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李月亮(ID:bymoonside)
傳統(tǒng)的“養(yǎng)兒防老”體系正在崩塌。
這個時代,我們如何體面老去?
01
這兩天有個熱搜,看得我心生寒涼。
給大家講講——
北京的靳阿姨獨自生活多年。
漸漸年老體衰后,她感覺需要有人照顧。
她有個女兒,在廣州工作。
想來想去,靳阿姨決定賣掉自己住的兩居室,
把490萬房款全部給女兒,讓她辭掉工作,回來全職照顧自己。
母女倆協(xié)商了幾個來回,女兒呂小姐同意了。
很快,她辭職回家,照顧老媽。
當然也真金白銀地拿到了490萬。
為了防止變故,2023年底,娘倆還寫了個協(xié)議:
“因考慮年齡和身體原因,身邊需要有人照顧,與女兒呂某協(xié)商,讓其放棄廣州工作回京。 雙方達成協(xié)議,把賣掉的位于西三旗某小區(qū)的兩居室房款共490萬元全部給呂某,作為對其辭去工作后無收入來源的補償。房款已全部給付完畢。 呂某作為我的監(jiān)護人,應盡到贍養(yǎng)義務,承擔我的一切養(yǎng)老費用,包括住院看病費用、支付房租款和其他生活費等一切合理開支,直至我去世。去世后的喪葬費用也由呂某支付。 本協(xié)議不得單方面撕毀、解約?!?/blockquote>母女倆簽字畫押,這協(xié)議就算生效了。
從外人的角度看,協(xié)議內容也算合理。
媽媽拿出錢,換女兒全職養(yǎng)老。
但是仔細品品,又有點別扭和奇怪。
感覺這娘倆的感情挺淡漠。
后來事情的走向,也印證了這一點——
呂小姐拿到490萬后,在北京買了房。
但是沒跟媽媽一起住。
媽媽自己租了房子,母女倆各過各的。
當然,呂小姐也如約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任務。
吃的穿的用的,該買都買。
租房的住院的費用,該出都出。
后來靳阿姨想進養(yǎng)老院。
女兒就幫她找了一家,一次性付了20萬的費用。
可是母親只在養(yǎng)老院住了五個月就煩了,又跑出來繼續(xù)租房住。
養(yǎng)老院把剩下的錢退給了靳阿姨。
這筆錢,就成了母女關系惡化的導火索。
女兒認為錢應該是自己的。
但靳阿姨就是不給她。
女兒就氣得不給母親付后面的房租。
娘倆激烈爭吵,也吵不出個結果。
靳阿姨干脆把女兒告了,說女兒沒有按照協(xié)議給她付房租,要求撤銷養(yǎng)老協(xié)議,女兒退還480萬。
結果如靳阿姨所愿。
法院二審撤銷了母女倆當初簽的養(yǎng)老協(xié)議,并判女兒返還480萬元。
靳阿姨的錢回來了。
但她的養(yǎng)老計劃也徹底失敗了。
估計母女關系也到頭了。
02
我看這個案例,就感覺心酸又悲涼。
一個老太太想養(yǎng)老,需要賣了房子給女兒幾百萬。
要簽字畫押約定不許反悔。
最后還是因為幾個月的房租撕破了臉。
實在不堪。
靳阿姨和女兒的協(xié)議,讓我想起一個很火的詞——全職兒女。
意思是大齡青年回家,全職陪伴、照顧父母,父母拿出一部分退休金給他們發(fā)工資。
如此,父母解決了養(yǎng)老問題,子女也能擺脫職場內卷,還能有一份收入。
“與其給別人當孫子,不如回家當孫子”。
有網(wǎng)友分享了她做全職女兒的經歷:
父母每月給4000元工資,上午陪跳舞,陪買菜,陪逛街,晚上和父親一起做晚餐。 負責處理家里所有跟電子相關的東西,每個月安排一兩次家庭旅游。 剩余的時間自由支配。
聽起來很不錯。
遠離卷生卷死的職場,還能照顧父母,堪稱完美。
但現(xiàn)實里,事情可沒那么簡單。
第一,年輕人上班,不只是為了一份收入,更是發(fā)展一個事業(yè)。
留在家里照顧父母,很可能會影響子女的職業(yè)前景。
除非他在外面也是做護工之類的工作,沒什么發(fā)展,只是拿時間換錢。
否則父母怎么忍心為了自己,讓孩子放棄大好前程?
