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聚會上舉杯,酒液晃出杯口打濕襯衫;給客戶遞名片,手指抖得差點把卡片掉在地上;就連給孫女扎辮子,皮筋都在指尖滑來滑去…… 特發(fā)性震顫帶來的,不只是動作上的不便,更有藏在心底的自卑。很多人從“偶爾手抖”拖到“事事難成”,只因沒找到對癥的調(diào)理方法。
在中醫(yī)看來,特發(fā)性震顫多與“肝風內(nèi)動”“氣血虧虛”相關。肝主筋脈,若肝陰不足,筋脈失去濡養(yǎng),就像被風吹動的柳條般搖擺;氣血不足則無法濡養(yǎng)肢體,加劇震顫。盛大夫從醫(yī)近三十年,調(diào)理過無數(shù)震顫患者,他常說:“治手抖不能只盯著手,得給筋脈‘補營養(yǎng)’,給肝風‘踩剎車’?!?/p>
60歲的退休會計陳阿姨,就曾被這毛病困住五年。起初只是算賬時筆尖微顫,后來發(fā)展到連算盤都撥不動,去菜市場買菜都不敢自己付錢。她試過西藥,卻總覺得心慌頭暈,無奈之下只能在家“躲清閑”,連老姐妹的廣場舞隊都退了。
找到盛大夫時,陳阿姨伸出雙手,手腕輕抖不止,連攥緊拳頭都費勁。盛大夫觀察到她的震顫在情緒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減輕,又問:“是不是總覺得眼睛干澀?夜里睡覺腿老抽筋?”陳阿姨連連點頭:“可不是嘛,看會兒電視眼睛就發(fā)花,腿抽筋能把人疼醒。”結合她舌紅少津、脈象弦細的情況,盛大夫判斷是肝陰不足、筋脈失養(yǎng)所致。
“這就像久旱的莊稼,得先補水再施肥。”盛大夫一邊解釋,一邊開出除顫祛拘湯:用白芍、生地滋陰養(yǎng)肝,天麻、鉤藤平肝息風,雞血藤、桑枝通絡柔筋,再加木瓜、甘草緩解抽筋。“除顫祛拘湯能給肝‘補水’,給筋‘松綁’,從根上穩(wěn)住震顫。”他囑咐陳阿姨每日兩次,水煎溫服,平時用枸杞、菊花泡水喝,避免生氣熬夜。
用藥兩周,陳阿姨說腿不抽筋了;一個月后,手抖減輕,能自己剝橘子;堅持三個月,她不僅能流暢地寫毛筆字,還重新加入了廣場舞隊,動作比以前更靈活。復診時,她特意帶來自己算的家庭收支賬,字跡工整,再也不見往日的歪斜。
盛大夫提醒:特發(fā)性震顫患者別被“治不好”的說法嚇住。日常要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平和。若手抖影響吃飯、寫字超過半年,一定要及時調(diào)理——畢竟,能穩(wěn)穩(wěn)當當做好每件小事,才能活出日子的精氣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