起進食,所以水面中要是有鳊魚存在。因為饞的緣故最先咬鉤的大概率是鳊魚,因為成群進食的緣故,往往能夠連上體型相差不大的好幾條。鯽魚成群進食,但是體型比較大的鯽魚是“孤獨”的,鳊魚其實也是如此,體型更大的鳊魚是不合群的,所以連竿的往往是中小體型的鳊魚。
最后要注意,反向釣離底最好使用單鉤,可以防止子線之間的纏繞。同時還要注意,盡量打滿竿讓水線處于傾斜的狀態(tài),可以確保子線跟水線有一定的距離,也能比較好的防止魚線出現(xiàn)纏繞的現(xiàn)象。敬請關(guān)注收藏點贊,每天準(zhǔn)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