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quán)威媒體報道,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信息來源,感謝您的支持!
8月4日,一架來自烏克蘭的專機降落在臺北松山機場,機上載著以國會議員克尼亞日茨基為首的跨黨派議員代表團。
這是自1993年以來,32年間烏克蘭國會首次有跨黨派議員組團竄訪臺灣地區(qū)。
烏克蘭打破慣例的舉動究竟意欲何為?
01烏議員竄訪臺灣地區(qū)
烏克蘭代表團這次的行程是5天,成員分別來自多個政治派別,既有執(zhí)政黨“人民公仆黨”的代表,也有反對黨“歐洲團結(jié)黨”的人士。
如此陣容,顯然是別有用心。
在臺北舉行的歡迎晚宴上,克尼亞日茨基的發(fā)言更是荒唐!
先是感謝臺當局提供的“人道援助”,接著話鋒一轉(zhuǎn),竟妄稱烏克蘭“飽受中國大陸援助俄羅斯的侵害”。
還將臺海問題與俄烏沖突強行掛鉤,聲稱臺灣地區(qū)未來可能面臨類似威脅,進而呼吁雙方加強官方合作以抵御所謂“中俄擴張”。
簡直是荒謬至極,完全是顛倒黑白!
中國在俄烏沖突中一直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從未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
烏克蘭議員卻無視事實,信口雌黃,其目的昭然若揭。
其實烏克蘭對中國的“敵意”,早就開始顯露了。
4月的時候,澤連斯基無端指控中國向俄羅斯派遣“雇傭兵”,盡管外交部明確駁斥,但他仍在8月4日再次翻炒這一謠言,稱烏軍正與“中國、巴基斯坦等國雇傭兵作戰(zhàn)”。
如今更是打破慣例,竄訪臺灣地區(qū),背后顯然還有其他小心思。
烏克蘭的處境不用多說,俄烏沖突打了三年多,西方提供的援助越來越少。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烏態(tài)度肉眼可見地降溫。一邊批評澤連斯基不肯讓步,一邊要和普京舉行會面。
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天平,正悄悄往俄羅斯那邊偏。
臺當局的日子也不好過,不久前美國直接拒絕了賴清德竄訪過境的請求。
這是十幾年頭一遭,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對“臺獨”說不。
過去總把美國靠山掛在嘴邊的“臺獨分子”,突然發(fā)現(xiàn)靠山好像沒那么穩(wěn)了。
一個被西方冷落,一個被靠山敲打,兩個都覺得自己成了棄子。
這種時候湊到一起,就是想“抱團取暖”。
至于烏克蘭32年沒做的事,為什么偏偏現(xiàn)在做?答案就藏在美國的態(tài)度里。
02美國的“松緊”是關(guān)鍵
過去32年,烏克蘭沒敢碰臺灣問題,是在看美國的臉色。
中美博弈里,臺灣問題是紅線,美國即便想打“臺灣牌”,也得掂量著來,更不會允許其他國家輕易觸碰。
烏克蘭要靠美國援助度日,自然不敢在這事上越界,現(xiàn)在美國對這兩件事的態(tài)度都在變。
對烏克蘭,特朗普團隊的邏輯很直接:不想再為這場戰(zhàn)爭買單。
他們覺得澤連斯基不識抬舉,不如和普京談?wù)?,早點給沖突畫個句號。美國對烏克蘭的約束松了,你想找別的幫手?隨你去,只要別把美國拖進來。
對臺灣地區(qū),美國的算盤更精。
拒絕賴清德過境,不是放棄“以臺制華”,而是怕“臺獨”玩脫了。
美國需要的是一個可控的麻煩,不是一場直接和中國沖突的戰(zhàn)爭。所以它收緊了對“臺獨”的韁繩,卻也讓“臺獨”分子更焦慮,總想找機會刷存在感。
美國這一松一緊,給了烏克蘭和“臺獨”錯誤的信號:似乎可以趁美國沒空管,搞點小動作。
于是,雙方一拍即合打破了32年的慣例。
只是他們沒明白,美國的“松緊”不是默許,而是“出事了別找我”的提前撇清。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始終沒看清自己的位置。
03沒看清自己的位置
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一直很清楚:中立,勸和促談。
別說軍援俄羅斯,就連西方炒作的“中國提供非致命援助”,都被事實反復(fù)打臉。
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耿爽說得很直白:“如果中國真的向俄羅斯提供軍事補給,那戰(zhàn)場的局勢早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strong>
這話一點不夸張,中國的軍事實力,美國最清楚。
這兩年,美國航母在南海、臺海多少次想“秀肌肉”,最終都被中國??樟α俊罢垺绷顺鋈ァR侵袊嬉聢?,俄烏戰(zhàn)場的天平會怎么偏,不難想象。
烏克蘭放著中國這個勸和的重要力量不爭取,反而跟著“臺獨”起舞,算錯了兩筆賬:
第一,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碰這個紅線,比在俄烏沖突中說幾句狠話嚴重得多??梢匀萑虨蹩颂m在沖突中對中國有誤解,但絕不可能容忍任何人打臺灣牌。
第二,它以為拉上臺灣地區(qū)能給自己“加分”,其實是給自己挖坑。中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推動和平解決俄烏沖突的關(guān)鍵方,把中國推到對立面對烏克蘭有什么好處?
就算烏克蘭真拿到點所謂的“援助”,和可能失去的和平機會比,不過是撿芝麻丟西瓜。還拿“臺灣未來可能遭遇相同處境”說事,簡直是混淆是非。
臺灣地區(qū)始終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和烏克蘭的主權(quán)問題完全不是一回事。
用分裂主義給自己站臺,本身就是在打自己的臉,畢竟烏克蘭自己也在反對領(lǐng)土分裂。
既然烏克蘭踩了紅線,中國會怎么反應(yīng)?真會像有人猜測的那樣,被逼得“軍援俄羅斯”嗎?
04中國會出手嗎?
其實,中國的反應(yīng)從來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基于自身原則。
臺灣問題上中國的底線清晰得不能再清晰: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nèi)政,都必然遭到反制。
這種反制,可能不會像“軍援俄羅斯”那么簡單粗暴,但一定會精準打在痛處。
比如,中烏之間現(xiàn)有的一些合作項目,會不會因為這次事件受到影響?中國在聯(lián)合國等國際場合,對烏克蘭相關(guān)議題的態(tài)度,會不會更謹慎?這些都可能成為現(xiàn)實。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的舉動,相當于給“臺獨”勢力遞了把刀。而中國對付“臺獨”的工具箱里,選項多得是。
過去幾年,從軍機繞臺到制裁“臺獨”頑固分子,每一次反制都精準有力。這次烏克蘭議員來了,后續(xù)臺當局要是再有出格的舉動,反制力度只會升級。
說到底,中國是否調(diào)整對俄烏沖突的立場,核心不在烏克蘭怎么鬧,而在自身利益。
中國始終希望沖突停火,因為和平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但如果有人把臺灣問題和俄烏沖突綁在一起,試圖用前者逼迫中國在后者上讓步,那就是打錯了算盤!
文章信源:
烏克蘭跨黨派議員團竄訪臺灣——Ruptly國際新聞視頻通訊社
澤連斯基稱來自中國的雇傭兵參與俄對烏戰(zhàn)斗 外交部回應(yīng)——新京報
“過境”紐約計劃遭美方拒絕,賴清德推遲了竄訪計劃,外交部回應(yīng)——環(huán)球時報
特朗普稱將于15日在阿拉斯加州與普京會晤——光明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