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袁軍】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節(jié)點,南充市儀隴縣知名篆刻書畫家文維義先生,以一場跨越時空的藝術創(chuàng)作,為那段波瀾壯闊的抗戰(zhàn)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歷時半年,他精心雕琢,完成了一組抗日英烈肖像印選,將楊靖宇、趙尚志、張自忠等八位抗日英烈的光輝形象,永遠地鐫刻在了青田石之上,以金石的堅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家國記憶。
文維義先生,這位已八十四歲高齡的藝術巨匠,自幼年起便投身于書畫篆刻的藝術世界,在六十余載的漫長歲月里,不斷深耕、潛心鉆研,在藝術領域造詣深厚。文老作為記者袁軍的恩師,談及此次創(chuàng)作的初衷,老人眼中淚光閃爍,深情地說道:“抗戰(zhàn)勝利已然八十周年,但英烈們拋灑的熱血絕不能被遺忘。盡管我年事已高,仍希望憑借手中的刻刀,為英雄們塑造不朽的形象,讓后世子孫永遠銘記他們的偉大犧牲?!睆娜ツ甓掌穑闳硇牡爻两诜酱缬∈g,開啟了這場與英烈們跨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為了精準地還原英烈們的形象,展現(xiàn)他們的精神風貌,文維義先生查閱了數(shù)百萬字的史料文獻,反復比對歷史照片與影像資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常常因為過度專注而忘卻了時間的流逝。即使是在寒冬臘月,他依然每日堅持工作六個小時以上。
在鐫刻趙一曼烈士肖像時,文維義先生特意在印石邊緣刻下“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詩句,那一刀一劃之間,都飽含著他對英烈深深的敬仰與緬懷之情。
這組肖像印在藝術手法上獨樹一幟,采用“以形寫神”的創(chuàng)作理念,將書法筆意與篆刻刀法巧妙融合,相得益彰。
在張自忠將軍的肖像印中,剛毅的面部線條與遒勁有力的邊款文字相互映襯,生動地展現(xiàn)出將軍的英勇無畏與堅定信念;
而左權將軍的肖像,則通過細膩入微的刀法,展現(xiàn)出儒雅將軍的文韜武略與非凡智慧。每一方印石雖然僅有巴掌大小,但卻在這方寸之間營造出磅礴的精神氣象,讓觀者無不為之動容,肅然起敬。
“文老先生的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創(chuàng)作,更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教材?!边@組肖像印完美地將歷史真實與藝術美感相結合,為年輕一代打開了一扇了解歷史的窗口,讓他們能夠通過藝術的形式觸摸到歷史的溫度,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文維義先生表示,希望未來有機會為這組作品舉辦專題展覽,并出版作品集,以便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研習,傳承這份珍貴的歷史記憶。
摩挲著剛剛完成的印石,文維義先生布滿老繭卻依然穩(wěn)健有力的手指,傳遞出他對藝術的執(zhí)著與堅守。他堅定地說:“只要我還能握住刻刀,就會一直刻下去?!痹谶@位年過八旬的老藝術家的心中,每一刀刻下去的,不僅是石屑,更是對歷史的深刻銘記;每一方成型的印石,都是對英烈的崇高禮贊,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延續(xù)。這組凝結著老人無數(shù)心血的肖像印,正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訴說著“勿忘國恥,吾輩自強”的深刻內涵,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銘記歷史,奮勇前行。
文維義,1941年出生于四川廣安,在藝術領域成就斐然。他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肖像印研究會理事,曾擔任原文化部中國詩書畫研究院研究員、南充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更是朱德故里業(yè)余篆刻學校的專職副校長、校長,是儀隴縣首批突出貢獻拔尖人才,也是儀隴篆刻之鄉(xiāng)建設的奠基人。上世紀六十年代,他自學書法篆刻、木刻版畫,后有幸得到徐無聞、蘇園等先生的面授指導,以及劉江、張耕源等先生的函授教誨。其印宗秦漢,兼習明清流派,尤其擅長楚簡文和肖像印,對楚簡帛書情有獨鐘。
上世紀八十年代,文維義先生創(chuàng)辦朱德故里金粟青少年業(yè)余篆刻學校,致力于篆刻藝術的普及與傳承。在他的努力下,數(shù)千方學員作品在報刊發(fā)表,數(shù)百人次在國內外獲獎。他還編輯整理了《篆刻入門》教材,并在南充各級各類學校積極開展篆刻傳承活動,西河路小學更是因其篆刻特色被教育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yōu)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文維義先生的藝術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展覽中嶄露頭角,入圍全國首屆刻字展、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入展全國第二屆刻字作品展、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全國首屆老年書法作品展等。在西泠印社舉辦的第四、六、七、八屆篆刻評展,以及西泠印社詩書畫印大展、“百年西泠·樂金吉石”大型國際篆刻展等重要展覽中,都能看到他的作品。此外,他的作品還多次在各類大賽中獲獎,上千件個人書法篆刻、肖像印、石刻版畫作品被相關單位和個人收藏,創(chuàng)作的篆刻、刻字、肖像印、書法及華夏名人肖像名言作品多達數(shù)萬件(方),在數(shù)百家報刊發(fā)表作品2000多件(方),并出版有篆刻專集《豐碑》,肖像印專集《毛澤東金石印像》。
文維義先生用他的藝術人生,詮釋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傳承,用手中的刻刀,為英烈們鑄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