第二,想要個全職子女,父母要有足夠的錢。
要有能力支付孩子的工資,并且保障全家人的生活,還得留一筆看病錢。
這也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的。
第三,父母和孩子的感情要好,相處要融洽。
否則每天待在一起磕磕碰碰吵個沒完,不夠憋氣的。
就像靳阿姨和女兒,感情不行全靠錢撐著,就算協(xié)議寫得再好,最后也是分崩離析。
03
當然,這對母女的關系比較極端。
一般人不會鬧到她們這種程度。
但人到老年,如何安穩(wěn)體面地養(yǎng)老,確實是個普遍的難題。
尤其是這個時代。
很多人可能都還沒有意識到,現(xiàn)代社會的養(yǎng)老困境,遠比以前更突出。
在傳統(tǒng)社會,一對父母會養(yǎng)育好幾個孩子,大家基本都住在同一個村子里。
父母老了,孩子們抬腿就能到父母家,看看情況,照顧照顧。
老大給買點菜,老三給送點藥,老五收拾收拾屋子。
老人很自然就能得到基本的照顧。
而現(xiàn)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
第一,大部分父母只有一個孩子。
第二,這唯一的孩子還很可能在別的城市工作,跟父母相隔千百里,一年見不了兩次面。
第三,從客觀現(xiàn)實講,他很可能工作非常忙,養(yǎng)活自己都壓力巨大。
如果父母生病臥床,指望他請假或者辭職回來照顧,他也很為難。
第四,從主觀層面講,這還是一個從小被百般呵護的孩子。
他習慣了被照顧,可能既沒有照護父母的自覺,也沒有替父母著想的習慣。
第五,這屆年輕人,更追求自我實現(xiàn),而不是做家庭的一塊磚。
他天然地覺得自己的人生,遠比父母的生活更重要。
第六,這屆年輕人,崇尚邊界感。
他們成年后可能不愿意守在父母身邊,和父母混在一起。
父母過多的依賴,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不合理的負擔。
所以現(xiàn)在,很多父母其實都是獨居的,沒有孩子守在身邊。
以后這種情況會越來越普遍。
"養(yǎng)兒防老"的千年傳統(tǒng),正在遭遇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
我們不得不直面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
傳統(tǒng)養(yǎng)老模式正在崩塌,而新的體系尚未建立。
04
有一個現(xiàn)象,非常值得關注:
初代獨生子女,已經年近五十。
他們的父母正在老去。
而這個獨子,要工作,要照顧妻兒,再照顧兩個老人。
顯然力不從心。
要是兩個老人身體尚可,倒還好說。
但凡有一個生了病,那壓力瞬間就大了。
之前網(wǎng)上流傳一段視頻。
老兩口生病住院,兒子一個人推著倆輪椅照顧父母。
看著就覺得難。
而這種情況,恐怕是很多人都要面對的未來。
現(xiàn)在醫(yī)療技術突飛猛進。
老人們越來越長壽,就算身體千瘡百孔,也還是能維持生命。
以后很可能出現(xiàn)“兩個70歲老人,照顧四個90歲老人”的情況。
咋弄啊,簡直不敢想。
而坐在輪椅上的父母,心里也會百般無奈。
誰也不想拖累自己的兒女。
可是自己這一把風燭殘年,又不得不依靠在子女身上。
能怎么辦呢?也是無解。
05
我今年46歲,這兩年就常常思考如何安頓自己的老年。
如何盡量平順地走過這一場血雨腥風。
想來想去,感覺孩子還是至關重要的依靠。
前陣子我就跟18歲的兒子講——
我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你盡量好的養(yǎng)育,這些愛和付出,本是不求回報的。
但因為我晚年一定很需要你,所以對你有一點期望。
大概幾點:
到我老了,我們不要住得太遠。
最好一公里以內,一周能見兩次面。
該跑腿的事,你要幫我跑腿。
我需要用到的基本新技能,你要適當教我。
我不能自理的時候,你給我找護工,我出錢。
兒子現(xiàn)在自然都覺得很簡單,沒問題。
但以后能不能做到,我不確定。
其實我跟他提這些要求的時候,感覺很不好意思,覺得自己要求多了。
不過轉念一想,相比我對他的付出,這些要求幾乎是九牛一毛。
可能中國父母多是這樣,為孩子付出時傾盡全力,覺得天經地義。
但要求孩子一點點,就覺得自己過分了。
事實上,父母子女之間,基本都是單向輸送。
大部分家庭里,父母給孩子10分,孩子可能也就回饋父母1分。
尤其現(xiàn)代社會。
養(yǎng)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
而孩子對父母的回報大概率越來越少。
這也是很多人不再愿意生娃的原因之一。
但是真的不生嗎?
好像也不太行。
因為孩子對父母的意義,無可替代。
他小時候,讓你體會養(yǎng)娃的快樂。
他長大了,給你老氣橫秋的生活帶來新鮮活力。
就算你住進養(yǎng)老院,他都是你不可或缺的后盾。
所以我個人還是支持生娃的。
雖然付出和“回報”嚴重不成正比。
但那一點回報,對我們至關重要。
06
當然,除了靠孩子,我們晚年還應該有其他幾個依靠。
第一,錢。
如果你有錢,又有孩子,那晚年基本不會出什么岔子。
紅樓夢里的賈母為什么那么一言九鼎、兒孝孫敬。
不是她有多大的人格魅力,而是背后有巨額財富撐著。
其實人本質上都是現(xiàn)實又勢利的,包括你的孩子。
如果你能給孩子很好的生活,他多半就會愿意圍繞在你身邊。
當然,如果你夠有錢,就算孩子不搭理你,你大概率也依然可以過得不錯。
怕就怕相反的情況。
有句話說,最可悲的不是老去,而是老到走不動時,發(fā)現(xiàn)既沒有足夠的錢買服務,又沒教出愿意端茶倒水的孩子。
這就有點慘了。
第二,精神歸宿。
你要有自己喜歡的事情。
唱歌,打球,追劇,養(yǎng)花,寫小說,打零工,讀歷史書……
無論什么,反正你得找到一個地方,把自己的精力投入進去。
自我充實,自得其樂。
千萬不要滿心滿眼只有孩子。
他一天不打電話你就要瘋了。
那就太被動了。
第三,社會支持。
當養(yǎng)兒很難防老。
我們就不得不依賴社會支持來安度晚年。
我現(xiàn)在就有兩個期待。
一是科學家們多多加油,讓機器人保姆快點來吧。
二是政府和企業(yè)提供更多更好的養(yǎng)老方式。
比如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的社區(qū)養(yǎng)老。
老人住在自己家里,三餐都可以去社區(qū)食堂吃,有工作人員定期到家里探訪,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服務。
現(xiàn)在已經有一些機構提供更細致的服務了,比如幫老人洗澡,買菜,打掃衛(wèi)生,簡單查體,針灸按摩,陪伴聊天,甚至滅蟑螂,修家電……
只是這些業(yè)務現(xiàn)在還不夠普及。
希望以后能發(fā)展得更細致完善。
當然咱要享受服務,還是得有錢。
所以伙計們,加油賺錢吧。
一筆讓人踏實的存款,一個有情有義的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一些真心的愛好。
是我們美好晚年最大的保障。
如果你也認同,還請點亮【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